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精品购物指南:中国电影 奥斯卡的忠实看客(4)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10:35  精品购物指南

  “我自己一定会考虑大众接受的可能,为了让自己的创作能延续,至少不能让投资人赔钱,这是长期以来我的观念。你的创作个性就那么重要吗?人家的钱不重要吗?你也要为别人想一想,完美是不存在的。”

  ——著名导演张艺谋

  当有些电影人还在商业与艺术的边缘来回挣扎时,另一些更有“眼光”和“野心”的电影人显然已经走得更远。

  当年看过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的观众在看完《三枪拍案惊奇》后不免感慨:“第五代电影人如今已经风骨尽失,徒存皮毛。”其实,商业并不可怕,经济利益也不是电影艺术的死对头,但如果一个导演开始把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名誉与名气打包出售,尽管其并不是“贱卖”,但依旧不值得原谅。

  虽然张艺谋的作品今年并没有能如愿参选奥斯卡,虽然这部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颗粒无收,但张导演对于冲击国际知名电影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要问其原因,简单说来,答案只有一个字:钱!对此,《三枪拍案惊奇》的制片人张伟平说得更为坦诚:“我们一次次冲击奥斯卡和金球奖就是要借助这个全球电影产业中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平台,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电影。”宣传又是为了什么呢?张伟平也毫不讳言,就是看中了北美这个“国外最大、最有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市场”。

  在有了如此明确的目标以后,张艺谋近几年作品中的特色也就得到了一个完美的解释。学者陶东风曾指出,张艺谋的电影到了《十面埋伏》,就已经变成了“纯粹供视觉消费的电影”,“基本上没有了思想和人文的内涵”。

  其实,商业与经典并非天敌,到影院看看风景画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如果仅仅能做出一盘开胃凉菜的话,就最好别用上“硬菜”的劲头来吆喝,更别用曾经的“美味”来吸引消费者。

  LINK

  被奥斯卡忽视的“最佳”

  最佳导演:科恩兄弟

  从《血迷宫》到《老无所依》,科恩兄弟的执导能力越来越老练。2009年,由科恩兄弟拍摄的《正经人》几乎可以让大多数观众看后都不禁要在影院里放声大笑,但尽管如此,《正经人》仅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影片的提名,科恩兄弟的导演才华,却被奥斯卡无视了。

  最佳女主角: 艾比·考尼什

  这名澳大利亚女演员在影片《明亮的星》中的表演几乎能使其成为2009年电影界表演最为突出的女星之一,她将“芬妮·勃劳恩”一角的痛苦和性格演绎得入木三分,但她却同样和奥斯卡无缘。

  最佳男主角: 小罗伯特·唐尼

  在《钢铁侠》一片中,小罗伯特·唐尼将“托尼斯塔克”一角演绎得淋漓尽致,之后,他饰演的《大侦探福尔摩斯》上映后也获得了一致的好评。精湛的演技证明了小罗伯特·唐尼是个实力派的A级影星,但遗憾的是,在第82届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提名中,并没有他的名字。

  最佳男主角: 维高·莫滕森

  这位2005年凭借影片《暴力史》成名的男演员所主演的电影《末世危途》,几乎是他演艺生涯中拍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但他仍然被奥斯卡拒之门外。

  最佳影片: 《星际迷航》

  这部电影同《阿凡达》一样,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效果,并拥有佐伊索尔达娜等人的出彩表演。如果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能够入围最佳影片的候选,那奥斯卡忽略这部同样经典的科幻大片则显得颇为没有道理。

  最佳影片: 《宿醉》

  这是堪称2009年最为成功的一部喜剧电影,并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喜剧奖。但这部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拍摄手法上都颇具创新的电影,却和奥斯卡无缘。

  最佳影片: 《野兽家园》

  由斯派克·琼斯执导的这部改编自同名儿童图画读物的电影,其画面和故事一样,都堪称一流。无论观众是否喜欢这一类型的电影,都不影响其成为2009年度电影的佳作之一。

  最佳影片: 《单身男子》

  这部风格独特的影片几乎拍出了电影中想表达的所有内涵,不过,在今年奥斯卡以战争片和科幻片为主打的情况下,《单身男子》似乎也只能被抛弃。

  对于中国电影的爱之深与责之切

  采访人

  程青松  导演、编剧、影评人

  卓别灵 著名影评人

  中国电影在这届奥斯卡上从最初的第二轮候选提名阶段就已经全军覆没,同时,这也是华语片连续7年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中全军覆没,对此,你怎么看?

  程青松:我觉得这是应该的,我举双手赞成不让中国电影入围奥斯卡。我非常赞成奥斯卡不接受中国电影,因为中国电影没有资格入围。前几年是在走主旋律路线,现在几年是走商业大片路线。推荐的片子都很可笑,而《三峡好人》这样的电影却没有被推荐。

  其实,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部分都是来自戛纳、柏林、威尼斯这几个电影节的最佳影片,而我们在这三个电影节得奖的影片却没有被推荐。反之,推荐的全是一些可笑的商业大片。

  卓别灵:我觉得这很正常,获奥斯卡提名既不是评价电影的标准也不是拍电影的终极目标。只能说从这个变化上看出中国电影人拍电影的风格有所转变。香港电影最繁荣的时候也没有影片获奥斯卡提名,但却被称为“东方好莱坞”,世界范围内拥有无数影迷,所以说,最佳外语片的提名不能说明什么。

  奥斯卡在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大众误读和无限夸大了的文化符号,就像诺贝尔那样?似乎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着一种“奥斯卡情结”,无论是电影人还是观众。

  程青松:这个我觉得倒不尽然。我觉得奥斯卡其实是一个美国电影奖。除了最佳外语片奖,其他评选都只局限于美国电影。这一部分其实是不应该拿来讨论的。美国电影在全球营销的最好,所占份额也最大。所以,人们看美国电影的机会也多。观众多,关注它、讨论它的人自然也会多。

  卓别灵:有一点儿。还是太渴望被别人认可了。

  同时,无论是在电影人还是观众中,似乎还存在一小部分人,他们对奥斯卡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认为戛纳、柏林、威尼斯等一些电影节才更能体现电影本身的品质,你怎么看这种观念?

  程青松:我不完全认同。奥斯卡是评选在美国公映后的影片提名,而戛纳、柏林、威尼斯评的是还没有在全球公映过的影片。一个是表彰,一个是推介。电影节偏重的是艺术片,奥斯卡还是商业色彩较重一些。二者构成都不相同,是完全不同的电影奖项类型。电影节就是要把一些对人类、对艺术有前瞻思考的电影推荐给大家,更强调艺术性和文化性。奥斯卡则强调娱乐性,并涵盖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如果以纯艺术作为标杆,那么奥斯卡可能会不及电影节的质量。

  卓别灵:持任何观念的人都会存在。奥斯卡的评委人数和构成跟三大电影节差别很大,口味上更大众化,更注重主流价值观的认可,它和三大电影节的区别应该说体现了电影艺术功能的两个极点,互相不能取代。说三大电影节更能体现电影本身的品质,这好像并没什么根据,不妨把奥斯卡和三大电影节的获奖影片全列出来放在一起,打分评评看。

  在今年1月底,由你提议创办的首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引起了广泛关注,创办这个颁奖礼的最初缘由是什么?你对于它有怎样的期许?

  程青松:缘由就是因为2009年中国电影的烂片太多,已经让人气得不得了了。500多部电影里大部分都不是好电影。以前某一年可能会有整体指标比较高的电影,今年没有。大量山寨的、恶搞的,还有一些没有情节、光靠明星堆砌的电影充斥其中。但又有谁考虑过观众呢?

  观众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被媒体、新闻、广告宣传的这些影片给忽悠进去了。而这个时候应该提醒观众。我们设置这个奖是希望中国将来能减少烂片。《阿凡达》在国内票房狂卷13个亿,有人指责有关部门没有保护好国产电影。对此,中影公司发言人翁立说,国产电影质量好的话是可以PK的。为什么不先从质量上来考虑,而是选择抵制?

  这两种观念是不是恰好能够说明中国电影尴尬的现状?一大部分人为了更广泛的认知度,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努力主动或被动地“商业”或“主流”着,同时,还有一部分人为了表示自己脱离了低级趣味而努力“文艺”或“小众”着。

  卓别灵:这是非常正常的状况,在任何国家、任何领域都存在,一点儿也不尴尬。

  大多数中国电影导演似乎都没有逃过这样一个成长怪圈,就是从青涩时期的文艺路线,到成长期的妥协,再到成熟期的商业大片制作路线,陈凯歌、张艺谋、贾樟柯等等都是如此,连田壮壮的《狼灾记》也同样遭到了不少影迷的非议。你觉得造成这样的局面究竟是何原因?

  程青松:我觉得主要是体制的原因。我们没有一个商业体制的模式。在国外,拍文艺片的导演根本没必要拍商业片,他们不需要承担所谓拯救国内电影的任务。他会拍他想拍的电影。

  另外一方面,亿元俱乐部的攀比也是很糟糕的。电影是有很多形态的,有亿元的,有五千万的,有各种各样的模式。国外的电影是一个多元的生态,而我们则非常单一。在这样一种体制下,很多导演只能是被动选择。

  卓别灵:以后这样的导演会越来越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他们受的电影启蒙和艺术教育就不是为这个时代所准备的。

  在国外的电影市场上,每种类型的电影都会有较为固定的观众群。同时,电影的类型也相对多元化,很多票房、口碑俱佳的电影也可能会是小成本制作的影片,但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似乎很难看到中间类型的电影,总是非此即彼,票房与口碑成反比,从“金扫帚”奖的获奖情况上也能反映出这一问题。“好看”已经成了中国电影的难题,这其中是否有中国电影的编剧团队不够过硬的因素?

  程青松:我觉得还是体制的问题。我们国家的电影创作不够自由,这是所有来自创作环境的问题。拿邓玉娇案来说,这个事情一出来,好莱坞可能马上就会拍成电影,但在中国题材限制太多。我不认为是创作人员的问题,而是思想禁锢太多了。

  卓别灵:中国电影的各个团队都不算过硬,不过,以后也许会硬起来。看看中国现代文学的状态就知道中国为什么没有好编剧。没有想象力,没有情怀,没有趣味,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些东西就已经被剥夺了。

  本届奥斯卡的提名情况是否可以看出,技术派和剧情派的电影将是未来全球电影市场的主流?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像文艺片等一些小众电影已经可以退出影院这一发行方式,对此你是否赞同?

  程青松:每一年的电影都是不一样的。奥斯卡一直都有一个传统,即使技术手段上再炫,在综合大奖的提名上还是不会给它。对社会进行思考,对现实进行反映,对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剖析,这些东西永远都是主流的。技术只是起到包装的作用,故事是第一位的。

  卓别灵:技术派和剧情派主导,文艺片适当边缘化,近几十年一直是这样,只是潮流会有波动,有些年份文艺片多些,有些年份剧情片多些,就跟时尚的流行和轮回一样。

  你觉得在去年你看过的华语影片中,最好和最烂的分别是哪一部?为什么?

  程青松:最烂的是《南京!南京!》和《三枪拍案惊奇》两部电影。最好的是《春风沉醉的晚上》《不能没有你》。当然,这完全是我个人的见解。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同志影片,但其实是在说一部分人的真实处境,不能爱自己所爱,不能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南京!南京!》是一个投机取巧的电影,充满着算计,里面的人性充满着不真诚。

  卓别灵:我认为最好的是《十月围城》,制作精良,没有太明显的弱项。最烂的是《夜店》,一部没有新人气息的新人之作。话说回来,大部分的华语片我都避开没看。

  你如何评价中国电影如今的生存环境?虽然观众总是在埋怨,但其实每一位观众也是构成这个市场环境的一分子,对于中国的电影观众而言,你有什么看法?

  程青松:环境很糟糕。想拍什么类型的电影就拍什么,这才是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我不担心中国的电影观众,他们可以在网上选择自己想看的东西。我们只是有义务告诉观众哪些是烂片,提醒他们不要去为这些电影买单。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电影的前进。

  卓别灵:如今是市场化刚开始,混沌无序的阶段,以2009年来说,票房总值提高了,但大家明显感觉好片子少了。我对中国电影观众没什么看法,他们是最正常的消费者,追求物有所值永远没有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