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十面埋伏》公映后,各界一片批评指责。但是,指责与谩骂解决不了问题。透过张艺谋,我们看到的该是整个电影业的问题。
《十面埋伏》的遭遇反映了中国电影商业化的艰难。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从走上影坛开始,就有意拒绝商业模式,偏向电影的形式艺术。他们摒弃正常的画面取景,创造出另一种形式的镜头风格。比如,在《黄土地》中,张艺谋把人物压在画面一角,土
地放大,占据了整个银幕。第五代导演创造了全新的电影语言和风格,代价是弱化了电影的故事和人物。但是,以这种方式获得成功的张艺谋、陈凯歌,后来都不自觉地抛弃了初期的理念,逐渐回归到传统的叙事电影。在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张艺谋《活着》等影片里,我们似乎重温了谢晋温馨、细腻、追求真实的特点。
他们的作法更像是在曲线救国,通过探索性的艺术电影打出影响力,然后再创作商业电影。这是他们的无奈,也是他们的智慧。当然,他们可能是无意识的。张艺谋当初在拍摄《红高粱》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想到会涉足商业电影。
商业电影同艺术电影不同,除了观众,没有其他因素来决定电影的成功与否。一切以观众的直接感受为基础,追求最大程度调动大众的情感体验。一旦晦涩、暧昧和做作,必然失败。这方面来讲,张艺谋的电影实际上存在先天不足。从最初的《红高粱》可以看出,相对于视觉的冲击力,人物显得简单乏味。后来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中,张艺谋过分注重细节、整体把握失衡的问题一直存在,故事往往被湮没在细碎的表现手法中。
这种做法让他获得了艺术电影的成功,这种成功掩盖了先天缺陷。但是投入商业电影后,无论是视觉处理,还是政治寓意、文化内涵,都显得毫无用处,他必须从头开始,重新尝试。
其实,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的问题,也反映在第六代导演身上。张元早期拍摄的地下电影《北京杂种》《东宫西宫》,是凭借非电影的因素获得成功,当张元投入商业电影,拍摄《我爱你》《绿茶》时,人们发现,他的电影缺乏基本的叙事功能。同样,娄烨在《苏州河》中玩弄玄虚,《紫蝴蝶》则节奏拖沓沉闷;李欣的《花眼》故设迷障,但《自娱自乐》的故事单薄空洞,只能勉强被看作势一部嘲弄电影业的纪录片。
但是,不能因为这些而否认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努力。电影谋求发展只能依靠商业化,这几乎成为圈内外的共识。张艺谋执着地跳入商业电影的大潮,虽似失败,但毕竟冲在了前头。他的成败只是告诉我们,商业片绝非想象般简单。
如果说《十面埋伏》是失败的话,那么,我要说,张艺谋虽败犹荣。他并没有自我满足,而是不断努力,他的失败,是因为背离了他所擅长的方式。不管怎么说,张艺谋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个尺度,告诉中国电影,该在哪一个地方寻找失落的世界。
为此,我们该给张艺谋一点支持,对他说一句:吸取教训,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作者】红警苏红不懂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