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花儿乐队被指抄袭专题 >正文

新世纪周刊:关于花儿乐队的琐碎记忆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11:05 新世纪周刊

  花儿抄袭事件本来是一次无关道德的事件,但也正是这件事让人们忽然想起,原来他是个80后直到今天,北京音乐圈的“老炮儿”们还能回忆起当年第一次听到花儿乐队时的场景。

  1998年,时任麦田音乐企宣的付在酒吧里偶然看到几个十几岁的孩子在舞台上活蹦乱跳唱着一首《放学了》。尽管今天他已经不再愿意诉说当年的场景,但根据周围的人的回忆
,当时的付像在摇滚乐历史书中每一个经纪人发现一支伟大乐队时的情形一样,感觉像是打了鸡血,喋喋不休和每个他认识的人说花儿。一传十、十传百,1998年的北京音乐圈因为一个叫花儿的年轻乐队奔走相告。当时已经颇有成绩的超载乐队主唱高旗在台下看着这几个毛头小子的表演,用非常复杂的语气说:“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还傻乎乎的呢。”

  那一年,花儿乐队的成员确实都还是小屁孩儿,主唱大张伟才15岁,乐评人王小峰回忆说:“那个时候,大张伟还没有他手里的吉他高呢!”可就是这个15岁的大张伟以花儿乐队之名,震动了1998年的北京音乐圈。之后,媒体给了大张伟和花儿一个如雷贯耳的雅号“天才少年”,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发现花儿乐队的付辞去了他在麦田音乐的工作,自组新蜂音乐,专门制作花儿乐队的专辑。音乐圈的人都知道,这个新蜂其实就是新蜜蜂,英文New Bees,而中英文的谐音就任人想象了。当然,付在唱片公司的名字里也注入了他对花儿乐队的期许:新蜂,充满活力的群体;New Bees,做中国最牛的音乐。

  15岁的大张伟直到现在也其貌不扬,连他的名字也那么普通。可这些外在的普通无法掩盖他当年“天才少年”的本质与核心,他还是能用音乐镇住比他大上一倍的乐坛老炮儿们,并用音乐使得他们成为第一批花粉。

  生于1983的大张伟和他的某些同龄人一样,成名及早。同属80后春树萌发嫩芽都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了,到了80后满大街的开始成为现象的时候,花儿乐队已经让大多数人忘了他们原来也是80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大张伟和花儿乐队是第一批为大众关注的80后也不为过。

  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花儿乐队故事里的事的莫过于那个有着音乐理想主义色彩的前花儿经纪人付,只可惜,他们后来分道扬镳了。任凭周围的各路人马怎么打探,付也是“往事不要再提”的三缄其口的态度。我们只能从经历那个年代的音乐圈中的“老炮儿”们口中获得些只言片语的线索。

  众人无一例外的认可花儿乐队特别是大张伟当年的才华,除此之外我们已知的是,大张伟的家境并不是很好,这与人们普遍认为的80后蜜罐里长大的一代的印象有所差异。因此,大张伟的“天才少年”的美誉在周围人看来也就有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意味。但实际上,有消息人士指出,其实,小小少年驰骋乐坛八载有余,大张伟和其他花儿乐队的成员们远没有过上幸福生活。这与京城摇滚圈的大多数艺人的境遇相差无几,当然,更与局外人的凭空想象相距甚远。

  我们没有得到可靠的线索把花儿乐队与普遍意义上的80后一代一一对应,但从纷乱的信息中,我们可以还原花儿乐队特别是大张伟身上的某些特性。他有80后们具备的鲜明个性,自我、求异、鲜活、直接,这你从他的音乐中便可以清晰得到印证,如果缺了那些鲜明的个性作为主脉,他如何可以写出《放学了》《静止》《破灭》这样的歌呢,特别是在尚处花季的年龄里。而从花儿乐队与新蜂音乐后来的不欢而散直至对簿公堂的报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们身上所有的80后的另外一些特质,比如物质主义、无所顾忌、缺少苦难磨砺导致的缺乏耐力、一些急功近利、一些冷漠还有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1999年,我曾在天津为花儿组织一场小型音乐会。当时,花儿乐队尚在新蜂旗下,付带着这几个孩子从下午开始就调试音响、排练,付的严苛让我目睹了他对艺人的用心良苦。吉他、鼓、贝斯的音色,大张伟的嗓音,付把一个小型音乐会当成了录音室。花儿乐队的四个孩子象是面对他们的家长,在苛责中一点点把状态调到最佳。一面是对品质的追求,一面是孩子们特有的神情。那个时候,大张伟们确实还是孩子,那一年他不过16岁,可没办法,他的才华和他的选择让他从被称为“天才少年”的那一刻起就与同龄人渐行渐远了。我从大张伟的眼神里看出了矛盾、紧张。当然,当鼓声响起的一霎那,那眼神立即变成了兴奋。

  从那之后,我一直关注花儿乐队,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付。直到2006年的春天,我卷入了一场事先张扬的抄袭事件之中。花儿乐队加盟百代唱片之后,出版了两张专辑,大张伟创作的其中12首作品在网上被指涉嫌抄袭。我先是关注到他们面对公众时的言辞,诸如“人红是非多”的说法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在乐评人王小峰的博客上看到这些歌曲的链接,一一下载认真对比后,我震惊了。我邀请钢琴家晨琪对涉嫌曲目进行鉴定的工作,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一时的热门

娱乐新闻。之后,大张伟在百代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新浪网举行视频说明会,大张伟的表现让我再一次震惊,看完视频的霎那,我脑子里闪现出1999年天津的小型音乐会上活跃、率性、认真的大张伟。几年而已,判若两人。

  花儿抄袭事件本来是一次无关道德的事件,但也正是这件事让人们忽然想起,原来他是个80后。当然,新一代“花蜜”(“花粉”升级版)的非理性言辞也以旁证的姿态印证了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微词。问题被提了出来,花儿怎么了,大张伟怎么了,80后怎么了,他们这代人还有没有底线,他们是不是如同他们的前辈所预言的那样,成为“无底线一代”?

  无论怎样,作为第一代“花粉”,我还是希望花儿乐队能痛定思痛,从抄袭事件中找到问题的根源。我相信,只要他们对抄袭事件有了清醒的认识,伤仲永的悲剧就不会在他们身上再现,花儿再次开放也是迟早的事。反之,花儿的凋落也将是命中注定的。

  这和我们对80后的预期大体相同,每个80后都是待放的花儿,能否开放,还是夭折,在代际的共性之外,还有个体的磨砺。一代人的错与对,在你身上又将怎样着色呢?平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11,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