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等人涉嫌强奸案昨天在海淀法院开庭,连审两天(8月28日《中新网》)。
刚刚结束庭审的薄熙来案最大的特点是公开透明,由此这个可能引发众多猜测、流言的案子最终因为法治的洗礼而让人惊喜:一切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说话,每个人都有说话机会,每个评判都有客观标准。
李某某案因为其父母的职业背景,而一度被极度娱乐化。而且,这桩案子经历民意和舆论的多遍翻炒,已经变成恶搞,有人称之为舆论审判——如果不带任何偏见的话,舆论的确有越线之嫌。李某某是强奸、轮奸还是嫖娼,在法律判决之前可以猜测,但不能定性。
如果李某某没有那样的家庭背景,而是草根阶层的小伙,舆论的评判恐怕会翻个个。这就是现实的中国言论环境。这个社会需要释放不公凝聚的怨气,但怨气不能变成戾气。即便是从道德的角度,也应秉承“冤有头债有主”的逻辑,让李某某这些凌越道德或法治底线的倒霉蛋,为其行为失范承受适当的代价。只有适当,才符合法治理性,才能回归社会中道。
娱乐化消费李某某,舆论批评延及其父母,已经让此案偏离了既有轨道。加上李某某未成年人的身份,法庭无法公开审理,此案无法像薄案那般全程公开,这给舆论再一次发酵和消费李某某的机会。可以想见的是,不管法庭最终裁定李某某是强奸、轮奸抑或嫖娼,都不会令舆论满意。这将考验法庭的智慧。对法庭而言,以法律为准绳,以证据为基准,耳根清净不受来自舆论的滋扰,才是最重要的。
愿李某某案和薄案一样成为法治的新起点,回归法治理性,为中国的法治进程贡献又一个积极案例。
(江苏 张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