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精品购物指南:孔子驾到 2049中国史诗(4)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2日10:21  精品购物指南

  电视剧《孔子》

  导演:韩刚

  拍摄时间:2009年

  就在电影《孔子》上映的时候,曾经执导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导演韩刚和他的助手正在北京亚运村的一个宾馆房间里紧张地剪辑着同名电视剧《孔子》。这部汇聚了两岸三地的中国演员以及日本、韩国的外籍演员的电视剧版《孔子》定义为“中国首部人文圣哲大型电视剧”。导演韩刚表示:“孔子题材扎堆拍摄,赶巧了。这部电视剧从三四年前就着手创作剧本,本子挺成熟的。这是部历史正剧而非戏说剧,剧中与孔子相关的故事都发生过,有史料可查。”

  动画片《孔子》

  播放时间:2009年

  动画片《孔子》讲述的是孔子从一个贫民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分别刻画了孔子的少年、青年、中老年3个人生阶段。这部百集动画片不仅用了近5000万元的投资和强大的幕后创作团队,同时,还邀请季羡林担任动画片的总顾问并亲自题写了片名。剧本前半部分主要由张艺谋“御用编剧”李冯负责,后半部分由著名作家叶兆言执笔,最后再由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统筹全稿,可谓是中国动画界的一大手笔。此外,在动画片播出之后,孔子书包等衍生产品也随即面市。

  生意人眼中的孔子

  关键词:商业价值、理念导师

  “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入到每一个人心底的,用句大白话来说,他就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海外,只要说是‘孔子曰’,可能都不需要做宣传。在国内更是这样,我们拍《孔子》不用宣传,大家都知道孔子是谁。”——电影《孔子》投资方中的一位老总

  “做孔子是受于丹启发,孔子有群众基础。”——韩刚执导的电视剧版《孔子》制片人郑克锋

  作为影视剧幕后的投资人员,这两位无疑都看到了大众对孔子的需求,或者说,是看到了孔子身上巨大的商业价值。其实,像他们一样嗅觉敏锐的商人并不在少数,有些人为了经济回报甚至做得更为过分。你能想象长须飘飘的古代圣人孔子和老子,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是什么样子吗?在某服装公司的路牌促销广告中,孔子和老子的画像就被迫成为了“时装模特”,在宣传画上,孔子和老子都被披上了西装,还系着领带。

  近年来,孔子大热,这种热不只体现在影视文艺创作的题材当中,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学班的创建之中,也体现在了很多商家和生意人的理念之中。作为孔子精神遗存俗世象征的曲阜孔庙,也得以借此历尽沧桑重现辉煌,但是,这份辉煌却依然躲不过被过度开发的喧嚣。

  几经起落的孔子,如今又添一重隐忧——市场化危机正在逼近这座百代道德重镇,“欲借孔子闻达于市场”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山东曲阜有的出租车司机为了生意方便,索性改称自己姓孔。

  再如,由山东省济宁市某些人创意策划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工程自从在2008年全国两会遭遇部分政协委员强烈反对以来,一直受到媒体与公众的持续质疑、谴责与反对。

  其实,孔子热和儒学热不是不能利用,而是要掌握分寸和方式。创始于2008年4月30日的儒宴餐厅对此就做出了一个堪称正面的榜样。这家由北京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独自开发的品牌是以孔子理念开设的筵席,其饭店的装修、菜品等等都多以孔子文化为底蕴,由历史名人、哲学道理到现今的儒家菜品,每道菜独具特色,即使是盛装器皿也是对孔子文化的一种体现。

  在如今这样一个信仰缺失,拜金盛行的年代里,如何利用孔子及其形象几乎已经成了一道严肃的公共课题。有人早就曾经感叹过,当孔子的形象越发模糊,儒家文化中的人伦道德功能早已退化时,下了神坛的孔子,几乎已经沦为任人打扮,各取所需的平台玩具。

  “子见南子”之事在孔子的一生中原本并非是重头戏,但如今,为了商业利益的考虑,编导们却偏偏以此章为据,并无限放大地演绎此说。

  外国人眼中的孔子

  关键词:中国符号

  “孔子学院现在仍是以语言教学为中心,我提议应该将孔子的思想融入教学中去,若能够实现,孔子的大同理想一定能够照亮21世纪以后的未来世界。”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竹内弘行

  如果想知道孔子在外国人中的认知度有多高,在外国人的心中有多重要,那么,北京孔庙一定算是一个寻找答案的最佳地点。

  在北京孔庙负责翻译解说工作的刘为红老师告诉记者,孔子学说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之高超出国人想象,“比如孔子学说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名言所折射的深邃哲理被很多人信奉。西方人从孔子学说中甚至能推陈出新地解读出当代的‘环保意识’,这是对儒学研究的深化。”“孔子经常会用一些深入浅出的故事来阐释深刻的道理。比如他希望每个人都要有仁爱之心,对自然要充满和谐之感……”

  在与刘为红的交流中,一些外国友人还曾对刘老师说:“在西方哲学中,主客观两大元素往往是彼此对立而不是有机互补的,而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儒学却推崇‘天人合一’,这一学说对人类文明深远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如今,孔子及其儒学几乎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一个代名词,很多想了解中国的外国人都会选择从研究孔子入手,儒学研究在国外也十分盛行,各种形式的儒学研究机构、协会成百上千。尤其在2008年奥运会时,国外媒体对孔庙、国子监的采访数不胜数。北京孔庙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很多来北京看奥运会的游客都会自发组织来孔庙、国子监参观,并要在我们的国学馆感受琴、棋、书、画的文化意境,还有的游客向我们提出学习中国茶道的要求。”

  其实,北京只是孔子热全球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地,如果以北京的孔子学院总部为中心向外画射线,那么,人们将会看到一张由300多条射线组成的图片。自从2004年11月,世界上第一家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短短五年时间,全球已经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近300所孔子学院。也就是说,用孔子命名的学校正在以平均每年56所,每6天一所的速度在全球蔓延,遍地开花。而与孔子学院相类似的机构中,德国歌德学院始建立于1951年,目前也一共只有 144所,平均每年只办3所,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创办于1991年,至今仅有30多所,平均每年仅两所。

  关键词:圣人、先哲

  “很多德国人都非常欣赏儒学思想,如今,孔子和他的儒学思想在西方国家很受欢迎。据我所知,一部迪士尼的动画片中还引用了孔子的形象,这非常有意思。在德国的大学和研究院,研究孔子和儒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教授 格莱格·保罗

  除了成为中国符号,被看做是了解中国的钥匙,在全球范围内,孔子也从来都不缺少真正的追随者。

  德国人一手抱紧《圣经》,另一方面,几乎人手一册中国老子的《道德经》;韩国、日本、越南等友好邻邦的人们,几乎至今还完整保留着中国儒家礼仪的传统;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到中东伊斯兰教诸国,再到遥远的非洲,中国道家、儒家思想几乎是无孔不入。取道、儒精华的《孙子兵法》,被世界军家所崇拜,列入各国军事必备课了。

  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数十年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退休教授大卫·布克在2009年参加完祭孔仪式后曾表示:“纪念孔子诞辰的仪式非常盛大,音乐以及孔庙的建筑都非常精美。我一直从事中国文化和历史研究,当听说今年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时候,我想是时候来祭奠一下这位先师了。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教我们要尊重别人,要讲‘忠’和‘孝’,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的。”

  日本学者相良亨也曾在采访中表达过同样的观点,他说:“江户时代,以儒教为媒介所进行的思考是留给日本人的精神遗产,虽说不是全部,但首先是或基本上是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到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

  号称近代日本工商界精神领袖的日本近代产业之父涩泽荣一甚至还曾号召工商业者都来做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新型企业家。其“论语算盘说”在日本实业界一度十分流行,受其影响,所谓的“国事经营理念”也成了企业家们从事企业活动的精神支柱。

  在中国的另一个近邻韩国,孔子和儒学同样也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韩国儒学家郑瑽告诉记者,在韩国,人们不仅推崇孔子学,甚至对历史上著名的儒者都十分敬崇。韩国的成均馆相当于中国的阙里孔庙,是当今韩国儒学的象征。在韩国的成均馆内,不仅供奉着孔圣十哲和韩、中两国的历代儒家先贤的圣迹,而且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历朝以来的春秋两季释奠礼。除春秋两季盛大的释奠礼外,成均馆还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行焚香礼,以表达儒者们对先圣先师的崇敬之心。成均馆属下的地方组织是各地的“乡校”,各地“乡校”除实施一般中小学教育外,至今还专门设有“明伦堂”,对学生进行经书教育和道义宣传活动。

  可见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日韩,孔子的热潮都没有停下脚步,甚至可以称为影响力最为持久的一股潮流。

  对孔子的多维度解读

  纪录片《孔子——世界的智慧》

  制作:Biography频道拍摄

  集数:单集

  拍摄时间:1996年

  这部2004年才制作成影碟的纪录片代表了一部分西方人对于孔子的认识。片子开头的导语说道:“上帝所造万物中,最伟大的是人类,能够以思想涵盖人类和自然的,就是孔子。”该片的最后解说词中也说道:“上帝在保佑他(孔子)”,言下之意,是上帝给了孔子无限的智慧。这说明,在西方人的理解中,孔子也被纳入了上帝的系统。片中还评论道:“他是中国最杰出的圣人,无数人崇拜他的智慧,孔子的智慧之路,充满艰辛和泪水,他从来不忘人类的苦难,发誓要推翻阶级压迫,他要改革,放弃了家庭,为中国的未来而斗争,挑战达官富贵势力,要改变他们野蛮的方式,蔑视野蛮,勇敢地宣扬和平与正义。”并通过现实说道:“他死后,有人认为他失败了,然而,千千万万亚洲人,通过跟随他的教导而致富。孔子是一位发愤图强,抛弃了家人而拯救别人,一位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他给世界带来多少智慧的人”。当然,所有这些论断无疑都在说明,西方人对孔子的理解显然与孔子本身的思想有较大出入。

  纪录片《儒教2500年之旅》

  制作:韩国拍摄

  集数:四集

  相比而言,韩国拍摄的《儒教2500年之旅》在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就比西方人准确得多。该片不是光讲道理,而是拍摄了很多具体的实例,片子一开始就介绍了三个现代孝道的故事。一个是韩国一名男子在母亲墓地守孝三年,住在坟边,每天给母亲供上新鲜食物。二是一个日本议员,工作再忙也要亲自照料年迈的母亲的日常起居,结果获得民众的高票支持。三是中国一位74岁的老汉,骑着三轮车带着98岁的母亲周游中国,目的是满足母亲“到处看看”的心愿。从孝道着手是理解孔子思想的捷径,它的逻辑发展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外,本还较多采用了韩国自身历史上很多与儒家思想有关的故事和人物,并和Biography拍摄的片子一样,都从儒家思想中寻找经济繁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比方说诚信、双赢、公平等等。它也采用了不少中国的例子,比方说左宗棠与胡雪岩,一个忠于儒家思想的高官,一个讲究诚信的商人。

  儒学新时代

  构建中国的软实力,还须从儒学教育做起。年轻一代如何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如何从传统文化汲取养分,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事关中国文化复兴和民族崛起。

  儒学回归校园

  随着“国学热”不断升温,现在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正逐步向中国传统文化靠拢。去年7月,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包括北京高考文理科状元在内的160多名学生,举行了首届“成人传统礼仪”。许多家长把在孔庙国子监举行“传统成人礼”,作为庆祝孩子18岁生日的纪念方式。

  男生有“加冠礼”,女生有“及笄礼”,成人礼一般由家庭来举办,也有学校组织进行集体成人礼,目的是教育孩子们体会从成年到成人的意义。北京孔庙国子监成贤国学馆馆长纪捷晶表示,如今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为孩子举行成人礼、拜师礼的咨询电话。一些学校还会在此举行“拜师礼”。学生呈“拜师帖”,老师呈“回师帖”,师生关系得以确立,以这种形式令师生互相尊重、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师道尊严,也让老师有责任感。

  孔庙国子监历来是宣教化、习礼仪的场所,是讲儒家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场所,营造了学习儒学的环境,因此,在孔庙进行传统礼乐仪式是很有意义的。礼乐是中国文化,也是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内容。孔庙国子监成贤国学馆去年还成立了自己的礼乐团,开展传统礼仪、祭祀舞蹈、乐舞等,复兴礼乐文化。

  儒家思想曾经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民间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模式、道德观念都自然而然受到儒家精神的熏陶。如今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变化,文化日益多元化。儒家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儒家文化也必须增加发展活力,扩大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影响力。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儒学了解很有限。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要解决生活问题,发展职业生涯,无暇顾及传统思想文化的修养;另一方面,近代以来,国学退出了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国学教育都是缺失的;再加上汉字简化以后,人们读起经典来很吃力,这不只是学生面临的问题,很多高校的老师也是。这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国学尤其是儒学如何回到学校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不少专家认为,大学应该开设儒学的公共课,大家都要学,便于抓住儒学核心的精神,这面临着师资缺乏的困难,应该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同时,能做的先做起来,比如幼儿园的经典诵读,中学的政治课也可以加入一些儒学教育的内容,最起码使中国人能了解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影响巨大的儒学。

  可喜的是,学国学“从娃娃抓起”似乎成为人们的共识。诵读传统经典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幼儿园的“必修课程”。去年8月,四川成都还颁布了《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实施纲要(试行)》,要求遵照“诵读时机越早越好”的原则,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含职高),均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幼儿园全文诵读《三字经》,小学生全文诵读《弟子规》,初中生全文诵读《论语》,高中生全文诵读《老子》,学生集体诵读时间每周不少于60分钟。

  孔庙国子监成贤国学馆为奉行“圣贤之地读圣贤之书”的宗旨,以4岁~12岁儿童为教育对象,对其进行传统国学的教育。根据年龄和原有受教育情况,国学班分为两个年级:一年级主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二年级主要学习《笠翁对韵》和《孝经》。孩子们在受一段国学熏染后,开始变得文质彬彬,对人相处以礼。同时,国学馆另设有免费家长课堂,亲子共学——孩子们上课学习的同时,家长们在另一个教室听课学习传统文化。

  精英的传递

  在孔子诞辰2560年之际,三智道商国学院举办了隆重的拜孔仪式。参加仪式的学员大多数都是各个行业的企业家,这些精英层面的学生一方面需要汲取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养分,一方面也在他们的领域发挥着影响力,成为儒学的传播者。

  有企业家指出,未来的时代一定是中国的,而中国靠什么引领全球?答案一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未来也将是全球的,因此在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从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需要补充营养,尤其是西方管理学和文化价值观念面临瓶颈的现在,人们蓦然回首,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企业家们率先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形成了企业家学国学的热潮。

  企业家在国学班、国学院主要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精神和智慧。中国人有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实用的、用生命体验出来的智慧,以及用这种智慧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家在国学中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和平静的心灵。他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很有生命力,了解了中国的智慧、儒家的精神,能够体验出一些西方管理学没有的东西。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的发展要惠及他人。孔子重视“礼乐”,礼使人守规矩,而且很有教养,乐则是通过娱乐的方式使内部和谐,这是西方的管理学所没有的。以中国特有的精神去指导企业,去领悟管理,去创新,这是企业家学儒家思想的收获,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活力。同时,率先投入学习的大多数是企业家,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对行业、企业都有一定的领导力和号召力,对儒学发展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