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电影就是这么爱“档”。不过,在这众多的档期当中。最有中国特色、又最成规模的档期,则非光棍档莫属。其发展之迅速、竞争之惨烈,甚至超过了很多传统的电影档期,成为当下内地的最热新贵档。
文_桃桃林林
缘起
《失恋33天》效应,被厚望的光棍档
2011年,一部叫做《失恋33天》的小成本爱情片成为那年的票房神话。这部之前并不被业界看好的小片,却击败了《铁甲钢拳》、《惊天战神》等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售票窗前排起的长队让各大影院经理措手不及,频频加场仍难以满足现场观众的热情。最终,本片以3.5亿的票房成为2011年的现象级影片,也让这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电影档期——光棍档正式确立。
其实在《失恋33天》之前,就已经有光棍节档期了。只是那时候还缺少一个成功案例来支撑这个档期,直到《失恋33天》的出现。本片的成功让片方和影院看到无限商机,随后,大批打着光棍节旗号的国产爱情片都死命地往这个档期挤。单是去年光棍节就有8部新片先后上映,到了今年则增加到10部。每部电影都希望成为下一个《失恋33天》,并带着那个美好的梦一路向前。
问题是,《失恋33天》的成功显然不能仅仅归结在档期上,这其中还包括有针对性的宣传、病毒视频的有效传播、目标客户的精确把握、热门网络小说做基础等等,这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占尽的票房奇迹。只可惜很多人看不到这点,他们只看到了成功,也只看到光棍档,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在情节上略做复制,搞个小清新的爱情片在光棍档一放,就一定会大卖。
好像去年的光棍节,8部影片一起上映,最后票房的赢家是谁呢?是《寒战》。这部电影跟光棍节完全没关系,那里面既没爱情,也不浪漫,连主角都是两个男的(梁家辉与郭富城[微博])。可就是这么一部男人的电影,却成为去年光棍档最卖座的影片。到了今年的10部光棍档影片大战,最终的胜者可能同样是一部与爱情无关的影片——《雷神2》。或者对热衷光棍档的观众来说,在光棍节看一部讲别人谈情说爱、嫉妒到眼红的电影,远不如看男神搞基来得过瘾。
成因
营销或头脑发热,谁造就了光棍档
所谓档期消费,其实就是话题消费,观众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去看这部电影,这需要片方和院线给他们一个消费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光棍档应运而生。从受众上看,随着剩男剩女群体的增大,他们有需求去找一个日子宣泄或是狂欢。再加上电商公司们的光棍节大促销,都反复在大众心中强化光棍节这一概念,而这也间接强化了光棍档的概念。
从时间上看,11月11日是个很微妙的日子。遍览一年的电影档期,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个营销热点,一月有元旦,二月有春节,三月妇女节,四月清明节,五月有五一,六月有儿童节,七月八月暑期档,九月十月国庆节。唯独十一之后,一直到十二月的贺岁档,期间大概有一个多月的院线空档期,在这段时间既无节,也无假。影院需要打造一个档期填补这个空当,搞搞宣传活动。而光棍节在时间上恰好处在非常合适的位置,被力推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说院线力推光棍档是出自市场的考虑,片商追捧光棍档更多则是头脑发热了。因为再好的档期,扎堆上映也必然没好结果。不过中国的片商,尤其是一些不知名的小投资人,向来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不羁与狂野。与其说他们爱电影,不如说他们爱热闹。红毯明星、聚光灯下,都会让这些大款有种暴发户一秒变上流社会的快感。何况这几年内地院线着实火爆,大量热钱都想进来凑凑热闹。他们不懂电影,更不懂观众。这时候,如果有几个心怀鬼胎的二流导演或制片人,拿着过时的爱情本子,跟你大侃一通光棍档的营销经,再讲讲《失恋33天》的成功经历,一个项目很容易就谈妥了。如果再有三五个三流明星或过气演员的捧场,那事情就更好办了。
于是,一部又一部的国产光棍节爱情大片随之诞生。老套的故事、做作的爱情、夸张的表演、毫无吸引力的阵容是这些光棍节爱情片的共同特点。永远不要指望这样的电影会好看,因为它们本就没打算好看。也千万不必为这样的电影赔钱而忧心,大款有的是,钱更有的是。他们的钱即便不浪费在这里,也会浪费在那里。总归,是要被浪费掉的。
《雷神2》之下,还剩什么?
光棍节既是公认的热门档期,也是公认的炮灰档。去年的光棍档大战,除了《寒战》成功突围,其余电影全部沦为炮灰。到了今年,有十部电影一起上映,炮灰指数自然相应增加。首先应该剔除的是《雷神2》,这无疑是最安全的一部。它只是不小心挤进了这个档期,把它放在其他档期,票房同样会很好。而除了《雷神2》,其他几部都有可能成为炮灰。按炮灰程度,我们可以把剩下的几部片子简单分成可能“光棍”、基本“光棍”和注定“光棍”三个级别。
可能“光棍”
《甜心巧克力》、《意外的恋爱时光》,这两部电影都是可能炮灰的片子。因为从阵容上,他们都有一两个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比如林志玲[微博]、比如郭采洁[微博]与房祖名[微博]。但是,除了阵容,这样的片子又都很难在质量上给观众太多信心。它们多少会有些票房,但应该都不会太理想。
基本“光棍”
《诡拼车》与《有种》可以列入这一组。单从阵容上,两部影片都与上述几部相差甚远,不过却也有那么一两个看起来比较眼熟的面孔。虽然他们基本上已经注定了“生不逢时”的命运,但是我们还是要给其些许信心,因此将之放在第二档。
注定“光棍”
至于《孪生密码》、《光的棍》、《少女灵异日记》与《爱·回家》这四部,都是注定炮灰的片子。因为他们具备炮灰电影的所有条件:毫无认知度的阵容,毫无吸引力的故事,甚至连片名都那么莫名其妙。比如《孪生密码》,你很难通过这个片名猜到这到底是个什么片子,以及它有哪些可以吸引我们的地方,这样的电影显然不会让人提起任何兴趣。还有那部《光的棍》,影片直接用了一个病句作为片名,以呼应这个奇怪的档期。这样的片名总会让人想起张猛的那部口碑佳作《钢的琴》,只是《钢的琴》这个名字是有寓意的,它蕴含着影片的力量。可这《光的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很多电影一拍出来就注定要成为炮灰,他们只是选择了在光棍节这个档期成为炮灰罢了。去年有8部,今年有10部,明年会有多少部一起在光棍节上映呢?这很让人好奇。而这其中将有多少部会成为炮灰电影,则更让人好奇了。
内地电影档期知多少
元旦档:传统电影档期,多以贺岁片为主。
春节档:几大热门档期之一,今年的票房大片《西游降魔篇》就出自这个档期。
2月14日情人节档:传统的情人节档期,针对情侣观众上映各种爱情题材影片,近几年情人档热门影片包括《将爱》电影版、《爱》、《101次求婚》等。
3月8日妇女节档期:专门针对女性观众的档期,曾上映《桃姐》、《萧红》、《铁娘子》等女性题材影片。
4月初的清明节档期:由于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这个档期也随之形成。一度想打造成鬼节档期,却由于市场并不成熟,逐渐蜕变成普通的假期档。
五一档:传统的电影档期,也是春节之后最重要的一个档期,每年都会有大量热门影片抢在这个档期上映。2011年《倩女幽魂》大战《关云长》、2012年《匹夫》、《杀生》、《黄金大劫案》三片齐映、2013年《致青春》对战《钢铁侠3》等热门电影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档期。
六一儿童节档期:专门针对儿童观众的档期。每年会有很多动画片选择这个档期上映,最成功的莫过2011年的《功夫熊猫2》。
暑期档:最重要的电影档期,各种热门大片都会选择在这个档期上映。广义的暑期档指的是5-8月,狭义的暑期档则专指7、8两个月。
七夕情人档: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由之形成国内第二个情人节档期。《宫锁沉香》、《HOLD住爱》、《爱到底》等爱情片都曾在这个档期上映。
国庆档:同样是年度热门档期。《画壁》、《白蛇传说》、《二次曝光》、《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热门影片都选择了这个档期上映。
万圣节档:来自西方的鬼节档,每年会有大量恐怖片选择这个档期上映。今年有《诡婴吉咪》、《冷瞳》等恐怖片选择此档期上映。
光棍节档期:由于《失恋33天》的大热而逐渐确立,类似情人节档期,主要以上映爱情电影为主。
贺岁档:内地最早也是最热门的一个档期。广义上,进了12月就算进了贺岁档,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节后才算终止。张艺谋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冯小刚[微博]的《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前几年的热门商业片都诞生于这个档期。
端午档与中秋档:由于这两个都是国家法定假日,三天左右的小长假也衍生出了对应的电影档期。可惜在内容上一直没有什么有效的策划,这两个档期也仅是普通的假日档期。
潜力档:父亲节、母亲节、青年节、男人节,这几个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新的营销档期,只是暂时还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支撑。
大约是最贴合这个档期的了
特别关注
《我爱的是你爱我》
誓要夺回“小清新”代言人宝座!
在上一个版面中,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我们提到今年光棍节有十部电影,但实际上提到的只有九部,只是因为,有一部叫《我爱的是你爱我》的电影我们实在不知如何分类,它没有《雷神2》那种横扫一切的气势,却也不甘沦落于炮灰行列,其中蕴含着很多的可能性,于是,我们只有单拉出来,细细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电影。 文_ 刘倩
不确定因素一:片名
绕口令的片名是把你绕近了还是绕远了?
在光棍节看这么一部有着绕口令片名的影片,还是挺有诗意以及有可供幻想的空间的,尽管剧情带来的效果有一点点虐,但爱情不就是这样么,似乎爱恨交织才足够动人,一帆风顺的那都不算爱情。
先来解释一下导演阐释下的片名是什么意境:一个大叔级的男人一直以为他之所以爱上那个女孩是因为那个女孩爱他,可当那个女孩离开他之后,也就是让他感觉不到她的爱之后,他才发觉原来他爱她的原因,不是她爱他,而是自己本身就爱她。这个过程听起来充满了纠结,确实爱情的最具共鸣之处可能并不在于晒幸福,而是那股没有在拥有的时候珍惜,导致失去后所承受的没有后悔药的心痛,导演好像要抓住这一点,将其无限地放大,所以剧情上的一些桥段出现了一些韩剧的元素。比如安排男人的未婚妻和前女友成为好朋友,又有未婚妻在发现这一事实后自杀的戏份,这种有些凑巧、极端的人物关系和人物行为展示,放在人物关系链建立得丰富的基础上,也不觉得突兀。
不确定因素二:风格
轻松与深刻能否同样闪光?
有意思的是该片对未婚妈妈自强自立道路的呈现,也彰显了在爱情当中女性总是显得更伟大,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牺牲,相反男人倒可以轻轻松松地开始不同阶段的恋情,总是有很多借口让观众接受男性的犯错,比如男人对女孩怀孕之事并不知情,可以在和未婚妻筹备婚礼的时候,还去照顾前女友,前女友还要很体谅地为这个男人着想……虽然就剧情来看,男性的力量有些弱,但影片有没有明显的立场偏颇,女孩的牺牲式选择用一句台词化解开来:“我只是想等自己长大,才能更好地去爱”(大意),这样的解释使得这段人物关系变得更深刻。
从视听语言来说,《我爱的是你爱我》还是比较养眼的,张涵予[微博]的大叔形象,不论是从脸蛋还是身材来说都比较符合中产阶级的绅士男性吸引力,王珞丹[微博]任性、直率的小丫头范儿,在女性眼里很符合渴望受宠爱的心里期待,在男性眼里也很容易产生一种保护欲与溺爱欲。这两个人一起谈恋爱、相互较劲儿又相互怀念、想爱又无法在一起的种种场景,都将爱情的样子刻画得很好,这种画面能让光棍节独自坐在影院的你幻想即将到来得爱情的模样,如果是情侣一起去看,还能取之精华去之糟粕,学习学习和借鉴借鉴。
不确定因素三:档期
《雷神2》之下,能否重现黑马?
在好莱坞爱情片一枝独大的现状下,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各有姿态的爱情片出现,《失恋33天》的票房大卖大大增大了中国爱情片市场的动力,国内电影银幕的爱情呈现没有像电视剧那样围绕着是否裸婚、婆媳关系、智斗小三这种迎合“家庭剧场”的元素,而是将目标观众群投射向年轻人。年轻人对真爱至上的追求,对自我情感模式的思考,在爱中相互成长的故事成为电影银幕中核心表达和时髦呈现,《我爱的是你爱我》走的正是这样的路线。 直率、可爱、坚强、自立的追爱的女孩形象,也为国内的年轻女演员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白百合就凭《失恋33天》成功成为“小清新”的代言人,《我爱的是你爱我》里王珞丹的表现,有一种要夺回“小清新”宝座的状态。
在光棍节档期中,《我爱的是你爱我》是一部容量很大的电影,里边的三组核心男女人物关系,清晰地阐述了相恋和婚姻中两性的需求和相处之道,理性和感性并存,既有获得恋爱的甜蜜展现,也有失恋的无奈与反思,爱情的动人细节也有充分的描述,关于人性在爱情折磨中的变化,也有完整的线索。在这样的一个观影档期中,最为可贵的是影片所呈现的价值观:“是真爱,就值得付出和等待,即使千回百转也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