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著名的电影导演张艺谋,把最新作品《英雄》的首映式,放在通常是党的十六大或每年三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地点举办。这一破格的宣传声势,只有四年前另一个导演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能够与之相比。
十年前,张艺谋持《菊豆》若想在人民大会堂公映,根本不能想像。与张艺谋一样,他的同学陈凯歌、田壮壮和吴子牛等,他们的作品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仅不能在国内上映
,甚至连媒体都不允许提到他们的新作!
仅仅几年,足以看到社会的进步和开放。所谓第五代导演,不再是一个忌讳的字眼,他们的影片也不仅只能在异国的银幕上放映。而且,连极具政治色彩的人民大会堂,居然也能宽容地迎接这些不属于主旋律的作品了!
无论是作为张艺谋这样寥寥可数的杰出导演,还是作为千百万普通的观众,都会从心底里欢呼社会日益进步的结果。此外从商业角度上讲,《英雄》选择人民大会堂为首映地点,也足以说明了商家炒作的成功。
但是,并非每部影片都可以照猫画虎地如此运作。除张艺谋外,国内的导演基本都只能望尘莫及。《英雄》的前期炒作和首映式双双刷新了中国电影史的诸多记录,以前的《焦裕禄》和以后的《孔繁森》这些非常正面的人物,与“英雄”的大排场相比都已相形见绌。
对于一部影片映前的一致叫好,应该说是媒体还停滞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果。“统一口径”地宣传,在影视业早已进入到商品经济的今天,显然是不正常的现象。凭着张艺谋的知名度和制作的高成本可以预想其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名导演加上大制作就必然十全十美。
因此,当《英雄》公映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各种反馈势必纷至沓来,有些可能激烈甚至偏颇的责诟也在所难免。经常被某些批评家指责“靠丑化中国人来取悦外国评委”的张艺谋,显然对于责难已经习以为常。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社会,承受批评需要有一个逐渐成熟的心理过程,正如话语权利也需要运用才能逐渐得当一样。通过“网友评论”里畅所欲言的表达,人们欣喜地嗅到自由和民主的清新空气。而一个能够被国际认可的导演,是不会在乎其中一些不成熟、不准确甚至不无敌意的表达。(伊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