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港片百年十日谈之第五日:港片中的女性(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5日05:37  新浪娱乐
港片百年十日谈之第五日:港片中的女性(组图)

《独家试爱》,以新一代的女孩子的角度去看年轻人的爱情世界

港片百年十日谈之第五日:港片中的女性(组图)

《应召女郎1988》中的女性角色都以悲剧收场

港片百年十日谈之第五日:港片中的女性(组图)

《金鸡》中吴君如的角色隐喻香港

港片百年十日谈之第五日:港片中的女性(组图)

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在近几年的香港电影里出现不少

  “依家人系甘架啦,拍拖、生日、给仔沟、给女沟、给仔飞、给女飞,有边个唔系系卡拉OK度做晒啊?个个都以为自己有首主题曲放系呢度!拍拖黎唱,分手黎唱!复合左又黎唱!其实唱黎唱去米果几首歌。”——叶念琛《独家试爱》

  2006年,叶念琛执导了青春爱情片《独家试爱》,以新一代的女孩子的角度去看年轻人的爱情世界,并将这些(前文所引)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合进影片中,赢得了年轻一代观众的共鸣——确实,在叶念琛之前的绝大部分香港导演(包括女性导演)的作品中,常常都是将女性当为花瓶,或者以简单的处女/妓女二分法来描写影片中的女性角色,缺乏对女性内心或情感状态的正视。

  2008年来的香港电影就是典型的例子,既有杜琪峰《文雀》周星驰《长江七号》吴宇森《赤壁》等影片中的花瓶式女性,或者是徐克《深海寻人》《女人不坏》的虽然是以女性为主角却过于男性主义的“想象”与浮夸,也有《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贤妻良母与《青苔》、《性工作者2:我不卖身我卖子宫》中的性工作者,以及《我的最爱》《绝代双娇》《大搜查》中的“港女”……

  花瓶与女强人:虚幻化的女性

  在传统的男性电影里,出现了英雄式的男人,或者是小男人甚至是无能的男人,但对于在现实中与男人并存的女人,绝大多数的香港电影都是将女性放在从属的甚至可以忽视的地位,如成龙的动作片,女性几乎都是花瓶,或者只是作为弱者让他来保护来表现他的男性英雄主义,又如七十年代的性喜剧到八十年代洪金宝的“福星”系列、陈嘉上的《小男人周记》等,女性则作为男人的性幻想对象儿存在。

  即使是2008年的香港电影,应该说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已经有很大的提高,经济上也有比较大程度的独立,且像《魔法奇缘》、《欲望都市(电影版)》这类以女性为主角的好莱坞作品在香港市场也都受到比较热烈的欢迎,但不少的香港导演还是漠视女性的价值,将女性作为男性英雄主义的保护物或性幻想对象。杜琪峰的《文雀》讲的是两代扒手与一个女人之间的故事,在上映之前有评论提到女性角色在影片中“左右”了众多男人的命运——但实际上,她在老扒手身边时,就像是笼子里的金丝鸟(深受老扒手的爱与监视、保护),与新一代扒手一起时,她又成为了他们孤独心灵的抚慰甚至是性幻想对象(如电梯里的那段,还有酒吧里那段),而两代扒手的看似为了这个女子的何去何从而斗,却演变成争夺“话语权”(影片中有任达华藐视这群老扒手的对白);马楚成导演的《花花型警》里,余文乐陈坤之间的明争暗斗,也是围绕着钟嘉欣这个女性角色而展开(开场不久有比较集中的描写);王晶《我的老婆是赌圣》里,女主角孟瑶一再以比较诱惑性的姿势出现,而陈庆嘉的《内衣少女》则多次的出现性诱惑或性幻想……

  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在近几年的香港电影里也有不少,如《天生一对》《每当变幻时》《老港正传》《女人本色》、《绑架》、《保持通话》《证人》、《大搜查》等,但在她们的身上,创作者赋予的并非是成功后的喜悦,而是挫败甚至是孤独感。《天生一对》里杨千嬅如果听从任贤齐的建议,估计可以少吃很多的苦头;《绑架》里刘若英刚愎自用,而将儿子也卷入了无妄之灾;《每当变幻时》杨千嬅一心想要离开富贵墟找个好男人将自己嫁出去,兜兜转转中却已经错过了很多;《保持通话》中的大S是丈夫过世后的独孤一人;《证人》中处理工作干净利落的张静初,面对感情与家庭生活时一塌糊涂(女儿不愿意跟她相处一起,与丈夫出现感情问题);《大搜查》中的郑秀文是高级督察,感情方面也是很多问题……这些影片,几乎最后都是以男性对女性的帮助甚至是拯救来作为结局(如《保持通话》、《证人》里,都是因为男性英雄的出现而暂时化解了矛盾,但她们的生活问题,依然是存在),于是,原来这些所谓的“女强人”电影,到头来往往还是为了体现男性的英雄主义,以及自身的孤独。

  多年前有人批评蔡继光的《男与女》、关锦鹏的《女人心》这些作品的“伪女性主义”,多年后,“女性主义”在日常生活的磨炼里早已被磨平了棱角,但起码女性的独立性得到了体现。可惜在大部分的香港电影里,这种将女性当为花瓶或者反衬男性英雄主义的现象还是一如既往,难怪,林奕华在《香港女人的百年孤寂》中说,“在很多年后,当历史回顾香港女性怎样走过开埠以来的道路,它将在港产片里找到她们的宿命。犹如一页又从书籍撕下来的篇章,上面不乏人生经历的片言只字,但始终无法以完整面貌被阅读——只有‘插曲’而没有爱情主题曲支撑着,连女人都会觉得自己‘不完整’”。

  神女:凸显的女性

  三十年代阮玲玉主演的经典电影《神女》,成功的塑造了一位为了生活沦落街头当妓女的母亲形象,这也成为当时中国电影的常见母题——即女性通过忍辱负重、透过自我牺牲来服众。如果更深一点的看,这个服众,是让男性信服,如《神女》中是让校长、让儿子信服。

  香港,因为其身份的独特性,在文学或电影作品里,时常的被以“妓女”的身份来形容——女作家施淑青写的“香港三部曲”,主要是以一个女性的经历勾勒香港自十九世纪末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而她的职业,就是一位站街女;好莱坞电影《苏丝黄的世界》,讲述的是一位美国白人画家到香港寻找自我而遇上苏丝并产生爱情的故事,同样是将香港与妓女形象联合在一起;到了前几年,赵良骏导演的《金鸡》,已经是以一位性工作者的经历构建香港自七十年代末来的变化,于是,“在九七后,香港不少创作者将妓女身份自我转化,以本土化眼光参与了‘妓女作为香港隐喻’的论述”。

  香港电影里出现过不少以性工作者为题材的作品(但不一定是作为香港隐喻而出现的),如《应召女郎1988》、《现代应召女郎》、《街女》、《火舞风云》、《庙街皇后》等(邱礼涛执导的《性工作者十日谈》的海报宣传词就提到:榴莲飘近不飘远,金鸡不金;群莺不乱舞,火舞没风云)。这些影片比起当时的绝大部分香港电影,对女性已经有了更多的关注与关怀,只是比较侧重于悲剧的一面,但起码已经正视了女性的价值。如《应召女郎1988》中,五位性工作者因为各种遭遇而走上了这条路,穿插了各自的家庭或爱情生活,但无不都是以悲剧收场;到了《现代应召女郎》(也是《应召女郎1988》的续集),依然是以相似的结构描写相近的人物与故事,但强调的不再是身为性工作者的悲剧性,而是“现代”的一面,华女宁愿放弃可能的爱情机会也拒绝承认自己的身份,最终赢得了尊重与爱情,玲玉与阿了自力更生,红姐也得到了女儿的谅解……

  从陈果的《榴莲飘飘》到邱礼涛的《性工作者十日谈》、《性工作者2: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则是近期香港电影里对妓女形象刻画与情感的变迁,即使不提其中的内地因素。《榴莲飘飘》里的秦海璐,从香港回到故乡后,尽管生活的习惯还是保留着在香港时的不断的洗手(或擦手),但在香港时的每天匆匆忙忙吃饭已经改变为从从容容;《性工作者十日谈》中的Happy金鸡,她的一番对自己职业、工作的言论赢取了众人的赞许;到了《性工作者2:我不卖身我卖子宫》,邱礼涛不再满足于对企街女的关注,而将企街女的命运与为了留港而与港伯结婚生子的女性命运相互的对照、推进,最后,原来企街女的母亲原来也是一位企街女,母女俩得到了相互的谅解,而企街女也与帮衬她多年的一位港叔生活在一起……

  此外,神女,除了妓女身份之外还有贤妻良母的一面,而这一面在传统式的写实作品里依然很明显,如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鲍起静扮演的母亲,少女时代为了供养弟弟们读书而当女工帮衬家庭,丈夫逝世后她依然独立抚养长大儿子,遇到孤寂的邻居后又不时的陪伴她给予她温情……还有《一个好爸爸》《狼牙》等作品中的女性,也被强调其温情的一面。

  港女:浮出地表

  “爱情原来都系见步行步,可能你会以为我悲观,唔想负责任,但爱情同做人一样,原来做好呢一步已经系最好!”在叶念琛的《独家试爱》里,传达了如此的年轻人的爱情观;“感情系有timing架!我识你啲timing只系当你系后备,呢个timing系唔会变架”(意思是:感情是有时间的,我认识你的时候只是当你是后备,这是不会改变的),到了《我的最爱》里,叶念琛依然延续着对新一代港男港女的爱情观念的描述。

  其实,无论是将女性当为花瓶或者贤妻良母式的角色,都已经难以切合已经长大成人的80后一代港女的心态与想法了,也难怪,《六楼后座》里,众多的在楼顶租屋的青年男女不断的以Dare or True游戏来寻找内心郁闷的出口(那堵被打通的墙则象征着他们的一个出口),到了《独家试爱》,那种“从此,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变成了遥远的童话,如《甜丝丝》般的办公室OL族糖衣故事也成为了往事(《甜丝丝》的出现时沿袭了《孤男寡女》等办公室爱情的成功模式,但票房与口碑的双输让导演叶念琛看清了年轻的一代观众需要的已经是贴近他们的生活状态的爱情片),现实就是爱情里总是夹杂着苦涩的味道,尤其是有着明显裂痕的爱情。其中,邓丽欣扮演的女主角阿宝,是一个对感情充满着猜忌的港女,这到了《十分·爱》(影片名字为“十分爱”,并以一场婚礼开场,自始至终却是婚礼后对爱情与婚姻的质疑,尤其是阿宝这个港女的对爱情的猜忌)、《我的最爱》里愈加明显。

  不仅是叶念琛,还有陈庆嘉、麦兆辉等,对新一代港女也都有典型的描写,如麦兆辉的《大搜查》里,郑秀文扮演的高级督察司徒慕莲,她在办案过程中,不断关注的是,当事人家里的名牌货,在听当事人诉说案情时满脑袋里都是那些名牌,随后又不断的被自己的感情生活所困扰……虽然这些实际上与影片的主体有所偏离,但应当承认,其刻画出了港女的爱名牌、恨嫁、猜忌等方面(如果对照郑秀文之前扮演的OL族的形象,在本片里她的角色显得更有意味)。此外,黄真真《六楼后座2家属谢礼》、陈庆嘉的《内衣少女》、崔允信的《爱情故事》等,对于港女都有不同程度的刻画。

  值得一提的是,叶念琛在最新作品《保持通话》中,现代化的电子沟通工具几乎都是不可信任的,如辉用三个电话来哄不同的女孩子,网上交友又让龙虎兄弟俩提心吊胆,倒是传统的手写信件寄寓着男女之间的真情,而谢安琪扮演的传统女性芳赢得了最多人的赞赏。

  看来,就如香港男性要列举“港女81宗罪”般,他们所欣赏的,还是传统的女性为主。也难怪,Twins在《千机变》后合作的《千机变2:花都大战》中的那个臆想的女性主导的时代,只是银幕上的自我意淫,难免昙花一现。

  阿木/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