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评委会主席在台上宣布获奖名单时,我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地呼之欲出:《夏洛特-格蕾》,可直到最后也没能如愿。而这一次一次的期待都被另一部片名代替———《生活秀》。我心里狠狠地重复着这三个字,去了发布会。发布会上我出了一口长气,看看四周发现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提问的主题也都一样,十个记者问下来,我首次发现中国人干事这般齐心,却对自己国家的一部影片获奖提出质疑!评委们终于怒了,国外评委不能理解为何中国人不愿别人说自家东西好!我也不知道。对于其它获奖片,我没太多意见,除了最佳摄影我
认为应该给《豆蔻年华》,最佳影片应给《夏洛特-格蕾》,最佳导演应给岩井俊二……我没太多意见了。
发布会不欢而散,我在设想这种种可能:如果不是有三个中国评委,如果不是韩三平参与了《生活秀》制作,如果不是影片一连拿了三个奖……当然没有假设。可能正像李前宽、黄蜀芹说的,在评《生活秀》时中国评委保持了沉默,反而是外国评委特别喜欢呢?但大家不愿在类似这样的事实上作这样的立场取舍。有句话叫“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很多中国人一直有些崇洋,国外的月亮都比中国圆,那还能说什么呢?就像《卧虎藏龙》获奖很多中国人不也是不屑吗?过于了解便失去了审美的距离。《生活秀》也大抵如此。人家陶红演得是不错呀,导演霍建起拍得也还行,整部影片也算是内地影片里还可以的,当你想想去年电影节把最佳影片奖颁给那样一部烂片《反托拉斯行动》时,记者们真应该把心态放平和一些,替《生活秀》自豪一把。(本报娱乐评论员/谢晓)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短信世界杯站:新闻、游戏、动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