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
娱乐圈里类似“皇阿玛性交易”的丑闻总在不断地上演着。如何看待当事人的所作所为?当显而易见的“新闻陷阱”出现时,媒体该本着新闻真实性原则加以冷静求证,还是放弃必要的警惕性参与炒作娱乐大众?今天,我们刊登各种不同观点的评论文章,让读者擦亮眼睛,透过事件看清真相。———编者
北京青年报:当明星“性交易”成为“陷阱”
“性交易”事件具备了一桩丑闻所必须的全部因素,成名人物的所谓“规矩”,弱女子的反抗,娱乐圈内幕,媒体的穷根究底和推波助澜,另一嫌疑人出场等等,一时间,整个事态扑朔迷离,看不到方向和结局。但是,仿佛有一只高明的手在背后操纵着一样,以惊险开局的这盘“博弈”,经过几番看似险象环生的腾挪、对杀之后,又以非常巧妙的方式收官,当事人不但汗毛无损,反而在丑闻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真相本身被悬置了,最早披露此事的媒体成为了被告,本来寄希望于揭开娱乐圈黑幕的人发觉自己上了一大当,而热衷于去破解迷局的娱记们,只不过帮了一个人场而已。如果说“性交易”事件一开始还很像是丑闻,但发展到现在,终于暴露了它的真面目,它是不折不扣的“新闻陷阱”,是一个高明的策划案。
人民网:非典后的又一典型炒作
回首过去,娱乐圈似乎永远也不能平静,张艺谋、王海珍恋情事件、锋菲恋、毛宁事件、赵薇的恋情、那英、高峰的冷热分合,一再成为娱乐媒体的焦点。但其“新闻猛料”,几乎都是夸大其词、恶意炒作,甚至凭空捏造的。
如果“皇阿玛性交易事件”不是炒作,本来周璇作为“受害人”,值得同情,但听到她和那个人通话居然有录音,不由得叫人后脊发凉、毛骨悚然。你见过谁,除了想打官司作证据外,在和别人说话时还要准备好录音机,还要在对方有所企图的时候边哭泣边按下录音键?还要在签售仪式上哭诉?无疑,我们的“皇上”缺少那么一点防人之心,中了人家的圈套。其实过不了多久,我们对“皇阿玛性交易事件”的关注和热情也会成为过去。然而,在一浪又一浪的炒作中,人们会看到,又一个美人顺利出炉了。
北京青年报:说谎者利用媒体扩大影响
电影院里不可能天天上演《罗生门》,但是娱乐圈能。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围绕着同一事件,各说各的“真相”,各做各的“真人秀”,直到其中一部分人露出马脚亮出真相,或者知道人们慢慢厌倦之后淡淡遗忘。最新的一例就是所谓“皇阿玛”惹上性交易丑闻的事件———在看够了各方站在不同立场上的表述之后谜底正逐渐揭开。不是谁有独家揭开这一谜底的超人能力,而是谎言说多了总会露出破绽。
说大谎的人总是要利用媒体来扩大影响的,而谎言一旦被戳穿,媒体又最容易被说谎者用来当借口和替罪羊,这是当今娱乐圈的现实,也是当今娱乐新闻的悲剧之所在。除了谴责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蓄意愚弄大众的骗人者以外,关于媒体娱乐新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也大有探讨与总结的必要。
江南时报:“恶炒”已成娱乐圈公害
恶劣的炒作事件已成为中国娱乐圈的一大公害,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先是为炒作一些影视剧,以“换角”、“打人事件”等做噱头吸引媒体,大家争相报道之际已将这些影视炒得热乎乎。虽然是“炒作”,但也并非毫无根据的捕风捉影。随着“炒作”升级,一些没影儿的事也被说得有鼻子有眼儿。这种炒作的关键无非是搭名人的车,想方设法沾上关系,从中得利。或是绯闻或是姐弟恋,或是最新手段的“非礼”,是是非非,明白人大都不会给予理睬。
此次“皇阿玛性交易”事件谁是谁非,相信最终会真相大白。其实那些被“恶炒”沾上的名人们,如能尽快将真相讲清,“搭车者”自然会灰溜溜的。此外,法律也是最好的自卫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