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黑色气氛,似乎有些浓得过分。不说去年两大巨星去世,今年港台两块流行音乐的宝地,竟在短短的时间内连续故去两位大师级人物,脱帽致敬到手疼。和我们一起长大熟悉的音乐在慢慢消逝,连创作这些音乐的人也在慢慢离我们而去,这是怎样的心痛和承受不住的伤情?
说起黄霑,是连我从来不听流行音乐的母亲都认识的人。连她都知道,黄霑是《我
的中国心》的作者。可见他与这首歌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我的中国心》是和《龙的传人》一样,被广大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华儿女所熟悉的爱国歌曲。就算黄霑只有这一首作品,也足以让他傲立歌坛。“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也如同歌词所说的一样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成为心底的烙印。黄霑也正是以这样简短而有力的歌词,在香港词坛大放异彩。没有黄霑,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少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歌,港人也许在一段时间内迷失民族的感觉,陷入深深的殖民文化中。是这首歌传唱了大街小巷,唤起作为中国人的责任与自豪,激励着国内国外的赤子不忘国家,不忘民族不忘本。更有《男儿当自强》借黄飞鸿的故事,宣扬一种坚强上进的精神,融合古曲《将军令》,把歌曲的气势烘托得更加激动人心。豪迈的情怀在歌中释放,成为每个有志之士必唱的歌曲,同样也算得是国威的发扬。少了黄霑,香港的歌坛就会少不少有阳刚之气,大气磅礴的歌曲,耳边尽是靡靡之音,叫人昏睡。幸好还有黄霑给我们提神醒脑,让我们不忘根本,打起精神。可是日后估计也没有这等出色的词匠出世,岂不是很可怕的事情!
没有黄霑的香港电影更可怕。15岁就入行的他,对电影的热爱,对音乐天才的领悟,是没有人可以比得上的。有黄霑参与演出或者制作的电影不在少数,而真正有他参与配乐的电影也有几十部。这些电影的风格各式各样,却都被黄霑抓住重点一一化来。在喜剧片里,黄霑的音乐就是催化剂,在爆笑的同时用音乐推动剧情的发展。而在深情的影片中,黄霑懂得用贴切的笔调描写真挚的感情。张国荣一曲《当年情》感动了多少生死与共的朋友,是黄霑用一支笔盘活了全篇的感情。没有这首歌配着小马哥和荣少的镜头,吴宇森再多的电影手法也显得无力。更不说导演演员电影音乐兼为一流的《笑傲江湖》,恐怕多年之后仍然没有影片能出其右,特别是电影主题曲《沧海一声笑》。短短百来个字,却道尽金庸先生几本书的内容,唱尽了书中人物的豪情气魄。词曲的大气,简洁上口以及内容概括得准确,实在是黄霑功力的显露。他的歌词多有宋词豪放派的气质和结构,演绎起来豪情万丈,叫人热血沸腾。有了黄霑配乐的电影,叫好又叫座,而且让人印象深刻。如今的我们,在画面里寻找一份真正的感动都是那么不容易,更加难以在庸俗的配乐里感动自己。多年过去,黄霑在专栏里仍旧感慨:“优秀的电影配乐比起大部分三四流的当代音乐作品,不知耐听多少!”,这语气里,是不是也带着些无奈和狂傲呢?可是没有霑叔的香港电影,特别是武侠电影,又会何去何从?谁也不指望再有一次《沧海一声笑》,谁也没有能力写出可以和厚厚的武侠书媲美的歌曲,没有霑叔他们会不会很无奈很孤独?
没有黄霑的香港娱乐也可怕。在机械运转的娱乐圈里,黄霑是最令人敬畏而佩服的人。他口无遮拦,敢说敢做,是个地地道道的性情中人。他喜欢的人和事,落力夸奖,而对于他看不惯的东西,则是直言斥责,没有绕弯的余地。他说过刘德华写词的问题,这成了后者前进的东西。他也曾大赞王晶的电影懂得娱乐懂得赚钱。他自己是港大中文系高才生,后来61岁读到博士,却没有半分知识分子的清高。在香港被人称为“咸湿霑”也照样乐得其中。出版《不文集》这种笑话小册,销量极好;主持成人节目,同样收视率也高;写条广告词,至今还是范文经典。他不按理出牌,不循规蹈矩,不刻守成规照样大杀四方很受欢迎。个中原因除了他本身极为深厚的学问和人生经验之外,就是他那副直率可爱的性格。失去黄霑的香港娱乐圈,少了个开炮的射手,少了个调剂的药品,缺少了必要的幽默,也失去了一块值得看齐的标牌。这样的情况,想想难道还不可怕吗?
时光在慢慢流逝,所有我们爱过的唱过的都开始变成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如果说记忆本来就是不可唤回的,那么这些生命中曾经爱过的大师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