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的底蕴,豪华的导演和演员阵容,讨巧的师生题材,加上悦耳的音乐,《放牛班的春天》几乎注定会成功。
说它题材讨巧,其实这也正是它的难点,毕竟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太多了,《春风化雨》这样的师生题材电影总让人感到“崔灏题诗在前头”的压力。至于音乐方面,也有《音乐之声》等数不清的先例。
其实这部电影正是翻拍自1945年的一部老片叫《A Cage of Nightingales》,nightingale是欧洲一种叫歌鸲的鸣鸟,在夜晚发出悦耳动听的鸣声,当初这部电影被译为《黑夜之声》。
除了题材,音乐自然也就成了难点,正如导演巴哈提亚接受访问时说:“由于我们在故事中所听到的音乐是来自音乐老师马修这个角色,所以我们根据角色的演化在音乐的类型上作出相应改变。拍摄这部电影就像制作一部音乐剧。”
第一个技术难点师生题材并没有大的突破,毕竟这个题材相对容易拍得比较感人,尤其是老师针对的是问题儿童而不是普通学生。对于那几名问题少年的转变也交代得比较含糊,也许这正是法国人和美国人的区别,好莱坞对这样的技术细节是不会错过的,而法国人更注重艺术表现力。
当然马修临别时那满天飞舞的纸飞机仍然让人非常感动,但更有新意的是对问题最大的少年蒙丹的处理,这是一个教育失败的例子。因为被误认为偷了钱而交给了警察,尽管被发现是冤案也没有平反,最后他一把火烧了学校。
蒙丹被带走时,马修高喊:“你带走了我惟一的低音。”没想到,他的合唱团里从此永远失去了低音。英俊少年莫朗成为著名音乐家,蒙丹烧毁了学校之后狞笑着转身离去,他的路在何方呢?
在故事情节上,整部片子注重写实。但那个小不点儿,最后跟着老师逃离了学校,完成了周末父亲来接他的心愿。法国式的浪漫,还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整部片子最大的成功还是第二个技术难题,那就是音乐。莫朗站在柱子旁边为伯爵夫人演唱《黑夜》,正如所有的评论所说:“宛如天籁。”但我更觉得他的声音像一束光芒,倏地划破夜空,直抵没有尽头的那一边。也许只有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雪山顶端的溪流,才能形容如此清澈的声音。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少年儿童的和声,如果说莫朗的歌声是一束光芒的话,他们的和声就是极光,能够照亮整个天际,经久不衰。
相比这部影片,它的原声大碟显然更值得收藏。当然,考虑到这是导演的故事片处女作,确实是难能可贵。许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