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精品购物指南:孔子驾到 2049中国史诗(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2日10:21  精品购物指南
精品购物指南:孔子驾到2049中国史诗(3)

《孔子》题材大热

精品购物指南:孔子驾到2049中国史诗(3)

《孔子》中的“子见南子”

  对中国人而言,孔子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特殊人物。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孔子。其实,孔子已经变成了一个杂糅的符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在采访中就曾表示,现代人对孔子的理解,往往划分得不很清楚。“历史上的孔子,‘至圣先师’,2000年官方意识形态的偶像,近代以后重新理解的孔子……‘孔子’已经被附加了很多东西,成为堆砌出来的形象。”他说:“就像现在谈儒家的复兴,究竟复兴的是什么很多人并不知道。孔子本人也始终面目含糊。”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表示:“孔子重新受到重视,说明其思想有着普适性价值。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永恒存在,如何来协调这些矛盾?孔子的‘仁和’思想提供了化解这些冲突和矛盾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对整个人类都有恒久意义。”

  可以说,孔子本人的一生几乎就可以被看做是范本式的一生。每一个心怀理想、对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人几乎都会和孔子一样,终其一生地在现实中寻求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其过程无外乎追求、碰壁,然后或者坚持立场,或者修正理念,逐步完善自己。

  所以,对于孔子热的回归,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杨朝明表示,孔子思想产生于中国的土壤,2000多年长盛不衰。近代以来,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一些传统被抛弃。经过大约100年的“失落”,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得不重新思考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也正是这样的背景使得孔子重新得以被尊崇。

  不过,在杨朝明看来,所谓的“孔子热”目前还没有真正热起来。“真正的‘孔子热’不能只是体现在形式上,穿汉服、读经典,这样的‘孔子热’热得有些浮躁。把孔子的思想内化为每个国民的行为,成为其素养的一部分,只有到了那一天,孔子才是真正回到了我们中间。”

  关键词:被误读、被曲解、被利用

  “古人是古人,今人是今人,但都是人。气短了就骂祖宗,气粗了就卖祖宗,那叫没出息。祖宗不是摆设和工具。你只有把孔子当孔子,《论语》当《论语》,讲人话,说人理,才能理解它的价值,发现贯通古今的价值。” ——李零

  在一次探讨国学的座谈会上,孔庆东曾表示,就好像当人们不会说英语的时候,开始学习英语,这是好事情,但当英语开始“疯狂”起来以后,就过头了;国学亦是如此,国学疯狂之后就是“国学大跃进”。在他和很多学者眼中,孔子热也恰恰应该警惕重蹈“尊孔时代全民癫狂”这种覆辙。

  因出版过的《丧家狗——我读〈论语〉》曾广受争议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在采访中也表示了对这种热潮的担心:“现在的特点是,讲书的很多,但读书的不多。越热越不读,离题万里十八扯。你说你吃孔子饭,孔子你不讲,《论语》你不讲,讲讲宋学也行,讲讲康子、廖子也行。他连葫芦里的那点儿药都懒得卖,光剩呼口号了。发烧也是病。”

  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维铮看来,大众对孔子如日中天的热情只是孔子地位起起伏伏过程中的另一个波峰而已。“孔子毕竟活在2500多年前, 他不能预见今天的世界。历史不能都拿来古为今用。”他说,争论孔子说什么和怎么说都很重要,面对圣人,需要弄清的问题在于,“真实形象是什么,被扭曲的形象又是什么”,孔子不需要“被神话”,“一个人哪有那么多的神通?为什么孔子一会儿被捧上天,一会儿被打下地?”

  确实,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靠一个几千年前的人的思想就可以进步。欧洲没有孔子,美国也没有孔子,但同样可以发展壮大。所以,谈论孔子,辩证也就成了最关键的一把钥匙。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思想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思想会危害千年,更不会有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会成为一个民族的痼疾。

  娱乐界眼中的孔子

  关键词:票房保证、噱头

  “孔子近年来一直都很热,于丹讲《论语》心得曾被炒得沸沸扬扬,胡玫拍《孔子》又一度卷起数万网友热议由谁来演孔子的热潮。”——“DIY孔子”活动策划人

  孔子无疑已经成为当下影视市场的“新宠”:胡玫导演的电影版《孔子》正在全国上映;由佛山电视台投拍、赵文瑄饰演孔子的电视剧版《孔子》在拍摄中就已经赚足了眼球了;湖南卫视组拍的电视剧《孔子春秋》也备受关注;多部门联合制作的动画版《孔子》则正在央视热播;此外,由张黎执导的又一部以孔子为主人公的电视剧也已经通过审批。难怪有评论说,如今的孔子俨然已经成了“影视红星”。

  既然被动地成为了“明星”,孔子自然也逃不开被恶搞的命运。近日,在电影《孔子》还没上映之时,就有网站搭上顺风车,推出了“恶搞孔子”的视频《孔子秘密档案》。此后,该网站还推出了“全民孔子计划”,让网友“DIY自己心中的孔子”。

  在采访中,该网站的编辑、“DIY孔子”活动的策划人段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初衷。他认为,孔子已成为一个文化热点,虽然,孔子的形象几千年来已经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但其实对孔子,谁都没有真正的认识,所以他便想“通过这个活动把每个人心中的孔子形象表现出来,就像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1000个人心中也有1000个孔子!我希望每个人对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解读!”

  如今,“全民孔子计划”还在火热地开展中,目前流行的“孔子秀”也被总结为几种类型:于丹讲《论语》心得被称为“孔子秀”的“心灵鸡汤”型,张艺谋解读北京奥运开幕式是“孔子秀”的“团体操”型,胡玫版的大片《孔子》则被归类为“战战兢兢”型。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类似的活动最终的目的无疑还是为了追求疯狂飙升的点击率,就像当年的“国学辣妹”为了成名而选择穿着暴露,打扮妖冶地在孔庙内大摆热辣造型一样。

  对于网友动不动就拿孔子“开涮”,不断“恶搞”孔子的现象,中国孔子学院院长孔祥林表示,“孔子的形象几千年在人们心中就已经形成定论,不能胡乱恶搞。”孔祥林希望大家能对孔子有起码的尊重,“胡乱地恶搞孔子简直是对孔子的大不敬,甚至有些不择手段!恶搞孔子的人很有可能是想借此出名。”对于出现很多恶搞历史名人的现象,孔祥林很担心,他不希望孔子神圣的形象被毁坏,“因为现在的社会很浮躁,人们缺乏信仰,没有了做学问的心思,所以动不动就恶搞一个历史文化名人。”

  银幕与荧屏上的孔子

  电影《孔夫子》

  导演:费穆

  上映时间:1940年

  《孔夫子》是费穆集导演与编剧于一身的作品,饰演孔子和子路的分别是唐槐秋和张翼。影片创作的年代正值儒家思想被颠覆时期,拍摄于中国抗日战争“孤岛”时期的上海。那时上海电影业陷入混乱,无人再关注文化题材,片商群起摄制的是低级趣味、粗制滥造的电影,但费穆却坚持摄制有强烈人文气息的《孔夫子》,坚持在另一层面思考孔子。当年,影片上映5天便遭下片。费穆曾自言:“孔子只有道,没有术。他自己是一个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却做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的牺牲。”后来,曾出版过《诗人导演:费穆》的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黄爱玲表示,这是一部把圣人“人化”的电影。

  电影《孔子》

  导演:胡玫

  上映时间:2010年

  今年1月22日,由胡玫执导,周润发、周迅主演的史诗电影《孔子》公映,全国范围内投放的2500多个拷贝使其创下了历史之最。可惜,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如此多的拷贝似乎有些供大于求,因为各大影院《孔子》的放映情况只能用平静来形容。对于这部投资上亿,明星阵容、题材引人的电影,韩寒的评论算作一个代表:“我以为《孔子》这部电影,从拍摄意义、商业利益、艺术追求、电影探索、教育启蒙、警世感人、视听效果、娱乐消遣和记录历史等任何一个角度,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电影。”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