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调整了心态去看得《无极》,因此觉得还不错,至少没有让我开始怀念《英雄》。
在我觉得《无极》并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商业巨片,因为在影片中参杂了过多得陈凯歌个人化的东西,那是一种从《黄土地》,《霸王别姬》一直传承下来的对于人性的探索和追求的东西,只是在《无极》中有了一个比较完满的但又比较仓促的结局。
同时也表现在陈凯歌惯有的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手法上,点到即止,不同与商业片。影片在处理昆仑杀王这一情节时,何以昆仑就成了有保王的目的却实为杀了王的人,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情节上的漏洞,但仔细想来,这却是陈凯歌的暗设,因为在影片中光明大将军下令昆仑去保王时,有句台词,王是维一一个没有佩戴武器的人,再看当时的场景,王正好拿着武器杀无任何兵器在手的倾城,那么王被杀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事后光明追问昆仑原因时,陈凯歌选择了完全不同于商业片的模式,即让昆仑不作任何的解释,嘎然而止,对于光明这永远是个谜,就如同他对于自己生命的虚无的把握一样,而对于昆仑,倾城也成了他意识中永远追求的“王”。
其实这种不知不觉,又微微触及地表现手法在影片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地还是陈凯歌对于昆仑这一人物在思想意识上的转变的处理上,如果说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们会对昆仑的思想的突变感到莫名其妙,如此一个对主人衷心顺从的奴隶为什么就轻易地为了一个女人而多次违抗光明的命令?那么在看完了整部影片后就会发现这其实是陈凯歌的有意为之,导演设置了鬼狼对昆仑,昆仑又对光明讲述什么是速度的情节,(记不大清了大致是说)速度是白云飘飘,-------速度就像你不知道婴儿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齿,就像你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喜欢上了一个人。在悠扬的乐曲声和唯美的画面的隐隐流动中,陈凯歌既给了观众一个诗意得哲理得速度的印象,同时也稍稍触动了昆仑意识突变地原由--------无知无觉得爱情,也正是这种无知无觉的爱情才使得人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一种有知有觉的灵动与感触。昆仑是这样,观众也是这样。
此外影片在处理某些影像所承载的内容时似乎过于承重了,一个馒头却剥夺了无欢想要做一个好人的机会,这样的导致似乎过于牵强,同样也让无欢这个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复杂。假设要是将这个人物塑造成一个开始并没有显赫的公爵地位,没有出神入化的武功,而是在现世中遭受了种种的磨难,受尽了无数的玩弄与欺骗后终于造成了他残暴的几乎变态的性格,然后再摆出馒头------这一创伤的开始,那么这一馒头的影像所要传达的就不再是一种单薄的存在了。
结束了整部影片地观看,总有一个疑惑,倾城到底爱谁?影片的结局是昆仑穿上了黑袍,死而复生,带着倾城离开,显得极为仓促,反而更使得这一疑惑模糊了,难道只是为了简单地印证满神的预言,既然是这样,是不是还应该为光明增添死前一滴眼泪的特写呢。还是其它?
看《无极》也已经是一种视听地大享受乐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足够。 陈单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