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迈克尔·波顿2005北京演唱会专题 >正文

弥散:迈克尔-波顿,还能演多久?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19:26 新浪娱乐

  过气的欧美巨星

  1983年,改动本名迈克尔·博洛廷(Michael Bolotin)、抛弃了重金属音乐风格的迈克尔·波顿(Michael Bolton),事业开始有了起色。1987年的《渴望》(The Hunger)确立了他将硬摇滚与灵魂乐相融合的音乐风格,从此在乐坛独树一帜。此后将近10年可谓是他的黄金时期,专辑销量高居不下,缔造了多首经典歌曲,并两次获得格莱美最佳流行演唱男艺人
奖。许多大牌歌星指名请他写歌,他亦受到鲍伯·狄伦(Bob Dylan)的肯定,一起合作创作出了畅销歌曲《铁栏杆》(Steel Bars)。

  美国一项调查表示,女性独自洗澡时最喜欢听的,就是迈克尔·波顿的歌曲。而他则在访谈中描述了自己当时走红的程度,“我甚至不能去餐馆里吃饭,人们一刻不停地打量我,弄得我不得不格外当心,免得饭渣四溅。”

  迈克尔·波顿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巨星。最让他引以为荣的不是自己独特的嗓音,而是创作才华,他在传记里将自己与“宝贝脸”(Babyface)、戴维·佛斯特(David Foster)等顶尖制作人相提并论,这惹毛了评论界。乐评人频繁地在他的歌曲中找到其他音乐人作品的痕迹,认为他抄袭。实际上,迈克尔·波顿一系列名曲均为翻唱作品,比如来自奥蒂斯·雷丁(Otis Redding)的《(坐在)海湾码头》[(Sittin' On) The Dock of the Bay]和来自珀西·斯雷吉(Percy Sledge)的《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When a Man Loves a Woman),除此之外他还有3张翻唱专辑。而他最成功的专辑《时间、爱情与温柔》(Time Love And Tenderness)中的热门单曲《爱情是件美妙的事》(Love Is a Wonderful Thing)被指认剽窃了“艾斯利兄弟”(Isley Brothers)的同名歌曲,并因此被告上法庭,直到200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他抄袭,他的声誉扫地。

  在此之前,迈克尔·波顿就已经落寞了。1995年秋天,他将之前的经典歌曲合为一集《精选1985-1995》,记录了辉煌的10年演唱生涯。跨过这个极点之后,便没什么出色的表现。比如1997年发行、他格外推崇的专辑《一件事》(The One Thing),没有产生一首进入排行榜前40名的热门单曲,专辑的销量也很差,在前40名保留了15周就跌出了榜单。迈克尔·波顿的情歌在R&B、说唱乐、舞曲等音乐风格引领潮流后,显得暗淡无光。他曾试图转变风格迎合大众,在2002年的《你只爱一个女人》(Only A Woman Like You)中,他加入了新鲜的音乐素材,但凡响仍旧平平。迈克尔·波顿没有麦当娜(Madonna)捕捉潮流的敏锐,也不如玛丽亚·凯莉(Mariah Carey)的绯闻多,只能淡出流行音乐的中心舞台。

  此后,迈克尔·波顿以举办演唱会为主。然而演唱会也再没有当年万众观看的场面了,上座率并不理想,但他仍然坚持举办。那场拖了数年的官司过度消耗了他的精力和财力,不靠演唱会,已50岁、早已过气的他还能通过什么途径快速赚钱?

  他们的波顿情结

  自今年8月起,迈克尔·波顿开始了新一轮的世界巡回演唱会,上海与北京两座城市被定为亚洲区的重要两站,分别在12月12日和14日两晚上演。前往观看的群众大多是他的忠实歌迷,甚至不乏“等了10年的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引进欧美流行音乐。如果将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和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分别定义为第1、2批中的代表人物的话,迈克尔·波顿则应该算作第3拨儿。大约在1995年,他的歌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而当时正是欧美音乐开始颇具规模地打开中国市场的时期,这对迈克尔·波顿来说是幸运的。

  一曲大气又深情款款的情歌《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让当时的少男少女记住了迈克尔·波顿,他粗糙高亢的嗓门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诸如《没有你我怎么活》(How am I Supposed to Live Without You)、《那便是爱之所谓》(That's What Love is All About)、《说过我爱你,但我词不达意》(Said I Loved You,But I Lied)等爱情主题的名曲更是巩固着他的地位,人们亲切地唤他作“大麦包”、“情歌王子”,他的嗓音则是“烟酒嗓”。而盗版商对这张照片的“青睐”使他的形象同样深入人心:卷曲的金色长发,眼神暧昧深邃,瘦而分明的脸孔,两臂环抱在胸前——他几乎成了歌迷心中浪漫与深情的代名词。迈克尔·波顿在中国的知名度要比一些于欧美乐坛地位比他更高的歌手还大些。

  甚至于,许多中国歌星都将他列为偶像。其中受他影响最深的要属齐琴了:MV里频繁使用火把、马匹等具有象征性的事物,独自站在高处由风吹起长发和衣襟的浪子形象;音乐风格更不必多说,试图模糊流行乐与摇滚乐的界限,以悲情情歌为主,而《无情的雨 无情的你》的旋律与《那便是爱之所谓》的前半段几乎一模一样。

  不可避免,与诸多欧美明星一样,迈克尔·波顿在中国的热潮也只持续了几年。如今,对于作为流行音乐消费主体的80后来说,迈克尔·波顿的歌的确对于“土气”,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新时代的偶像身上,很有可能不知道他是谁,迈克尔·波顿只为当时那批视欧美音乐为精神食粮的青年人留下了烙印。前去观看这次演唱会并对之抱以热情和期望的,也大多是他们。

  演唱会捉襟见肘

  一如以往来过的欧美明星那样,14日晚首都体育馆的上座率也不够可观,仅有4成。举办方临时用布盖住舞台一侧,以遮挡其后空荡的观众席。

  这场演唱会的意外情况甚至比两天前的上海场还要多——上海站时,演出被刻意拖延了半个小时,主持人在舞台上分别用中文和英文向迈克尔·波顿的忠实歌迷们介绍其生平与成就。波顿本人上场后,不断地向观众解释,他得了重感冒,嗓子的状况非常糟糕。当晚,每唱到歌曲的高音部分时,他显得极其吃力,嗓子也几近嘶哑。而预告过的一些曲目也被临时取消,其中包括他的经典名曲——北京演唱会时则有20名观众找不到与票据上符合的座位,与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致使演出推迟了半个多小时,场内一度陷入混乱的局面,此时,通过大屏幕能看到,波顿正在休息间里无所事事。等他出场时,得到的不是掌声,而是一声声的“退票”。

  演唱会的音响设备是波顿从美国带来的,然而,上半场时场内一直充斥着嗡嗡声,效果非常差。直到一个小时后,演唱会才步入正规。可是老问题又来了,波顿高音唱得很吃力,甚至唱不上去。他向观众抱歉,理由还是一样:我感冒了,今天很不舒服,但是我并不想取消为北京观众献唱的机会,所以坚持来了,请支持我。为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他只能通过其他手段:不断地通过翻译来解释,走到观众席前与歌迷一一握手,接受观众的鲜花,单膝跪地致谢,这些对于有着波顿情结的歌迷来说是奏效的。这场演唱会如此这般,在退票声与掌声之间、一波三折并最终少唱曲目的情况下草草结束了。

  明星和演出公司可以凭借观众的热情而逃脱责任,可恶性循环还要继续进行下去:波顿将继续巡演,不顾演唱会质量,以降低偶像的姿态、与观众亲近来弥补其演唱会的种种缺憾;中国的演出公司则继续通过抬价来竞争承办权,然后提高门票价格,或者降价却敷衍行事。

  如此下去,迈克尔·波顿还能演多久?还有哪位欧美明星的演唱会值得信赖?弥散/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