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届巴黎流行时装交易发布会上的韩国专场演绎浓郁的长今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南京街头,大长今成为韩国文化的符号
大长今讲的是朝鲜古代宫女的故事,可我咋觉得长今的御膳房就像我们的办公室呢。
撰稿/张晓春
这部戏刚刚开始看的时候不觉有多好,节奏缓慢,剧情拖沓,场景变换不多,连男女
主角演员的容貌,也与印象中以整容术制作偶像明星闻名的韩国影视剧大相径庭,主演李英爱及其他一些主要角色,都没有那种比例十全十美的瓜子脸、窈窕身、樱桃口和悬胆鼻。但看着看着,却有点欲罢不能。细究起来,原因恐怕有这样几个方面。
PK后的单纯与宁静
可以这样说,在韩剧火热之前,东南亚电视剧市场除了一些欧美电视剧和日剧,主要还是华人电视剧唱主角。中国港台和内地制作的华语电视剧,每年都会有不俗的收视率,而新加坡的华语电视剧制作,也在那里占有主流位置。但华语电视剧的特点是无论古装还是时装,都充满了竞争,尤其是一些新编历史剧,无不在政治倾轧、权力争斗上做文章。即使是市场很大的武侠电视剧,讲的也都是江湖恩怨,寻仇复仇。《大长今》尽管未能免俗,也是以宫廷中宫女的明争暗斗为背景,就像湖南卫视发布的《大长今》广告语所说的那样“她的一生,遭遇无数PK……”,但是,长今的可贵在于她自始至终以仁心仁术,化解身边恩怨。人性进退两面大多数时候是对立的,不进则退,不胜即败。以中华文明为主的东方文明尽管也是在血与火中经受考验,但其文化内核却相信天人和谐、顺其自然。大长今体现了这一柔性抗争的东方性格。
她用隐忍面对挑衅,用汗水换取成果。在艰难困苦中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切,其动力来自于她内心守着的那份真诚。因为这份真诚,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功,也收获了爱情。
这样的人物,在以往的电视剧中不是没有出现过,相类似的有《渴望》中的刘慧芳,日本电视剧《阿信》中的阿信,但长今跟她们相比,似乎更加具有人性的光彩。刘慧芳的善良是家庭中对丈夫的迁就,阿信的奋斗中,有出人头地的奢望。但是,长今因为对自己社会角色近乎天命般的认定,她从来不觉得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所以,她的所作所为就多了些许谦和,对人生也容易满足。
这样的单纯与平和,对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竞争压力下的中国观众来说,比起那些时时心怀叵测,处处与人为敌的所谓历史剧,更像是一味可以按摩心灵的良药。哪怕她太过理想不真实,哪怕她缺乏立体的性格面,观众就好这一口。网上一位留言者就说,“大长今讲的是朝鲜古代宫女的故事,可我咋觉得长今的御膳房就像我们的办公室呢。处处危机四伏,人人玩弄政治。只有长今能够将一切置之度外,一门心思干好自己的事。要是同事中有多多长今这样的人就好了。”当然也有处于领导职位的人看长今。网上一位看来是公司经理的人留言说:“现在单位里能够没有杂念干活的人太少了。长今因为没有杂念,耐得寂寞,所以能有创新。可是我们的一些员工,在做计划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首先考虑自己在这件工作中能获多少利。因此,一旦遭到领导反对,就很容易投其所好,作出妥协,哪怕领导是错的。根本没有长今那样的坚持真理的气质。”
一句话,在个体选择上,需要的才是好的。所以上海社科院王泠一说:“中国观众热衷《大长今》,是PK后激烈归于平静。”
熟悉的陌生文化
平日里熟视无睹的事物,如果转换一个角度,就有可能变成一种美。《大长今》受到中国观众的喜欢,审美过程中的陌生化原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朝鲜(高丽)是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又有着独立的民族发展、演进历史,保有独特民族文化、风俗、传统以及民族特质的国家。孔孟之道、老庄思想、中华医术、膳食料理,这些带有明显传统文化特征的符号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和艺术作品里,时间久了,就像咀嚼太久的老牛肉,一点味道也品不出来了。但这些道理在《大长今》中出现,就化为实实在在的做人道理:人不能无道,道的最高境界便是守真——本分与真诚。比如在长今眼里,厨师之道就是不能做对人身体有害的食物,做料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品尝食物的人脸上露出的笑容;比如即使同为宫女,也应该长幼有序,老吾老幼吾幼;比如对父母要尽孝道,那怕贵为皇帝也不能违背;还比如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师恩难忘。这些实实在在做人的道理,没有被赋予过多的意识形态,像空气一样透明,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中国观众觉得更加可贵。
还有一些中国典故和古代宫廷礼制在《大长今》中出现,让中国观众产生熟悉的陌生感,这也是审美快感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比如长今进宫后的第一次考试。戴周上宫出了一道难题,问: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诸葛亮进兵汉中,曹操屡败而兵退斜谷,军士请示夜间口令,曹操谕示的口令是什么?年仅八岁的长今不但正确回答出了“鸡肋”,而且解释了曹操采用这一口令的心意。所谓“鸡肋”见于陈寿《三国志》: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在争取成为内医院医女的考试中,主考官员为深入测试医女的学识,给长今出了新的题目:孟子初见梁惠王。典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该篇的主旨在于斥功利主义的危害,劝当政者以仁义来治国。用此典故,也显示了李氏朝鲜深受中国儒学影响,以儒学为根本治国理念。
文化视野的回归
自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国人深切感受到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距离。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流话语中,向西方学习已经成了一种集体意识。中国知识界总是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经济强势的西方,即便对中国在世界地理的定位,也有原来以自身为中心的“中国”而转为以西方为中心的远东。这样的情况下,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关注就少了。比如在大学文学系,外国文学一般仅指欧美文学,东方文学除了少量的印度文学和日本文学,其他很少进入课堂,即使在教科书上列有名目,也只是附在最后,一旦课时不够,教师往往省略这一部分。历史课也同样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当韩国经济崛起,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伙伴,韩国汽车与电子产品进入中国千家万户的时候,韩国文化也开始受到中国人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是复杂的。
一方面,人们在韩国文化中寻找中国因素,以满足民族自豪感。在网上的《大长今》主题论坛里,不少网民发言表示,《大长今》中所有吃的、用的,包括皇宫里的官制和礼制,都是中国明代传过去的,所以没有什么稀奇。也有网民说:韩国料理只相当于中国膳食准备阶段的切片料理,无法与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相提并论。一些去过韩国的人士更是将韩国古代城建、皇宫及大户人家遗址与中国的古城、故宫以及江南园林和山西民居做比较,得出小国与大国的差别。
但另一方面,也有在“韩国将中华文化卖给中国人看”的韩国文化输出中,寻找自己文化的失落原因。网上比较多的帖子是许多年轻人自发地开始研究和讨论大长今时代韩国与中国的关系,从官制、宫廷礼制到民间生活方式,甚至朝鲜族的服装和生活习俗,不一而足。可以这样说,对一个邻国文化短时间里倾注如此广泛的关注,在中国恐怕还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既说明韩国文化能够感动中国人,也说明中国大量的普通百姓在一个异国文化上得到了足够多的启示,开始审视自身文化的过去并希望得到未来的答案。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渴望文化觉醒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