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留神音乐节多起来啦。在北京,除了传统的迷笛音乐节,又多了一个北京流行音乐节——成功搞到第二届,就基本足以变成一个一年一度的例牌大节。迷笛立足本土,更具草根精神,而北京流行音乐节标榜国际,大牌兮兮。二者交相辉映,乐迷福气。
虽名为“流行音乐节”,其实估计是因为“摇滚音乐节”听上去还有点吓人不便审批,所以打上“流行”的旗号,然而摇滚本来就是青年流行文化。总之,崔健所说的“重型消
费”、“大功率娱乐”时代开始来临,摇滚露天音乐节的市场开始形成。国庆黄金周期间南北还将各有一个长达6天的露天摇滚音乐节,在北京石景山的雕塑公园,据说将有七八十支乐队狂欢,不过迄今没有正式宣布,估计有问题,而广州增城的“中国摇滚大会”由于是当地政府主办、广东电视台承办,早已铁板钉钉各就各位。
北京流行音乐节日后必将壮大发展功德无量,但眼下它更像是由一场场演出杂七杂八拼凑而成,缺乏一气呵成的整体感,比如第一天看起来其他全部乐队都只是来给Placebo暖场的。中国乐队与国际大牌音乐实力与演出设备规格相差悬殊。
这种露天摇滚音乐节在中国方兴未艾可歌可泣再接再厉,但与国外著名音乐节相比尚相距十万八千里。不仅仅是音乐质量和制作水准的差距,还有节日氛围的欠缺。中国的音乐节不只差在音乐,更要命的是,它还不大像一个“节”。
北京流行音乐节门票划分开贵宾区和普通区。结果是意料之中的:贵宾区人数有限,乐队演出时,就只好面对离舞台最近的稀稀拉拉的人群,而群情沸腾的大多数乐迷,只能被栏杆和武警保安远远地挡在后面望穿秋水。更搞笑的是贵宾席不单有座位还有丰盛的自助餐,露天音乐节应有的平等气氛被破坏了。据说Placebo登台前曾与主办方交涉,强烈要求把后面的观众放进来,当然这种破坏等级秩序的无理要求遭到我方的拒绝。
这样的音乐节或许好听,好看,但却不大好玩,它没能营造一种青年亚文化狂欢的气氛。迷笛音乐节尽管乐队鱼龙混杂,音响制作也总是硬伤,但好玩就好玩在有一股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野劲儿,我指的远不只是乐队,更是说乐迷——一个成功的音乐节应该让乐迷觉得这也是他自个儿的舞台。与迷笛相比,北京流行音乐节实在太单调了,看不到多少奇装怪头的酷人,更没有打口卖,没几个帐篷,没人玩Pogo,没人玩人浪……有一次迷笛音乐节赫租房带儿子去看并布置了作文,结果这赫哥们在不亦乐乎饱览形形色色奇装异服怪发后回家写作文果然妙笔生花。假如他那天去看朝阳公园的音乐节,估计都交不出作业。在那儿你除了看演出,惟一可干的似乎就是发短信。贵宾在前面大吃寿司,穷鬼在后面狂嚼三明治,在贵宾区,你会以为参加的是一个社交派对。当然主办方肯定有苦衷,有关领导能允许在音乐节上卖啤酒就不错了。
好在增城的“中国摇滚大会”其实正式名号是“首届增城中国啤酒摇滚狂欢节暨新塘第五届牛仔服装节”,卖啤酒和牛仔裤变得和摇滚一样要紧,主办方甚至还要在摇滚演出前在另一舞台搞马戏和时装表演,同时还有极限运动和涂鸦,据说还要搞摇滚商品集市。更“扯淡”的是在每晚演出前都有一位诗人先出来朗诵——诗歌为摇滚打头阵。光看策划,这堪称有史以来最乱七八糟七荤八素的音乐节。
然而,中国的摇滚音乐节在与国际接轨、在提升音乐品位的同时,还是应该向庙会看齐。
-张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