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伊夫专栏专题 >正文

伊夫:风光不再的何止北京人艺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20:03 新浪娱乐

  长期以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观众心中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无论《茶馆》、《李白》还是于是之、英若诚,一直都被观众视为金字招牌。可惜,刚刚过了50周岁,就已经开始衰老,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习惯于莺歌燕舞的人们,尽管很久看不到北京人艺推出什么像样的剧目,但是,也绝对不敢设想它已经成为“一锅无法重煮的粥”这个严酷现实。然而,辞官两年半未果的
存昕
,终于不再附和着高唱“皇帝的新衣”,把人艺尴尬的现状暴露在公众面前了。

  曾几何时,“北影”、“人艺”、“青艺”和“儿艺”等文艺团体的名声是何等响亮?每个金字招牌下面都藏龙卧虎,有的诸多著名的艺术家、大明星和一长串赫赫有名的片名和剧目。然而,这些都已经是昨夜黄花。

  最近20年来,随着电视剧更能提供名利双收的机会,老艺术家或明星们,离退的离退、出走的出走,纷纷投入电视剧的怀抱,如今,北影改嫁中影集团;青艺更名改姓与人家合并;留下的北京人艺,除了王府井北街那座陈旧的剧场外,里边的明星们,则都四散在各地的电视剧摄制组里,金字招牌都已沦为空壳。

  奇怪的是,各文艺团体明明已经每况愈下,但“用红包换来的媒体赞扬和系统内豢养的专家和评论家却捧场”不断,往往给人造成一种虚假的繁荣景象。濮存昕说真话的勇气,源自于他对北京人艺的热爱和责任。

  作为一个肩负着“创造社会效益”这一良好愿望的文艺团体,曾经不必为创造“经济效益”考虑。但明星们可不能不再为自己的经济效益考虑了,人才无可挽回的大量流失,即使有好的剧本也无济于事。

  在国有剧院团面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危机的今天,门票价格却持续地水涨船高,普通百姓根本无力承受。剧场只能长期闲置,财政资源被极大地浪费。濮存昕揭开的不仅仅是北京人艺的锅盖,而国有剧院团整体生产停滞的钝化状态,已经到了不能再掩耳盗铃地步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