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部原版拷贝,长达26天的放映时间,包括诗意现实主义、新浪潮、喜剧电影在内的诸多风格和类型的电影——3月4日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开幕的法国电影回顾展是1985年之后中国最大的一次法国电影展映活动。这次活动甚至请来了在西方有“新浪潮之母”之称,77岁的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这次活动策划人之一、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单万里说:“法国电影是一座巨大的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坐在电影资料馆的超大银幕前,似乎又听到了特吕弗的喃喃自语,他说:“离电影近一点,再近一点。”
“新浪潮”是什么?跳切、绝对年轻的新导演、毫无表演经验的业余演员、手提摄影、存在主义,还有戈达尔的宣言:“电影应该真诚地表现作者了解的生活,而不是那些不了解的蹩脚生活。”作为对于华丽无当的商业电影的反抗,新浪潮不仅在法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波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一个被反复渲染的神话:就像2003年贝尔托鲁奇在电影《梦想家》里表现的那样:有为青年们口袋里总要揣着一本《电影手册》,就像我们“文革”时代的红宝书。
然而,在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眼里:“有一点我们强调得不够:‘新浪潮’既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一个学派,又不是一个集团,它只是一定的量,为的是把两年来崛起于本行业中的50余名新手统归一类。”而在3月5日举行的法国电影研讨会上,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塞尔日·杜比亚纳认为,“新浪潮”电影更近似于手工艺,是一个电影作者通过在周围建立小圈子而争取更多创作自由的行为。
1959~1960年,世界影坛被几个年轻人震惊了:特吕弗的《四百下》获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阿兰·雷乃导演、杜拉斯编剧的《广岛之恋》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则在1960年成为欧洲冠军。一时间,“新浪潮”成为一个时髦的名称。
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优质电影”:在摄影棚的华丽布景里拍摄,讲述上流社会生活,情节空洞老套的电影无法满足青年们的需要,于是当时流行一个口号叫作“新法国要新电影”。
事实上,在这次法国电影回顾展中,有许多导演都是“新浪潮”中不可忽视的人物,有了他们,新浪潮才具备了承上启下所必须的丰富性和自由度。回顾展专门为现年77岁的法国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设置了一个单元:“新浪潮之母”。瓦尔达在26岁的时候就打破了女性无法进入电影界的限制,于1954年组建了自己的影片公司,自编自导了影片《短岬村》。《短岬村》讲述了一位女子来到丈夫生长的渔村,力图融入这个地方的故事;瓦尔达在这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推进式镜头来力图表现主人公的主观世界;这部电影具备了后来新浪潮电影的基本特征:真实的环境、迷茫的边缘化主人公、简便的拍摄设备、强烈的作者意识;因此,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称之为“法国新浪潮的第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甚至直接激发了阿兰·雷乃创作《广岛之恋》(1959)的灵感。
1962年瓦尔达拍摄的《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是新浪潮电影运动中的一部代表作,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年轻漂亮的女歌手克莱奥在等待医院检验报告(以确诊是否患了癌症)的两小时中,怀着恐惧与焦虑在巴黎街头漫游,并且逐渐发现一个更真实的自我和更真实的世界的过程。几十年后,麦当娜曾经试图依照美国风情予以重拍,并决定亲自饰演克莱奥,而且曾经多次跟瓦尔达一起修改剧本,但是这部影片至今没有拍成。
瓦尔达的电影被称为“手缝电影”,她的影片确实像一件手工制作的衣服:粗糙而温暖。《南特的雅各》是一部“手缝风格”的代表作,这部电影以纪录与虚构交织的手法,表现了法国电影导演雅克·德米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影片节奏缓慢优美,充满了兴趣盎然的细节,把人带回到温暖法国的40年代。
在新浪潮时期,还有一位“边缘导演”——勒鲁什莫里斯·皮亚拉,但他成名却是在新浪潮之后,皮亚拉的电影总是伴随着强烈的导演主观判断,他的1987年的作品《在撒旦的阳光下》改编自法国著名天主教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的同名小说,阐释了“人类经不住世俗的诱惑”的主题。在1987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这部影片在强烈的争议声中获得金棕榈奖。本次影展还有他另外一部影片:《凡高》(Van Gogh,1991)是一部关于绘画创作的激动人心的影片,表现了画家凡高生命中最后67天的非常经历,剖析了画家自伤自杀的异常行为,正是在精神疾病的严重困扰中他完成了《向日葵》等惊世之作。
皮亚拉在本次影展中被划分在“新浪潮之果”的单元里,但他可能连新浪潮的表亲都算不上。其实,“新浪潮”运动的最大果实,或许是开创了“独立制片公司”的概念;这些反对商业大生产的年轻人们创立了一个自己拍摄、自己剪辑、委托大公司发行的风尚。上世纪50年代,新浪潮影人和他们创立的一批小制片公司迫使法国的大公司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将自身由大包全揽的企业变成以影院网络为第一依托的发行公司,制片部门即使保留,也只有看守以前的片场的任务。这些大片场一部分转产,另一部分仍然拍戏,但大公司只是租场地,自己不拍了。而小公司则认清自己船小好掉头,一味做制片项目,甚至可以是单片公司,为一个项目几个股东凑在一起办个执照,等项目完成后再散伙。今天看来,这实在是一个先知之举。记者◎马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