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北京消息3月19日晚,江苏省昆剧院的《1969·桃花扇》在北京演出首轮的最后一场,也是3天演出中惟一的一场“传承版”。
●齐世明文:何谓昆曲?“百戏之祖”是也。产生于600多年前,兴盛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原名“昆山腔”、“昆腔”,晚清以来称“昆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其浓缩了中国古典文学、歌舞、戏剧、美术乃至杂技等多种艺术成分,深刻影响
了京剧、越剧、川剧、湘剧等剧种。《桃花扇》者,何也?是清代孔尚任倾十年心血写出的历史大剧,借李香君、侯方域离合之情,尽写兴亡之感,连演数年,是昆曲的四大名剧之一。现当代曾数次搬上银幕,引“无数英雄”泪沾巾。
一个在2001年便被列入首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古老剧种,为何在北京首演竟曲终人不散?在清澈悠长的音乐中,迎着观众欣慰的目光能看到什么?“传承”二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脉心香,也是昆曲的脉动。历经600年岁月更替,这一“百戏之祖”能让今天的人们感受到超越时空的美丽,所倚者一为老一代的口传心授,一为下一代耳濡目染而生喜好。笔者尤为心仪的是,这一新版《桃花扇》的演员平均18岁,其中女主角李香君的扮演者16岁,扮演侯方域的19岁。青少年演员的演绎,往往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的眼睛。古老昆曲与流行文化,虽不无气质相悖之处,但二者调和之后也许更富迷人之魅力。
“传承”,又不啻是昆曲人之间的脉动。它更深一层的含义,也许在于“传播”。如何让红尘滚滚中欲望多多、兴趣多元的人们,特别是年轻观众走进剧院,来看看听听昆曲究竟为何物呢?酒好也怕巷子深。这离不开有效的推广手段。《桃花扇》在北京的圆满演出,让人们看到了这一“手段”的有效,接下来呢?据悉,《桃花扇》将走进上海、南京,并已同苏黎世艺术节等海外主流艺术节进行了接洽。
笔者以为,当年一出《十五贯》赋予昆曲以新的生命力,今日一部《桃花扇》如国色牡丹,虽天香袭人,但不可能振兴昆曲于一旦,然而它毕竟让昆曲人看到了当下之观众对这门古老艺术(说到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足够的尊重。透过这一尊重,我们窥见的恐怕不仅是中国曾有的文化繁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