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数百米的红地毯,将托起美女、名流、金人像和盛大晚会丰盛的佳肴,它被华丽的服饰和性感的肌肤在隐私地带铺出了一个弧度,使每一个人心中都很自然地飘升蓦然回首的美学烟雾。这条地毯之路不但通达人生和事业的巅峰,还曲折抵达情欲的秘密床榻,而床脚下就是金库的暗道,这些有目共睹的终极,还不是事情的全部,因此,设法进入红地毯之路
,其意义不亚于乘上阿拉伯飞毯。
记得是2002年,一条带有高科技色彩的新闻就像奥斯卡盛宴的蕾丝:明星纷纷借助一种神奇药物来“凝固笑容”,药效最长可达6小时。在今年,这种“凝固笑容”不再是名嘴比利·克里斯多的个人收获,明星的表情逐步粘在走光美女的丰乳肥臀上,成为绝配。无论如何,奥斯卡奖已经成为一种金元胜利的标志性建筑,一种强烈的西方文化霸权符号,人们都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强烈的关心,而无论是否由衷,这种关心正在演变为一种需要。从颁奖典礼兴师动众的程度上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娱乐业在工业社会中的分量,而奖项最终颁给谁?实际上并无差别,人们需要一种方式,用以证明娱乐文明是如此的繁荣。
《指环王3:王者归来》夺得11项大奖,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恐怕没有太多人会关心。人们只是看到了在各种大奖尚未尘埃落定之前制作公司之间的争斗。因为素有“英国奥斯卡”之称的英国电影学院奖在上周日揭晓,《指环王3:王者归来》就击败《迷失东京》《冷山》《大鱼》及《怒海争锋》四个强力对手,获得12项提名,最终斩获其中5项,就已经暗示了本届奥斯卡的归宿,法新社的社评指出:“《指环王3》掀起的巨浪,淹没了提名最多的《冷山》。”
《指环王3》的胜利是对大胆的、已经逐渐潮流化的电影巨额投资的精神回报。(在此之前,总体预算高达3亿美元的《指环王》三部曲,已经为其投资方赢得了全球超20亿美元的商业利润)《指环王》为电影工业所带来的革命性意义,与之前被冠以“超越经典的经典”的文艺片《冷山》相比,的确是热得更有道理。只不过,八项提名换一座奖杯,《冷山》的确是太冷了。是不是暗箱操作都不重要,因为人们在乎的不是这些,而是奥斯卡成了一个什么东东?
抱走小金人是明星的梦想,不过对有些明星来说,得奖却是噩运的开始,海外影评界把这种现象称为奥斯卡的诅咒,蕴涵了图坦卡门的谶语。
奥斯卡光环的加冕,真的能为演艺事业加分吗?不一定。看看玛丽莎托梅、蜜拉索维诺和玛西迪露儿这几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她们的小金人不但没有带来光环,反而拖累票房,成为奥斯卡诅咒的牺牲者。奥斯卡荣耀加身,反而让明星不爱惜羽毛,烂片接多了,票房自然也烂。即使像玛西亚盖哈登在5年前拿下最佳女配角,今年再度入围同一个奖项的实力派女星,也坦承奥斯卡光环是演艺生涯的一场灾难。
近年来,被诅咒的女配角不少,男配角也难逃厄运,小库巴古丁就是例子。不过有人认为这只是种迷信,不是所有得奖者都这么倒霉。对金贝辛格和梅莉史翠普来说,奥斯卡肯定会带来正面的效应,而今年夺得最佳女配角奖的蕾妮·齐维格,但愿可以躲过这可怕的诅咒。
那么,什么是奥斯卡的法则呢?我以为可以这样表述:其一,最好的总是商业的,而商业的,就是艺术的;其二,与奥斯卡奖擦身而过的影片,不是评委的错,评委要对娱乐界的“舆论导向”负责;其三,号称最自由的国度,电影艺术还是被意识形态所左右。反对极权主义和一切专制,是奥奖祭起的旗帜。其一,一座货真价实的奥斯卡小金人,在拍卖会上可以喊价到百多万美元。但是对于获得奥斯卡提名或者是真正拿下小金人电影来说,奥斯卡能带来的商机才更惊人。电影评论人士指出:获得奥斯卡奖,还有被提名的影片,都能提高2000万美元或者更多的票房收入。根据统计,过去的11年中,只要被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的电影,票房都会增加百分之十八,相当于2600万美元的收入。如果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票房会再增加13%,也就是额外1800万美元的收益。这只是“奥斯卡计划”的冰山之一角,如果把时装、出版物、广告、转播等收入合计起来,一项达到数百亿美元收入的一揽子奥斯卡盈利方案会让我们目瞪口呆。
更富有意味的是,这些计划均在美学的审视范畴内优雅地进行。秀时装,秀风头,秀男女陪伴,秀丑闻,秀走光,这些奥斯卡的场景让人想起被风掀起的石榴裙,奥斯卡总能挑战人们的想象,熊掌和鱼可以兼得,美丽不但可以作为一种炫耀的荣光,这种荣光还可以结晶为金子的质地,既是秀给别人看的,又要掏光你的腰包。这个无与伦比的盛宴,合成了世界上所有最美好的东西,感觉、激情、财富、成功,主角是一个金光灿灿的金人,象征着一种必须承认的荣耀,西方政治强力认证的文化权威,在鼓噪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早已经不是讨论电影盛会是否有意义了。
其二,从前年起,影片《天使爱美丽》打遍天下无敌手,在欧洲及各国获奖无数,惟独在美国栽了跟头。作为奥斯卡前哨站的金球奖和奥斯卡都把“最佳外语片”给了《无主之地》。这不能不让人想到“9·11”之后的美国娱乐业,是否暂时还不能、或不敢唱起浪漫的诗篇,跳起轻灵的舞蹈?最佳影片之争主要在美国个人英雄式励志片《美丽心灵》,与歌舞升平的《红磨坊》和技术神话《指环王》之间,后二者最后败下阵来。
再举点例子。奥斯卡金像奖之于排外心态,就好比美国之于苹果派,根本是稀松平常了!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何日本大导黑泽明改编的《李尔王》的史诗大作《乱》没有被提名最佳影片奖。后来《乱》在奥斯卡入围四项,只有和田美惠得到最佳服装设计。著名影片《邮差》,浪漫而动人地描述了流亡诗人聂鲁达对一个小岛邮差的启发。通过美国代理、也是以高明造势手腕改写奥斯卡纪录的米拉麦斯公司的成功营造,在隔了二十多年后,再度缔造外语片得以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成绩,本片一共提名了影片、导演、改编剧本、男主角、配乐等五项。身兼编剧、男主角的马西莫特洛西杀青后即因心脏病过世,也就是死后才获得提名。本片最后只获最佳配乐奖,算是鸡肋一根……
其实,这些未能获得小金人青睐的优秀影片,还有很多,这就仿佛托尔斯泰未获诺贝尔文学奖一样,应该算得上奥奖历史上的耻辱。
至于第三点,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读者从奥奖对待《英雄》的态度上就可以推测出很多东西,它未必对,也未必就错了。
总之,奥斯卡已经不是那个狭隘的艺术奥斯卡了,也许是观众的口味在提高,也许是电影艺术在经济的强行进入下委身堕落,也许还有别的政治原因。清楚了游戏规则的人,会自己决定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奥斯卡,但你知道你的奥斯卡不算数,你最后只有听小金人摆布。观众很像那些怒视地主深宅里摆满酒席的穷人,吃不着,愤怒一下总是可以的。有人说,奥斯卡是念旧的,它会在潜意识中计算累积分,会记住你强忍泪水为竞争对手鼓掌的往事。但奥斯卡其实是怀念金元的,作为文化现象的奥斯卡仍旧会持续,任凭人们指手画脚,信赖或者背叛。尽管人们一再强调,拒绝大片,拒绝被奖项左右,但是人们仍然在最终的结果面前议论纷纷,被纳入到法则轨道,这也许就是悖论的现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