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搜索》:接地气的陈凯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3日15:17  新浪娱乐微博
《搜索》主海报竖版 《搜索》主海报竖版

  文。沙丹

  看完陈凯歌的新作《搜索》,你会觉得,陈导这次真的放下身段、接地气了。之前作品中那股传统文人的情怀淡化了,那种高度的形式感和戏剧舞台腔不见了,那股矫揉造作之气没有了,那种骄纵放任之气也隐匿了。这一次,陈凯歌成了一个年轻的导演,一个“亲民”的导演,一个不再背着沉重包袱的导演。片中,除了王学圻的表演还让我联想到以往的陈导,此外我几乎认不出这是他的作品。如果告诉我这是冯小刚的新作,是张一白、滕华涛的作品,我也不会太感意外。

  在电影《搜索》中,陈导一改过去其擅长的宏大历史叙事,从当代社会的现实热点话题切入,直指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些弊病。故事从公共汽车上一桩“不让座”的小事开始,引发了一场蝴蝶效应,各方人士纷纷登场,经过媒体刻意的引导、夸张、炒作,逐步走向失控,当事人的命运也发生极大逆转。

  在《搜索》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两个人物最为核心,一位是姚晨饰演的电视台记者陈若兮,她是事态发展中的操盘手;另一位是高圆圆饰演的都市白领叶蓝秋,一切风波由她而始。这两位主人公引导着电影叙事的走向,一种是关乎社会批判和引发公众话题的严肃剧,一种形似充满浪漫邂逅的偶像剧,这也使影片明显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叙事基调。

  陈若兮一线更多地激发话题性,承载影片的社会批判功能,这位强势的女性利用自己的职业敏感,投舆论所好、推波助澜、煽动网民,甚至公器私用,为了在职业上获得晋升机会,无形中将另一名受害者生杀予夺,自己最后也反受其累。

  另一位明星高圆圆是影片挂名的第一主角,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她只是作为一个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一个现代媒介体系中的牺牲品出现。比起陈若兮这个人物,叶蓝秋身上的复杂性要薄弱许多。但是陈凯歌关爱这个角色——其实就是关爱曾经同样作为媒体暴力受害者的自己——不惜用各种高级的电影拍摄技法来渲染她的无辜、脆弱与美丽。也正因为如此,叶占去影片太多的篇幅,使得电影越来越向着叶与“保镖”杨守诚(赵又廷饰)的爱情故事倾斜,从而将叙事呈现为明暗的两个部分。

  陈凯歌想通过《搜索》的故事,引发公众对媒介暴力,对规矩与人情间的二元背反进行思考。可是,陈若兮一线的重心被分散,由此带来影片整体的深度和批判的力量遭到削弱。《搜索》中其实隐藏了一条很好的暗线,即杨守诚的手机曾被偷过,里面有陈的私密照片,随时有可能被散布在网上成为新的“艳照门”。可惜这一条线索有始无终,如果展开了,那就提醒观众:在无孔不入的媒介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搜索的“施暴者”,也同时成为被搜索的“受害者”。假使影片的主旨被引向这个方向,个人感觉会有力度的多。

  陈凯歌这边厢推出《搜索》的时候,那边厢冯小刚也在赶制他的历史巨制《温故1942》。两相一对比,所有人都在疑惑是不是这二位换体了?曾经以亲民、草根、幽默见长的冯小刚从《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到《温故1942》,越发地格局宏大,一部比一部悲天悯人;而过去被视为“艺术精英”、“电影大师”的陈凯歌,反而收起锋芒的姿态,变得和颜悦色了。

  相比较而言,冯小刚从过去的“非科班”、“野路子”,慢慢地因为观众、专家的认可而成为主流之后,他开始有野心去掌控更大的题材。正像制作《温故1942》是他多年的夙愿,但在《集结号》之前他没有能力获得投资方的支持和认可。而这类宏大的,叩问历史之门的作品,陈凯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已有了杰出性的全面探索与实践,并成功地实现了代际命名与美学化。对于已至花甲之年的陈凯歌而言,他现在去尝试更多,当然是应该肯定的。他可能此刻更需要主流观众对他的认可,这是陈冯走向差异性道路的根本原因。《搜索》之后,陈凯歌会继续走通俗化路线吗?从影片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陈凯歌这回无疑是成功的。

  如果拿《搜索》与《手机》一类作品对比分析的话,陈冯两人的作品是互有优劣的。陈凯歌的劣势在于他讲故事不像冯小刚那么放松,也不能嬉笑怒骂玩得彻底。而他的优势则在于学院派扎实的电影本体训练和沉淀,特别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来说,他比冯小刚更有电影化的思维。反映在《搜索》中可以看得出,陈凯歌的视听语言还是非常精致的,片中出现了多次用镜子凸显人性心灵困境的画面,属于典型的学院派手法。同时,摄影机机位的高低错落,剪辑与声音音响的丰富性,都值得肯定。

  中国电影界如今面临商业至上的大环境,或许我们不应对陈凯歌苛责太多,正如管虎在《杀生》中所隐喻的——心由境生,大的舆论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创作者的抉择。何况,《搜索》中还能触摸到陈凯歌尚存的野心,除了人与媒介、法理与人情关系的反思,还有对男权中心主义的批判,对职场风云中人性真实面的揭露,对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的触及,只是这些深刻的林林总总的叙事元素在大众通俗趣味、在浮光掠影的爱情事件面前淡化了。因而这一次,在商业市场压力和个性表达的拉锯战之中,人文化、个性化的艺术追求最终让位于强大的体制力量。但我仍然一厢情愿地相信,这只是陈凯歌暂时的妥协。我不会把《搜索》当作是陈凯歌的“转型”作品,他的前路仍然未知。正像对于《搜索》,陈凯歌表示自己“只提出问题,不给答案”,在本文最后我也只是提出问题,期待他未来给出的答案。

分享到:
  • 新闻北京市:暴雨后对趴窝车贴条是错误的
  • 体育中超-德罗巴首秀献助攻 申花1-1富力
  • 娱乐章子怡撒贝宁被曝秘恋超一年曾当众激吻
  • 财经南山奶粉广州检出致癌物 回应称销售正常
  • 科技微软欲借office等王牌业务扭转移动战局
  • 博客陶东风:我看电视剧《知青》的误区
  • 读书金正恩上台后被绯闻的三个漂亮女人(图)
  • 教育北大清华港大哄抢高考677分14岁女孩
  • 育儿乐扣等进口婴幼水杯正己烷超标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急救自救手册 解读黄曲霉毒素
  • 女性英国购物退税攻略 超火减肥法它们都反弹
  • 尚品夏日腕表养护指南 法国美女纵马走西域
  • 星座测试你老公抠门吗 天价占星师(组图)
  • 收藏查尔斯戴安娜婚礼面包片拍得230英镑
  •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