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爵杀人的时候我还是个大孩子,那个假期结束后我回到学校,突然发现同学在客客气气之余,互相对视的目光总是有些异样。似乎每一个人都在警惕着身边隐藏的危机。可是,我想不通像我这般温顺的人怎么可能在怀里揣两把板斧?
今天,这一幕似乎又重新出现,当然已经不涉及到性命之忧。只是我们面对任何一个歌手的时候,总是揣测一下他有没有抄袭,也给他一个异样的眼神。
花儿乐队、高晓松(blog),然后又是周笔畅(blog),那些电视剧中的的片头片尾、主题、插曲就更不用说了。抄袭的、套用的、模仿的,霎时间竟然十分热闹。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只是对于这个世界,我们突然失去了信任。
抄袭自然是应该杜绝的,但是让圈子如此风声鹤唳,人心惶惶。毕竟不是一件好事。炒一炒官司,可以让众人瞩目,但是天天沉溺其中,谁来创造好的歌曲,又有谁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娱乐大众的“事业”当中去?
当然,我们也看得很清楚,很多事情吵闹几声势必会重新归于沉寂,只是,一场喧嚣往往会让人变得狂热,从而产生不把天下事抖搂完毕誓不罢休的干劲。投机和揭露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之下往往会变成大众生活的某种习惯。然而把所有的事情做到使人呕吐终究不是一件好事情。
当模仿停留在学习的心态上,依然值得鼓励,如同我们恋慕易安的婉约,稼轩的豪放,以及老庄的淡泊。其实,各种的模仿秀,大都是浮于表面的抄袭,而歌曲,以及其他艺术创作的雷同则是另外一个层次上的事情了。
因而,分寸需要很好地掌握。
所谓———度以下,无所不为,度以上,谨慎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