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黄式宪:论电视剧《鉴真东渡》的文化价值(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21:22  新浪娱乐

  再到第五次东渡,鉴真与其徒众已经历了八年颠沛,接连受到种种危难的煎迫,后又遇海上狂风怒涛袭击,船上共有三十多人,淡水用尽,生命垂危。就这样他们在海上漂流了十几日,经过“绿岛之难”(画师周士杰居士因取水遇难而海葬),又经蛇海、飞鱼海,穿越飞鸟海,漂向了与日本逆向而行的南中国的天涯海角(今之海南岛)。先抵达振州,鉴真见东渡搁浅,便就地讲经授戒,还将原为带去日本的建筑材料,用来修缮了当地的天云寺;一年后,又在崖州重建了毁于大火的开元寺,造福祉于南中国天涯一隅。其后又辗转到了韶州、桂林、端州,此时,日本弟子荣睿和一直紧随在鉴真左右的详彦,均因久病不愈先后在途中病世,普照为了释却鉴真东渡的精神重负也黯然拜别大师而去。最令人动容的是荣睿之死,他曾直陈肺腑反对大师在振州、崖州修庙,一再搁置了东渡的大计。而鉴真则以大德博爱来宽慰荣睿。到了荣睿弥留之际,他紧紧抓住恩师鉴真的手,表白心声说:“原想辅助师父东渡弘法,可惜我的命已到极限……只要,只要律法能传到日本,我即使葬骸于大唐,也没有遗憾。师父……早点渡过去啊!” 依照荣睿的遗愿,他的骨骸乃安葬于中原大地,化为泥土而归于永恒。此后,鉴真也因苦心焦虑,日渐苍老并因眼疾双目失明。但是,荣睿的遗言“早点渡过去啊!”,却一直深铭于他的心怀;为兴隆佛法、济渡众生,鉴真更将东灜的黎元、僧众揽入他弘扬佛理而宽宏博大的胸襟,其心志弥坚,自况曰:虽山川异域而风月同天。

  作为全剧的大结局,天宝十二年(即公元753年),双目虽盲而矢志不渝的鉴真大师,在他六十六岁的高龄上,搭乘日本遣唐使的海船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地踏上了日本奈良的土地。他不但受到日本举国僧俗两界盛情而隆重的礼遇和供奉,更在翌年(即公元754年),由鉴真主持,在日本建起第一个戒坛,并为女天皇、皇太后和皇太子等人登坛举行了隆重的授戒之礼。而由鉴真主持建造的大寺工程,又于日本天平宝字三年落成,天皇颁赐敕额:“唐招提寺”,高悬寺门。正如鉴真所愿望的那样,自是以降唐招提寺成了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被日本人民视为文化艺术的明珠,寺中云集了四方徒众,讲律授戒、研习佛理,盛唐的佛教文化在日本盛极一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文化启蒙意义。

  在全剧最后,更有两处细节是令人心弦为之震颤的。一处是,日本淳仁天皇授予了鉴真大师“大僧都”的最高僧职,令鉴真成了日本佛教界的领袖。在赐封鉴真以高位的同时,也赋予他以至高无上的特权。但鉴真却婉言辞谢,并对众弟子谆谆教诲道:“职位上的领袖并非真正的领袖。在释尊眼里,高位和特权不都被他视如蔽屣吗?我要把剩余的精力都放在度人讲律上去。你们作为我的弟子,也要到各个寺庙去弘教传法,使日本的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如同一盏灯点燃千百盏灯,使身在暗夜中的众生获得永远的光明。” 此后,他身体力行,以盲者之躯,布衣芒鞋,深入民间弘扬佛法、施医济世,普救苍生,受到日本人民世世代代的景仰。以史为镜,这里所透现的历史文化底蕴,即使放在21世纪的今天,岂不依然具有其珍贵的、正面的思想启迪意义么?!

  另一处是,鉴真来到已故荣睿和尚的家乡美浓,他走在风景纯朴、秀美的田野里,伸手摸着身前的水稻,喜悦祥和地说:“这是水稻。”而跟随大师一侧的徒弟思托则回答道:“师父,这里的水稻,快要收割了。”

  这时,只见鉴真弯腰抓起了一把泥土,深情地说:“泥土……多好的土啊!”

  握着这把土,他心里默念着,荣睿是日本美浓的农民,他早已化成了大唐的泥土。念及此,他不禁心潮激荡,转身对思托、普照等交代自己的身后事说,“如果我死了,你们也一定把我埋在日本的泥土里。”思托、普照、忍基等弟子望着师父,一个个眼里都闪动着晶莹的泪花。这一被艺术地再现的历史场景,其间浸润着主创者何等真挚而炽热的情怀啊!显然,这并不单单是一场“戏”,它融情于史、化剧入诗,赋予历史剧的叙事以诗一般的情致和韵味。这种象征性的诗意升腾,不仅使笔者深受震撼,相信也将令观者深心感动并意味无穷。

  鉴真在日本生活了十年,他将佛教律宗文化和中华文明传播扶桑,浇灌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友谊之花。除弘佛传法之外,他还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文学,乃至饮食、刺绣、漆器等先进技艺带到了日本。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鉴真乃被日本人民尊奉为“盲圣”和“日本的律宗太祖”。

  鉴真东渡完成了自己弘法传律的誓愿,于唐代宝应二年(即公元763年)在日本功德圆满,面西而圆寂,享年76岁。鉴真也如同荣睿一样,将自己的骨骸安葬于日本的大地,化为泥土而归于永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