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大师回归、主竞赛单元一长串显眼的导演中间,德国女导演玛伦·阿德(Maren Ade)这个陌生的名字,显得格外异类。也正是因此,能够打进强手如云的戛纳主竞赛嫡系大阵营当中,让人对影片好奇,同时也最有可能带来意外惊喜。
戛纳影展放映过程中鼓掌并不多见,媒体场就更为罕见。《托尼-厄德曼》却在放映过程中收获了两次情不自禁的媒体欢呼,成为影展开幕以来的最大黑马,也是影展场刊打分表上目前为止,评论最为统一的榜首作品。影展上刚刚传来的消息,得益于媒体场放映以来的好口碑,国际销售形势大好,并由索尼经典最终购得北美发行权。这个从导演到演员都没有国际大牌的德国喜剧作品,依靠独特新颖的剧本和演员扎实表演,成为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最大惊喜。
导演玛伦·阿德是不折不扣的戛纳新人,初次来到海滨小城,她本人的导演天才却早已得到证明:她在慕尼黑电影学校的毕业作品《春风不化雨》斩获圣丹斯评委会奖,第二部作品《完美第二对》参赛柏林主竞赛又拿到评委会大奖和最佳女演员双料殊荣。这一次,她冲击戛纳金棕榈的新作距离执导前作已经过去7年,选择拍摄这出荒诞不羁的喜剧,担待风险不小,却获得成功,极可能继续大奖之旅成为屡战屡胜的女中豪杰。
这首先是一部探讨父女关系的家庭伦理作品。喜欢化装开玩笑的父亲温弗雷德,随身总是携带牙套、假发,他和严肃的女儿伊奈丝的关系疏离。伊奈丝在德国派驻罗马尼亚的大公司里担任高层,是一个野心勃勃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强势女人,对人对己要求严谨。为了重新和女儿走近,父亲不请自到来布加莱斯特看望女儿,伊耐丝不得不接待这个和自己做事风格相悖,随时可能给自己带来尴尬丢脸的父亲。闯入女儿迥异世界的韦弗雷德,发现时刻处在高度紧张压力下的女儿,没有幽默也谈不上快乐,为了帮助女儿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他给自己发明了一个新的身份:托尼-埃德曼,并由此导出了一场场夸张荒诞的表演。各种表面不合时宜的言谈举止令女儿担心和恼怒,一些观念却在不自觉间有了改变……
情节紧凑丝丝入扣,意想不到的荒诞笑料巧妙地穿插在写实的故事中,顺带展示了西方白领职场的残酷,职业人的竞争和压力,近三个小时的影片丝毫不让观众觉得冗长。结尾部分更是成为影片高潮:为了联络加强工作小团队的情感,伊奈丝突发奇想组织的裸体生日派对,由此带来情节不断翻转,各种意想不到,让现场观众笑翻了天。
独特的故事,幽默的人物,点点滴滴渗透的父女之情……影片探讨的内容在父女关系之外,还有对生活的理解:当父亲问“你快乐吗”这个一头扎进工作中女儿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又或者当他告诉女儿“人们总是赶着做这做那,却不知道生活已经从身边过去了……”时,其实是导演对今天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可是你以为影片止步于此那就又错了。在表层的家庭伦理亲情故事之外,影片还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暗喻。这需要你了解德国今天的发展现状,当它的经济触角正延伸扩展到东欧的罗马利亚,德国该以怎样的面孔和身份呈现自己,在影片的外派工作背景下得以探讨。女儿伊奈丝就是德国渴望展示的理想形象:一丝不苟,工作严谨,优雅高贵,有着国际化经济竞争能力和头脑……父亲则代表了另一种可能性,节奏放慢,幽默,乐趣,平易近人,更多的是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当伊奈丝意识到生活的本质,始终一丝不乱盘起的头发终于放下来披在身后,它的象征意义也随之而出。
扮演女儿的德国演员桑德拉-乌勒(Sandra Huller)是德国实力派电影和舞台剧演员,2006年凭借《安魂曲》斩获柏林影后,新片中她将一个发型精致、高级职业装优雅亮相的女强人演绎的活灵活现,她面对父亲的无奈、纠结、恼怒和爱恨在微妙的举止言谈间精妙传达,一张算不上经典美丽的面孔却充满气质魅力。影片中她还有精彩地情绪饱满地高歌献声,一曲唱毕,大银幕上和银幕外的媒体观众上一片欢呼。这将是桑德拉-乌勒在柏林影后后,角逐戛纳影后的最有力角色。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