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和谁在一起?
中国电影史上,陈凯歌无疑是非常响亮的一个名字,1984年,《黄土地》的横空出世,至今让很多人激动不已。面对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一条大河,陈凯歌似乎在追问是什么力量造就了一个民族的苦难,或许只有"公家人"在黄土的尽头能隐约带来一丝希望。陈凯歌将个人的命运放置到宏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下,心情复杂,
并有所反思。之后他在《大阅兵》里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孩子王》里探讨极端年代中个人反抗的无能,而在《边走边唱》里,首次直接讲述了个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是迄今为止他最好的一部电影。《霸王别姬》缔造了陈凯歌戛纳摘取金棕榈大奖的华语电影辉煌,却也为陈凯歌的电影神话埋下了危机的伏笔。从《风月》到《刺秦》,长于思辩的陈凯歌开始语无伦次,创作思想上的混沌导致了影象的混沌。可是,对于曾经在第五代导演聚会上激扬文字宣称继续要开中国电影之风气先的陈凯歌来说,他在2002年带来的《和你在一起》让我们恍惚看到张艺谋的《幸福时光》之时的愕然。有人声称《和你在一起》是2002年最让人感动的影片,这样的说法绝对是言过其实,或者说至少是如此的言不由衷。
刘小春是一个有着一定天赋的拉小提琴的少年,他的父亲刘成是一个普通的厨师,刘成对小春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于是依然陪伴着儿子去北京参赛和提高琴艺。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小春开始理解音乐,初涉人生。《和你在一起》描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在最初的时间内,我一直坚信这是《和你在一起》极为关键的一个主题。然而随着叙事的不断进入,影片开始莫名其妙地变换主题,叙事上也不断地"掉链子"。陈红饰演的莉莉(一个玩世不恭,最后在小春的纯情面前幡然醒悟的风尘女子)这个人物的设计,是《和你在一起》原本最闪光的部分,她在一间没有装修的房子里看似浮华的生活掩藏着难与人言的忧伤。陈红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可是在情节的设计上,却实在难以让人苟同。为了安抚莉莉,小春竟然卖掉自己的小提琴去为她买了一件昂贵的毛大衣。这是影片的一个硬伤。导演用了很多的细节塑造和铺陈红这个人物的气韵,也让她和小春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情谊。可是为了完成影片让人意想不到的大结局,陈红很快就变得若有若无,她的任务可怜到只有等到结尾时去候车大厅为父子俩的团聚流眼泪。王志文饰演的音乐老师放浪不羁的形骸之下有一颗曾经受过爱情伤害的灵魂,他和小春之间的磨合也是影片中很有意味的段落,可就在两个人即将相互接纳的时候,王志文出局了,也许这就是人生,一些人离去,一些人进入,但是,我们在影片的结尾处,却再次见到了王志文,他同样是热泪盈眶地和陈红一道出现在父子团聚的候车大厅。刘佩琦饰演的父亲对孩子的期待,以及他在北京打工经历的种种苦难,都极其的人为,纯粹只是为了增添影片苦情的成分。陈凯歌饰演的心有城府的教授的设计则成为整个影片的品格急转直下的角色。他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完成一个少年成长的推动力,反而成为一个反作用力。当他企图用小春的身世秘密(实际上是刘成收养)来促使小春完成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获得比赛成功的动力的时候,影片便开足马力朝着一个无力回天的滥情高潮直奔而去。小春果断地放弃了获得成功的比赛机会,掉头冲向北京站,而从头到尾就几乎没有停止过的音乐声更加高昂地响彻起来,陈凯歌给了一个让我瞠目结舌的结尾:小春居然在候车大厅的二楼拉起了小提琴!接下来是大家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场面,刘佩琦、陈红、王志文和候车的乘客们热泪满面、激动万分地听着小春拉着小提琴。最后,小春在一片掌声中投入到了父亲的怀抱中。《爸爸,再爱我一次》!我想,这才是最符合《和你在一起》主题的片名,一个少年的成长就这样被生生地扼杀在一个感恩戴德的故事里。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用回避真情实感,也无需回避。但是,一个男孩如果永远生活在父亲的怀抱里,他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男人。同样的故事,澳大利亚影片《闪亮的风采》写到了少年面对"望子成龙"的压力,写到了一个钢琴家在精神崩溃之后的重生,也写到了在父亲的阴影里挣扎了一生的儿子的心路历程,令人唏嘘。而到了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里,一个在青春期里蜕变的少年得到的唯一祝福仅仅是你要做一个好儿子。
2002年凉凉的秋风当中,你还没张开羽翼,就被收走了翅膀。已为人父的陈凯歌,你和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