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故事》或许正如歌中所唱“在美国生活无限好”,接受它就妙不可言,不接受则与你无关。
《西区故事》
时间:5月7日———10日
剧场:北展剧场
相对于近两年北京舞台上演的其他经典音乐剧来说,本次国际演出季的开幕戏《西区故事》的团队是比较齐整的,至少不再是简装版巡演团。不说别的,近30人的现场乐队便更能契合现场演出,对于情感的渲染也更强烈。乐队指挥又是这个版本创作队伍的音乐总监,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乐队的品质。这样,北京的观众终于可以观赏一场未缩水的经典音乐剧了。
《西区故事》的情节脱胎于莎士比亚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一俟登上百老汇的舞台,这个现代版的《罗》剧便彻底美国化了。考究莎剧,通常认为蒙太古与凯普莱特家族的累世冤仇展现出了中世纪意大利小城邦的社会秩序。再看《西区故事》,其中的帮派争斗则显得年轻了许多。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年轻人有使不完的力气无处发泄,于是他们拉帮结派玩起了黑社会游戏。如果说“鲨鱼帮”的成立带有外国移民自保初衷的话,由本土小青年组成的“喷气机帮”则游戏性更强。在他们狭窄的视野和未开的心智看来,够帅够酷的行事规矩其实只是庸俗动作片的过时噱头。这种年轻人的小帮派在任何国家都司空见惯,但也各有其民族特色:在中国他们被第六代导演渲染成了县城里的惯偷和胡同里的自行车追逐,在百老汇他们就是打着响指的夹克仔。背景变化了的莎翁故事就此变得十足美国味起来。
看着舞台上的夹克仔们甩着肩膀横行无忌,挥舞小刀逞英雄,笔者仿佛看到了他们白色紧身背心勾勒出来的肌肉线条,和开领处暴露的胸毛,也似乎隐隐地闻到了混合着汗臭的古龙水气味。
与该剧情节、人物相匹配的是其独特的歌曲音乐。说它独特是因为在笔者非专业的耳朵听来,《西区故事》的音乐并不悦耳,这是观赏演出前始料未及的。诚然,演出中我们记住了《在某处》、《今夜》,由于活泼的舞蹈编排,也对《美国人》和《嗨,克拉普克》印象深刻,然而剧中更多的唱段却难以让观众记住,或给人以朗朗上口的乐感。它们带着浓重的爵士味道,很多降八度的低回段落甚至缺乏通常意义上的旋律感。
然而,当欣赏演员们在演绎这些唱段精湛的声音控制时,我们又不得不认同这一切都是有意为之的。或许是古典音乐大师伯恩斯坦的过分艰深?或者是着意以“不入调”的旋律与不入流的人物相配?或者是纯粹百老汇味道的音乐歌曲不适合自己的口味?作为非专业音乐剧观众,笔者看过演出生出了若干个猜测,却不敢断言一个答案,总之感到不那么十分熨帖,而想得多了又有些疲惫。
或许正如歌中所唱“在美国生活无限好”,接受它就妙不可言,不接受则与你无关。
□十一(北京剧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