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透纳先生》:像抽象油画般唤起联想

2014年05月17日23:08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透纳先生》剧照 《透纳先生》剧照

  根据画家传记拍摄的电影好像有过不少,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维米尔、戈雅等画家的生活都曾被搬上银幕,尤其是富于传奇色彩的印象派画家,记忆中在戛纳电影节放映过的就有1991年莫里斯-皮亚拉/的《梵高》;2012年由法国导演吉尔布都拍摄的《雷诺瓦》,后者生动地描写了老年雷诺瓦和他的后来成为导演的儿子之间动人的生命片刻。

  今年被选入竞赛单元的《透纳先生》是一部关于英国著名画家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1775-1851年)的传记片。曾经以《秘密与谎言》于1996年拿下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英国导演迈克-李和戛纳电影节的常客肯-洛奇(Ken Loach)一样,都是属于嬉皮士的一代,思想比较左倾,一直处在主流价值观的边缘。他的电影一向以当代英国社会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为主题。这次把一个19世纪画家搬上银幕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选择。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1775-1851年)是一个风景画家。他的画以描写自然界的变化为主;太阳、风暴 、海洋和云彩是他最常用的主题。这位活到76岁的画家的生活好像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别戏剧性的高潮。由于他狠早成名, 经济上独立,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美学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风格,成为大师。他对大自然和光线的重视,为后来的印象派画家开启了一道大门。

  影片描述了画家最后25年的生命,通过许多生活片段的拼缀,迈克-李把一个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画家复杂又矛盾的多重性格显现出来:他与相依为命的父亲的亲情;他和忠心耿耿,不时受到他性侵的女管家的暧味关系;他对两个私生女儿和过去的情妇的冷漠;他和皇家艺术学院的同僚以及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的争论,他与一些想买他的画的贵族的交往。最动人的一个片段是他最后与一名寡妇的平淡深远的爱情生活。电影中也不乏一些幽默的场面,如维多利亚女皇和普通老百姓对他的画的评论。这部电影不单是对一个画家的一连串素描,也是反映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一幅巨大的壁画。

  影片里没有美丽的女人,没有高潮起伏,追求戏剧性的观众会觉得沉闷。但在迈克-李细致的手法下,这部本来可能会很平淡的电影,却达到了某种深度。整部片子渗透着一股淡淡的伤感,却又不缺乏一种宁静致远的和谐。他在不停移动的场景之间加插了一些有利于沉思的安静片刻,就像透纳后期趋于抽象的油画一样,唤起人们对时间的流动、地方的变迁和死亡的阴影的联想。

  画家本身并不是一个仪表出众的人,也没有丝毫艺术家的气质,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小商人,怎样去表达画家的表面生活与他的内心世界的关系,就要靠演员的演技了。就像许多迈克-李影片里的人物一样,透纳也有难以和别人沟通的困难,这是因为有些情感过于复杂,文字不足于表达,在这种情况下,他常常咕哝一声就算数了。迈克-李既是一个电影导演,也是知名的舞台导演,他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在拍摄前,都要用狠长的时间和演员进行排练。因此扮演主要角色的蒂莫西-斯波(Timothy Spall)的演出尤其入木三分。

  片中的外景选择和内景的重构都用了十分心思,不单参照和反映了透纳画里的境界,也呈现了那个时代的气氛。

  这是一部迈克-李已想拍摄很久的电影,除了他曾是美术学院的学生之外,今年71岁的他,本身也是一个锲而不舍的艺术工作者。他是不是想通过透纳这个19世纪的人物,探讨一个终生从事艺术创作者在死亡来临前的奥秘内心世界?画家在临死之前还从病床上爬起来,拿着小画册跑到外面为一个溺死的女孩素描。就像奥森-威尔斯《大国民》的主角凯恩临终以“Rosebud”一个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透纳在死前的最后一句话“太阳是皇帝”也概括了他追求光和影的浮光掠影生涯。

  (梁均国/文)

(责编: 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