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诚勿扰》,冯小刚与三十年兴奋点(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08:27  新浪娱乐

  三、《非诚勿扰》中的十二个时代符号

  冯氏喜剧都在贺岁档上映,因此有时候更像一台带有年终总结意味的晚会。戏里有哪些对时下的调侃往往成了老百姓期待一个兴奋点。

  《非诚勿扰》里的这类调侃实在不少,整理出十个,与大家共同品味。

  1.人才、和谐思想以及改革开放

  片头放了“二战”的一些片段,斯大林、丘吉尔和罗斯福等历史人物一一闪现。随后,马丁-路德-金博士的身影也出现了。目的只为道出那句“和谐”。

  记得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冯小刚与三十年兴奋点(2))》里,葛优深沉阔绰地说出一句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珍贵?……人才!”短短几年冯导的口号就换了,足以说明中国社会变革之快让人始料不及。但为什么不再是“人才”了,这里探索一下。以往中国考大学竞争激烈,人们每年都扒算着十个取一个还是八个取一个。现在好了,扩招以后每年六百万高级知识分子毕业。中国目前靠的是“人口红利”,整体靠的是“粗造业”。企业消化不了那么多人才,所以那么多大学生没地方安置,只能降低身段流入“粗造业”混饭。因此想靠知识改变命运撂三十年前还称,现在已经不大容易了。因此大学被誉为是锻炼气质的场所。不巧的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美国人也没钱了,后来美元贬值,造成中国“粗造业”倒了一片。所以,再谈“人才”就脱离现实了。

  “和谐”一词包含的意义十分深远。中国从义和团时期就没和谐过,社会一直动荡,政治、经济、文化遭到了严重迫害,那是一把辛酸泪。直到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思想束缚,全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从此,新中国一发展就是稳定的三十年,走上了黄金时代。因此,“和谐”相当重要。如果再和谐他三十年,中国就真正崛起了!

  把《非诚勿扰》跟改革开放的主题扯上关系并不牵强,相信这也是冯小刚对一个时代集体回忆的自我访谈回忆录。细心的影迷会晓得,《非诚勿扰》的上映日期是2008年12月18日。三十年前的这天,召开了上段提到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再有,葛优演的秦奋在美国飘了17年,这么算来,他离开中国的时候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前。而葛优的征婚之旅也是从北京南下,从海南再到杭州。这么看,秦奋也南巡了一圈,冯小刚是刻意要用秦奋的视角审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后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的角度颇富新意——征婚。

  2.金融危机

  温家宝在2008年年初说2008年是中国“最为艰难的一年”。一场金融危机让本来不怎么关心金融问题的中国老百姓也开始研究经济了。可以说,金融危机带来的社会效应不亚于经济影响。《非诚勿扰》里范伟(《非诚勿扰》,冯小刚与三十年兴奋点(2))演了个脑袋大脖子粗的土大款。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一来是要成全秦奋成为暴发户,二来要提出金融危机这个话题。

  经济危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只是一个概念,波及不大。由于中国社会结构呈金字塔状,所以波及的人十分有限。影片最后,混不吝的秦奋一本正经地告诉范老板别怕金融危机,让他树立信心的段子很有意义。实际股票的升降跟散户信心也有关系。如果大家都有信心,保障内需,是完全可以从容应对金融危机的。

  3.闷骚

  王朔小说里的人物都很不正经,甚至有些流氓。但往往正是这份儿不正经让主人公俘虏了无数美女。秦奋的征婚启事就写得很流氓,把一个吊儿郎当的“大灰狼”形象树立了起来。

  实际王朔不是流氓文化的始作俑者。据考证,银幕上最早的流氓电视剧叫《上海滩》,周润发(《非诚勿扰》,冯小刚与三十年兴奋点(2) 听歌)演的。剧里的许文强就是个衣冠楚楚的流氓。张艺谋《红高粱》里的主人公也是如此,是个往酒里撒尿的流氓。此后影视作品的主人公就不再是“高大全”的人物了。尽管颠覆这种“高大全”光辉形象的口号冯小刚集结号(《非诚勿扰》,冯小刚与三十年兴奋点(2))》的时候喊得响亮,但之前老早英雄(《非诚勿扰》,冯小刚与三十年兴奋点(2))实际已经是流氓了。

  4.石头、剪子、布

  秦奋忽悠范老板的时候用“石头、剪子、布”做比喻,那范儿跟给喜马拉雅山开一口子不相上下。实际“石头、剪子、布”的问题正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面临的问题。2007年年底,《三联生活(blog)周刊》做了一期关于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第一次财富分配不均的专题。简单的“石头、剪子、布”显示出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权钱交易和灰色地带是改整顿的时候了。片中用了一个简单的工具作为高科技法宝,侧面说明立法解决这个问题不难,对中国未来法律制度的健全充满信心。

  5.贵族想象

  许多中国人的思维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有钱了要么开宝马,要么开大奔,成天法国大餐。实际全错了。在发达国家,宝马和大奔那是穷人开的,人家垃圾车、救火车和大巴都是奔驰、沃尔沃的。真正有钱人玩儿的车是世界仅存N台的古董。有钱人讲究品味,他们会很低调地去拍伦勃朗的画,但不会很高调地开兰博基尼。开兰博基尼的多半是有钱人家未成年的公子哥,而他老爹往往还对庄园里偷摸多了几台新款跑车毫不知情。至于法国大餐,那一道道上来富豪甭干嘛了,一天三顿完事,洗澡的时间都没有,打一嗝直接睡了得。

  对于有钱人,冯小刚也有自己的描述。他说,“贵族的气质不是有了钱就能挂像的。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一小养成的。贵族从小坐车就有人给拉车门,车到人到,长大了养成习惯,车一停就举步,赶上没有人适时拉开车门,他能一头撞玻璃上。下了车也不会说谢谢,不是不懂礼貌,是不觉得你是在为他服务了。这一点确实不同于平民百姓,满脑子都是人情世故,家常理短。人家贵族思考的都是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余下的心思顶多会想一想心爱的女人。遇有闲暇,外出消费,身上是从来不带钱的,买东西都是事先电话里约好了,到了专卖店只管挑选,完了事有人专门给送家里去,回到家,喝怀咖啡,东西也就跟着进门了。出国旅行,看到一座庄园,心生爱意,打听主人是谁?随从马上俯首贴耳:您还不知道吧,这庄园就是您的。贵族听到后,并不感到惊喜,反而有点扫兴。这么说吧,生活上贵族基本上就是一废物,除了做爱亲力亲为,吃饭不用人喂,其他一切均不能自理。但同时,贵族也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正如刘震云(blog)所说,中国没有贵族,往上倒三代都农民。因此,《非诚勿扰》里即便范老板也是一财主,也是一土财主。看他豪宅很大,吃的还是煮鸡蛋和咸菜。骨子里就吃那玩意儿长大的,吃鲍鱼他不香。这是冯小刚对中国暴发户品味的一大讽刺。

  6.富豪网上征婚

  有多少子儿算富豪我不清楚。我回国前恰好英镑对人民币贬值,10:1左右了。去的时候15:1。片子里范老板为证明自己尊重知识产权,给秦奋的发明费是200万英镑。算下来大概2000万~3000万元人民币。不管是多少,在我看来,秦奋那是一富豪。至少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再泼一碗,他能做到。

  中国从前穷了太久,所以许多人有钱以后找不到北了,不知道咋玩儿了。因此,不少富豪攀比的东西幼稚、肤浅,甚至略带猥琐。暴发户网上征婚就是其中一大风景。

  还好,冯小刚给予了秦奋一些随遇而安的平民精神,一下子亲民了许多。

  7.征婚女的社会意义

  秦奋的征婚波及范围之广大概是史无前例的。他开始在北京的后海溜达,约了如下女性:

  率先出场的艾茉莉是个同性恋。充分说明时代进步了,社会宽容了,同性恋也可以大胆出柜了。值得一提的是,冯小刚让同性恋艾茉莉以视角化的长镜头出现,增加了悬疑性和戏剧性,让人跌破眼镜,成为一大亮点。

  第二个出场的是个借网上约会卖骨灰盒的推销员。这个段子很有趣,现在各类促销方式简直无孔不入,稍不留神就中圈套。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在没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后盾的前提下,捂紧钱袋的“优良作风”逼迫生产销售环节不得不用“三十六计”来搞定消费者。

  第三个出场的是海航的空姐,即舒淇(《非诚勿扰》,冯小刚与三十年兴奋点(2))扮演的梁笑笑。梁小姐代表了社会中实诚的一群人。他们真诚,却往往受骗。这种受骗源于缺乏保护。在社会范畴内,这种保护便是健全的社会制度。在片中,是葛优扮演的秦奋。

  第四个女士是葛优提到的伤心往事——小白。这个女性是时代的牺牲品。葛优的台词里,小白想与命运抗争,奈何机关单位领导的权力太大,她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个人物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官员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各种阵痛。

  第五个和第六个几乎同时出场。云南妹子长得端庄,但是必须要秦奋倒插门。从北京回趟家得倒飞机、汽车、拖拉机N天。说明北京的发展和繁荣并不代表中国的崛起。很多地方,例如笔者所在的哈尔滨,经济并不发达。那个健忘的大姐大概背负了一个时代的悲伤。话题敏感,隐去若干字罢。

  随后秦奋勤奋地去了海口征婚。

  第七个出场的女性丧了偶,长得漂亮,人也不错。美中不足就是性冷淡。记住了这两句台词,太他妈绝了!女的说,“那事儿那么有意思吗?”秦奋说,“有啊!”镜头一虚一实,与之前秦奋和梁小姐同在一个镜头里的画面形成了对比。

  第八个出场的是徐若瑄(《非诚勿扰》,冯小刚与三十年兴奋点(2) 听歌 blog)扮演的温柔台湾妹。现在台湾回归是一大主题,加这么个人物也是很贴切的。记得冯小刚说过,自己想把《老吴太太》的短片拍成电影,但是本身故事太短,不好展开。老吴太太就是讲一个沈阳小伙子和一个随国民党去了台湾的老太太在美国小镇相遇的故事。由于意识形态不同,两人虽是老乡,话语词汇以及一些事物的看法角度都不一样。那个小说里,就有“解放”和“沦陷”的段子。冯小刚看来是彻底放弃那个片子的想法了,都用这儿了。这段还提到了四川地震。台湾的民间基金会是第一个给汶川地震捐钱的机构,但当时大陆媒体并未大肆宣扬。冯小刚这儿补上了,算是为祖国团结统一做了贡献。秦奋的一句“传宗接代这事儿不想不劳而获”也应了之前摘的冯小刚语录,颇有喜剧效果。此外,这个段子前后那俩没有情感,麻木的唱戏者也让人颇觉搞笑。

  第九个出场的是胡可(《非诚勿扰》,冯小刚与三十年兴奋点(2) blog)。胡可扮演的股票女很拜金,很现实。正因为她没信心才错失了秦奋这个“潜力股”。有人说过,中国都农民性——贵了买,贱了抛。台词里一大堆股票词汇又回归了本意,“坚挺”一出把人逗得前仰后合。

  8.服务质量

  秦奋在飞机上故意提服务质量的段子也让人感到很幽默。东航飞行员集体罢飞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社会都在谴责中国服务行业没有职业操守。实际操守是次要的,关键是违规的成本太低,受到的惩罚太小。未来,发达社会拼的不是制造业,而是服务业。中国服务行业确实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冯小刚这里点了这个醒,很有必要。

  9.大地(听歌)

  汶川地震也是2008年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关键词。豆腐渣工程的恶果让许多无辜的孩子惨死在了脆弱的钢筋水泥下。片中提了几次,想必是提醒人们灾难之后重建是漫长的。同时也意在惊醒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人民房屋质量不至威胁生命安全。

  冯导,有心了。

  10.豪宅

  我们没看到秦奋有钱以后大肆挥霍。相反,他很低调地一边征婚,一边去了杭州湿地西溪看豪宅。中国人对房子意淫了太久,憋了太久。实际发达国家普通居民的住房都不大,但中国人穷怕了,满脑子都是大房子。有学者说,西方发达国家百姓对住房的需求是阶段式的。这个阶段,俩人创业,可以将就个小屋租着过。孩子多了,就要买大公寓了。等空巢以后,老夫妻往往又会卖了大公寓,买个小房,拿钱出去旅游消费。实际中国人的消费也是阶段性的,只是这个阶段,大家都要大房子。经济学角度看,供远远小于需的话,产品就要天价。这也是中国高品质商品房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价格的一大原因。冯导寥寥几个镜头就表达了这么多慨叹,牛逼。

  11.日本

  汶川大地震时日本搜救队对待逝去生命的态度让中国人感慨万千。所以冯导让秦奋和梁笑笑去了北海道。片尾时,日本警察和医院的出现让我又闪回了一些画面。

  日本与中国有太多恩恩怨怨。对中国人来说,仇怨远大于恩。无论日本人做什么弥补,大概对中国人来说也不足以弥补伤痛。我想,因时代的需要,对战后日本的一些误读应该拨乱反正了,两国友好下去才是根本。冯小刚让主人公去日本化解往日仇怨真有大家风范。“入世”以后,大家都是一个绳上的蚂蚱,没有点儿“世界大同”的豁达,怎么行走江湖?

  愿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我希望有一天日本人集体道歉,中国人集体原谅。不管谁先谁后……

  12.信仰

  到了北海道以后,秦奋见了庙就要拜的段子挺可乐。随后秦奋进了小教堂忏悔了一整天的段子更逗。实际冯导也是无情地鞭挞了现实。现实里,中国人都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主儿,嘛都不信。然而,突然一天有钱了,做的越轨的事儿多了,后脖梗子发凉了。哦,咱得求老天保佑咱别出事儿。所以,中国人许多时候烧香拜佛是功利性的,是由求于上天的。

  冯小刚如此鞭挞潜移默化,妙趣横生!绝!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冯小刚《非诚勿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