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夫
曾作为东方最大电影生产基地的香港,一直在亚洲乃至全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82年起,每年一度的电影“金像奖”,也被不少行内人士誉为“东方奥斯卡”,不仅被视为香港电影的晴雨表,也是整个华语电影的风向标,从而备受亚洲电影人和观众的关注。
但是,在香港电影生产无论是影片数量还是质量都跌入10年来的最低点的今年,“金像奖”的颁发则辉煌不再。随着好莱坞大片日益以强盛的姿态蚕食香港本土电影市场,香港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步入困境,江河日下,而去年呈现的颓势已达到历史最低点。
因此,本届候选影片是在缺乏激烈竞争(譬如本年度参加金像奖评选的港产片共有98部,比上届少25部。)、少有悬念,似乎是在百花凋零的窘境中脱颖而出。至于被评选出来的“影帝”和“影后”,今年遭到的质疑也比以往要来得凶猛和集中。
舆论承认本届影帝周星驰是非常优秀的演员,但普遍认为:此次因《少林足球》成为影帝则未免有些牵强。纵观他所拍摄如《大话西游》、《喜剧之王》等数十部影片,其实早该获奖。但《少林足球》则属于他不成功的作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他表现平庸,却独占鳌头。
问题不在周星驰,曾经权威亦辉煌的“金像奖”,刚刚20出头,本该风华正茂,如今却出现了未老先衰的危险征兆。自然,“金像奖”显现出英雄末路的端倪,是与整个香港影坛一蹶不振密不可分的。曾经群星璀灿的繁荣时期,已经成为历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导演与大明星风光不再,他们曾强力打造出的香港品牌,今天已强弩之末。进军好莱坞,成了这些影人的终极目标。而釜底抽薪的香港影坛,目前尚无能够取代他们位置的年轻新秀,人才的断代,让香港电影后继乏人。
断代,其实更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一个老化的社会,势必压抑了年轻一代的崛起。既得利益阶层本能地保护着自己的领地,必然要尽可能延续、维持着目前的优势。这也难怪有人戏称:“金像奖”是一个地方保护色彩极浓,专来安慰老人的奖项。如果一个奖项有被看做“安慰”之嫌,那它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必然会受到挑战。
比起先天不足的“金鸡奖”,“金像奖”其实只是刚刚出现危机的苗头。然而,随着香港电影新人的辈出、影坛的复苏,“金像奖”依然会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电影奖项。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