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姜辣不辣:漫谈戛纳电影节四名70+导演

2014年05月24日08:45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83岁的戈达尔以《再见语言》领衔本届戛纳老年组 83岁的戈达尔以《再见语言》领衔本届戛纳老年组

  “年纪大一点的导演,虽然经验丰富,但往往失去了创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对于这个问题,今年71岁的加拿大老牌导演大卫-柯南伯格回答道:“这是一个怎样保持创造力和头脑敏锐的问题。我的上一部电影《大都会》虽然票房纪录并不是怎么好,对我来说却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因为它开拓了电影的境界。我从来也没有忘记我为什么要拍电影。年纪大了我变得更挑剔。我不需要为赚钱而去拍电影,我也不会为了拍电影而拍电影。假如一部电影不够刺激的话,我就不会去拍它。”

  大卫-柯南伯格的观点是不是能代表和他处在同一年龄层的其他导演呢?

  今年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有四名70岁以上的导演的作品入围:戈达尔的《再见语言》、肯-洛奇的《吉米的舞厅》、迈克-李的《透纳》和大卫-柯南伯格的《星图》。这四名导演都是戛纳电影节的常客。他们各自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他们的创作生涯,顺便加以比较,并对这四部电影做一个简单的评价,看看他们是否老当益壮。

  在四人之中,71岁的迈克-李和76岁的肯-洛奇都有过愤青的心路历程,他们在玛格丽特-撒切尔长达11年的保守党执政期间都曾受尽打压。为了创作上的自由,他们都拥有自己的独立制片公司。迈克-李在1996年以一部有关阶级、种族和家庭问题的影片《秘密与谎言》获得戛纳金棕榈奖。肯-洛奇虽然在之前获得了多项奖,要到2006才凭一部讲述爱尔兰独立战争的历史片《风吹麦浪》,拿下了这一项最高荣誉。

  大概是同行如敌国吧,这两个英国导演的关系并不怎么好。虽然两人走的都是写实的路线,都同情弱势群体,常常以一些中下层的小市民生活为题材,但两人的风格和导演手法都有很大的差别。

  肯-洛奇是一个多产导演,他的早期电影,政治气息比较浓,有点无政府主义的倾向。他同情爱尔兰的独立战争,也同情北爱尔兰天主教社区与政府的对抗。他的后期电影变得有点公式化:总是一个蓝领的家庭碰到了一些麻烦,结果在亲人,朋友和同事的帮助下脱离了困境。虽然情节简单,但一般都有一个光明的结局,令人感到温馨。

  迈克-李的电影以挖掘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细节为主。他的手法细腻,从细节上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微妙的情感。比起黑白分明的肯-洛奇来说,他的电影更有层次。他通常没有剧本,电影情节很大程度上是在排练中创作的。

  就他们两人今年的入围影片来说,迈克-李以19世纪画家《透纳》的最后25年的生活为主题,今年71岁的他,可能已感到死亡的阴影,他是不是想通过透纳这个人物,来探讨一个终生从事艺术创作者在死亡来临前的奥秘内心世界?其实在他的上一部电影《另一年》中,观众已经可以感到春去秋来,岁月无情的淡淡忧郁。

  肯-洛奇的《吉米的舞厅》,以爱尔兰独立后十年发生的一件事为背景,《风吹麦浪》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吉米,在自我放逐到美国后又回到局势稳定下来的故乡。他修复了一个舞厅,举办了跳舞,绘画等文娱活动,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却惹恼了传统保守的天主教神父,并且因为支持一个遭到地主逼迁的农民家庭与当地政要发生冲突。执政者唯恐这种趋势蔓延全国,结果吉米的舞厅被人纵火烧掉,自己也被递解出境。忠于他以往的电影,肯-洛奇也是站在弱势的一方,但是这部关于那一个短暂时期的缩影,已缺乏历史的磅礴气势。

  两人的电影的题材都发生在过去,这或许并不是巧合。他们是否已感到和当今的社会脱了节,只能在过去的世界中寻找灵感?拍电影不像关起门来写作或画画,是需要很大的精力的,肯-洛奇在完成《吉米的舞厅》后,感到精疲力尽,曾表示再也不拍故事片了。毕竟是岁月不饶人。

  大卫-柯南伯格的电影总给人一种诡异和怪诞的感觉,不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他还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导演。他的嘲讽性批判语言是一个异端。他对别人把他当作一个好莱坞导演很不以为然。《星图》是一部他花了十年功夫才拍成的电影,通过一个四口人的乱伦家庭和一个人老珠黄的明星对好莱坞的“名人文化” 进行漫画式的讽刺。但是已经有过太多的关于好莱坞的电影,观众对于这个造梦工厂的种种稀奇古怪现象,已经见怪不怪,影片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导演并没有达到他想追求的效果;柯南伯格的粉丝,未免会有点失望。

  要为让-吕克-戈达尔的《再见语言》写影评,会是一件很痛苦的差事。这部在日内瓦湖畔拍摄的3D电影由几个片段组成,可能是他将读书心得的一些联想,或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一时灵感,或是对当今世界的批评加以形象化。但观众很难跟得上老人天马行空的思维。看完之后,大家都默默无言,暂时和语言告别,也算保持对他的一份尊敬。

  其实到了一定年龄的导演,已不在乎他们的电影卖不卖坐,他们更在乎的是他们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他们是否为电影的后来者开拓了新的疆界。

  迈克-李和肯-洛奇的的历史地位已经不容置疑。他们赋予了新写实主义新的生命,对后来者发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两次金棕榈奖的达内兄弟走的就是这条道路。他们这一届的参展电影《两天一夜》综合了上述两位导演的优点,以更接近当今社会的节奏探讨了一些问题,因而显得更为现代。

  对于柯南伯格我们还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他的潜力在于他的不可预测性。你不知道他的下一部电影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已经71岁,他还是不停地在求变。他在欧洲有一些追随者,法国导演路易-卡拉克斯就是其中一个。不过他对怪异风格的追求也可能使他钻进牛角尖里。

  今年83岁的戈达尔是一个老顽童,一直在玩弄电影语言和玩弄观众,虽然有些影评人认为他的电影是对当今社会的严厉批判。其实他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早已在四五十年前的新浪潮时期就已奠定。之后他就成为被供奉在殿堂里的神话人物,每隔几年会来人世一游,凡夫俗子是难以领悟神的旨意的。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这些上了年纪的导演,还保持着像今年才25岁的加拿大天才导演哈维尔-多兰在《妈咪》一片中发挥的那种井喷式的创造力。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必然的现象。老一代人有他们的历史包袱,但他们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也赋予他们冷眼旁观的批评优势。

  执笔至此,突然想起日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消息,今年 105岁的葡萄牙导演曼努艾尔-德-奥利维拉,于今年四月又重新导演, 开拍新片。

  (梁均国/文)

(责编: ziggy)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