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黄式宪:论电视剧《鉴真东渡》的文化价值(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21:22  新浪娱乐

  这里,笔者还应特别提到的是,由迟重瑞倾注一腔热血所刻画的鉴真大师的形象,质朴中饱含激情,平实中凸显深度,其坚韧、刚毅、虽九死不悔的铮铮风骨,愈到晚年(尤其是眉白眼盲之后)更见沉郁悲壮之气,让人由衷感佩、无限景仰。迟重瑞十八年前就曾在荧屏上绘形传神地塑造了到西天取经的唐僧,家喻户晓传,一时传为佳话。现而今,他从西天取经的“唐僧”到东渡弘法的“鉴真”,在表演艺术的造诣上,无疑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值得予以肯定的。而由石凉所塑造的日本学问僧荣睿和由肖宏所塑造的灵佑大弟子,这二位演员的表演,既很注重内心深度层次的把握,又不忽略外部动作表现的力度,恰似“绿叶烘托红花”,撑起了《鉴真东渡》这台弘扬主流文化的历史大剧。尤其是石凉作为中国有影响的表演艺术家(如他曾主演《首席执行官》等影片),赋予日本学问僧荣睿这个角色以丰满的血肉和栩栩如生的个性,呈现出他对中国佛教文化和戒律的坚定信仰,他与恩师鉴真情谊之深,堪与日月共久长。

  作为一台弘扬主流文化的历史大剧,人们有理由对它提出在艺术质地上更严更多的要求,导演林大庆秉赋着一种返朴归真的文化自觉,采取“一个主题多次复奏”的叙事路径,并致力于人物内心冲突的刻画,其初衷甚好,但在实践上却并非始终贯彻如一,例如在人物对白的历史质感和性格化的推敲上,就似嫌浅显而多止于达意,艺术提炼不足;一些历史场景则流于舞台化,如何做“旧”而更能以“景”(渲染出特定的历史环境氛围)托“人”而达“情景交融”之化境,下的功夫显然不够。特别要议及的是,在寻觅并运用更多、更丰沛的历史细节来营造历史叙事的情境上,似乎力度也有所不逮,比如阿倍仲麻吕和李白之间的诗情唱和,荣睿初抵长安的十年(正值唐玄宗开元盛世)——凡此种种,应当都是一种历史资源的“富矿”,可惜都被匆匆一带而过了。在剧中,举凡能让人久久萦怀挂心的“戏”,诸如灵佑的“跪门谢罪”、荣睿的“临终遗愿”、鉴真在美浓的“深心剖白”等等场景,无不是“于细节处见精神”而透现出大的历史境界并感人肺腑的。这就是一种融情于史、化剧入诗,赋予历史剧叙事以正面文化品格的可贵探索,它可以“读”、可以“感”、可以“诗”、亦可以“群”。笔者认为,当今我们历史电视剧的创作,无疑正有待于更多的有志者去作出新的突破和新的超越,历史电视剧的创作应当与当今主流的文化价值相和谐,着力重铸历史剧叙事的正面文化品格,赋予历史电视剧以净化心灵的清新素质。

  恰值中日两国恢复邦交35周年、我国总理温家宝总理即将首度访问日本之际,《鉴真东渡》这部电视剧的播出,其文化价值和政治意义显然都是不容低估的。鉴真这样一位高僧,他东渡扶桑弘法传道,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甚至在整个人类的佛教史和文化发展史上,都写下了彪炳千秋的一页。以史为镜,《鉴真东渡》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十分典雅又非常悲怆的历史颂歌,并雄辩地昭示人们:中日两国的文化交往,始于东汉初年(即公元一世纪之初),经隋朝至唐代乃日渐鼎盛,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传统友谊,曾在一千多年来的历史之川里谱写了无数彪炳史册的华章。当今之世,顺应大时代的潮流,中日人民更应珍惜我们两国之间源远流长、善意互动、和谐共生的文化传统,努力为中日两国文化和友谊的生生不息,培育、浇灌出姹紫嫣红的春之花蕾,拓展出21世纪一派崭新的时代气象。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