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Red Hot Chili Peppers:Stadium Arcadium
推荐指数:★★★
国内乐迷亲切的给了Red Hot Chili Peppers一个中文名字,红辣椒——可不是每支国外乐队都能有这种待遇,那必须得是受到相当广泛中国人民的爱戴才有这资格。Red Hot
Chili Peppers应该是我最早接触到的美国摇滚。那会大概我还在上初中,当别的小孩还在听什么后街男孩时,我就听上红辣椒了,那在当时来讲应该算是件相当拉风的事——红辣椒的摇滚不知道要比那些幼齿娘娘腔儿们的小情歌爷们儿多少,尽管和珍珠酱(Pearl Jam)比起来它尚显得十分流行不够摇滚,但这也正是红辣椒招人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摇滚乐做的太通俗易懂了。Red Hot Chili Peppers成立于1983年,在这四支老乐队中位居第二,在近20年来的另类摇滚/疯克金属界是绝对的鼻祖级乐队,成为国内一大批摇滚青年的启蒙乐队。红辣椒从来不乏经典作品,比如1991年的Blood Sugar Sex Magik,再比如2000年的By The Way。和上张专辑时隔四年,Red Hot Chili Peppers于今年5月9日推出了乐队成立以来的第9张录音室专辑Stadium Arcadium。这个貌似有点上了年纪的辣椒到底能不能在这个闷热的夏天继续辣下去呢?
值得一提的是,Stadium Arcadium是一张双张CD专辑,Jupiter和Mars,共有28首歌,长达两个多小时。尤其在今天这个传统CD正在向数字音乐转轨的年月,发行双张CD确实是件有点奢侈外加吃力不讨好的事。不过谁让人家Red Hot Chili Peppers大牌呢,出个双张又算得了什么。这么多年来,红辣椒的歌无非就是那些主题:喝大酒,磕大药,永远不会缺最靓的妞儿,加利福尼亚就是那么一个让你随时醒来都能发现自己躺在一片金色沙滩上眼前就是望不到边际的海平面的人间天堂。至于音乐本身,听听那些旋律,这些年来始终不过就是那几个和弦,不管那具体是那门子摇滚,总之是没大变出过什么特让人惊艳的花样,从来都让人听着挺舒服,可听多了就会觉得都是一个样。乐队此次绝对有意将这张Stadium Arcadium作成一张向过往23年时光致敬的专辑——当然,红辣椒是绝对有这个资格和资力干这件有点矫情的事。Stadium Arcadium就像一名资深导游,带着每个听者在这两个多小时内游览Red Hot Chili Peppers各个时期的各个形态,类似一种故地重游,东西都是似曾相识的:那些充满加洲阳光的,时不时加些疯克元素的中速流行摇滚小调。所以,我更倾向于把Stadium Arcadium看成是一张变相的精选专辑,尽管它貌似是由一堆全新作品组成的。
这张专辑所表现出来的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红辣椒,熟的甚至让人不免觉得有些单调和平淡。然而这种乏味并不是因为音乐不好听——每首歌都没有任何让人不舒服的地方,Groove还是那么给劲,Solo依旧不减当年勇。而仅仅是因为它已经在同一水平保持了太长时间,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平淡的苍白的机械化模式,丧失了最开始刺激我们听觉味蕾的魅力,每一个变化都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那个曾经神奇的Rick Rubin对此又能做什么又做了什么?他没能照亮这个灰头土脸老气横秋的局面,甚至没能发明一丁半点新鲜东西。吉他的弹法,各种Riff,solo出现的地方,人声处理,基本骨架旋律……一切都不过是在炒剩饭——幸亏在此之前这盘饭还算是比较美味的。再讨巧的但一成不变的东西最后都会变成可怜的大俗套,这话放他们身上再合适不过。善于缔造经典的Rick Rubin在此只是完成了一个组装的过程,而基本没什么创作可言。真可惜这帮老家伙已经无法再辣下去,真可惜这不是张真正的精选专辑。
尽管Stadium Arcadium是张貌似精选、缺乏新意整体平庸的专辑,然而正如我前面所说:这个双张里几乎每首歌都很好听,都特别“红辣椒”——Red Hot Chili Peppers本来就象征着一种无比巨大的吸收和包容精神,他们可以借鉴从David Bowie到Kurt Cobain之间发生过的任何风格元素。甚至这次我不经意间又听到了几声酷似Joy Division的叫唤。这就注定了红辣椒必然是流行的是不会难听的是平易近人的。然而它同时也像大M或KFC里出售的那些垃圾食品,每样都不难吃可每样都没什么营养,仅供人们速速的消化然后速速的排出体外,绝对甭指望有谁拿你当精神食粮。而且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这么多年来,汉堡包出了一种又一种,可永远都是那一个味儿,只不过名字不一样罢了。这种变化,又有谁会在乎呢?
Sonic Youth:Rather Ripped
推荐指数:★★★★★
音速青年——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他们应该是这四支乐队中最年轻的一支,可实际上他们确是最有年头的。Sonic Youth成立于1981年的纽约,从一开始便致力于传统摇滚的改良,以“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乐队为蓝本,将噪音艺术与传统摇滚相融合,不拘泥任何形式的独创了纽约噪音摇滚,成为了一支先锋后朋的生力军。在高中时第一次听到Sonic Youth,当时就觉得他们太酷了。其实Sonic Youth并不十分摇滚,尽管他们的东西还是源于硬核朋克、后朋克和无浪潮。由于他们的酷劲,同时代的任何一支老牌摇滚乐队和他们一比起来都会显得土气很多。Sonic Youth的先锋气质十分迷人,而这种迷人恰恰建立在一种平易近人的基础上。他们赋予了传统老摇滚一些不一样的内容,营造出一种全新的音景模型。Sonic Youth比普通的老摇滚要实验些,又比纯先锋噪音好听容易接受。无疑Sonic Youth在这四支老牌乐队中是最酷的,老道的酷就是他们的一件法宝。继2002年的Murray Street,今年6月13日,Sonic Youth推出了全新专辑Rather Ripped。酷,一如既往的酷,与时俱进的酷。
Sonic Youth这些年来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那个特别神奇的Jim O'Rourke单飞了,Thurston Moore(吉他手/主唱)和Kim Gordon(贝司手/主唱)结婚了。Jim O'Rourke是在完成上两张专辑Murray Street后Sonic Nurse后撤伙的,这本来挺让人担心Sonic Youth会不会就此失去了很可观一部分“耍酷”的能力,然而这张Rather Ripped彻底粉碎了这种担心。他依旧是那个你所最为熟悉最渴望听到的音速青年:那独特而给劲的编曲,那些碎裂的、跌宕起伏的Riff和独特的回授,还有Moore那有如洞空和Gordon性感嘶哑的人声部分,这一切都特别酷。另类摇滚的,后朋的,噪音的,实验的,这一切都被搅和在一起,貌似乱七八糟的,可结果却是每一首歌都能制造高潮。
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找点遗憾,那只能说这张专辑做的有些老范儿,过于四平八稳了。尽管吉他还是那么弹的,鼓点还是打的,可是Sonic Youth毕竟不再是25年前的那个“青年”了。他们的年龄在音乐中被一点点暗示出来,人声的苍老,以及一些明显能听出来刻意安排而不是情之所致的高潮片段——一切都稳稳当当的,没什么特别出乎意料的“灾难”爆发。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完全的坏事,我们完全可以为这种成熟的品质而叫好,那些上蹿下跳的青少年朋克毕竟已经是旧黄历了。
Rather Ripped以“Reena”开始。小调吉他riff,中速节奏开场,Gordon那嘶哑的、带有几分爷们儿般狂野的声音马上介入,你会听到她在仿佛充满向往的有点费力的喊了好几遍“You keep me coming home again”,中途一小段连滚带爬急速冲撞的riff特别过瘾;第2首“Incinerate”换Moore上场——夫妻俩的声音其实并没差多少。这应该算是这张专辑中最中规中矩的一首老摇滚作品,而且带着几分无奈和妥协的暖意,呈现出时而上爬时而下滑的颠簸感,和1988年的经典专辑Daydream Nation中的“Teen Age Riot”颇为形似;接下来的一首“Do You Believe in Rapture”依旧由Moore演出,轻柔安详的一首歌,而却又充满了怀疑的情绪;第4首“Sleepin' Around”则以一段噪音配鼓点瞬间便划破了上一首的软绵绵,这是一首很给劲的歌,中间部分的一段失真噪音惊艳十分,以及紧接其后Moore和Ranaldo的吉他和Steve Shelley的鼓之间配合的狂飙绝对会让人听飞,简直酷到家了;第5首“What A Waste”又换Gordon上场,这回你会听到她绝对愤怒野性的一面;之后的“Jams Run Free”没有了狂躁,你会听到Gordon像说话一样的低音部分和气喘吁吁的高音,还有将近一半时间的纯器乐;第7首“Rats”是由另一名吉他手Lee Ranaldo演唱的——这也是Sonic Youth的一大特色,乐队里几乎人人都能当vocal。一个很后朋味道的开头,Ranaldo有着念诗一样的语气,只可惜他的声音不够狠。整首歌在背景中不断的穿插着尖锐的噪音;第8首由Gordon 演绎的“Turquoise Boy”亮点依旧是在器乐部分,千万不要被它开始时的平淡就此忽略了整支作品,中段部分是相当“有料”的;接下来的“Lights Out”和“The Neutral”则是两首比较平庸的作品;整张专辑最大的亮点就在第11首“Pink Steam”。前47秒先是一个轻柔甜美的过门儿,紧接着便起一段黑暗色调的吉他Riff,开始了后摇作品中蓄积能量的部分,力量逐渐加强,视野逐渐开阔明亮,并在5分钟以后介入人声——整体呈现出标准后摇滚的形态,而且在情绪的收张上很是到位,真可谓这张专辑中最大的一个惊喜;最后一首“Or”中沉闷、凝重、由远及近的鼓点配上Moore的低语,就仿佛大雨将至前的躁动,当听到Moore说到“Where are you going next/What comes first/The music’s over”时,又觉得格外意味深长,而最后一切就如同撒了气般,匆匆的戛然而止。
Sonic Youth的此次回归应该算是四支老牌摇滚中最有技术含量的也是最让人心动的——无论是那些当年的摇滚中年们还是今天的摇滚青年们,大概都会或多或少的被这种恰倒好处的先锋但决不艰涩的魅力所打动。不论如何,眼前的这个“青年”已经不再是1988年Daydream Nation的那个真正的青年了。可谁说老树开出来的就一定得是残花败柳?音速青年,请一直酷下去吧!尖儿/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