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早就该重拍了,文学经典从来都是影视创作的金矿,对待它,我们的影视工作者太谨慎太犹豫。
看看别人是怎么对待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被改编过不下一百遍,每年,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版本的《哈姆雷特》问世,它们当中绝大多数很平庸,但却让一代一代的年轻观众了解了这部传世之作。
名著可以不朽,但明星会过时,会被人遗忘。现在30岁以下的观众有几个知道劳伦斯·奥利弗是谁?但他们中的很多人看过伊桑·霍克主演的纽约枪战版《哈姆雷特》。重拍名著的意义之一就是影象上的更新和升级,而重拍的过程也是一个时代创作风格、审美趣味和民意心态的折射。
1944年,著名导演卜万仓将《红楼梦》拍成电影,动用了当时最红的电影明星,周璇扮演林黛玉,袁美云反串贾宝玉,王丹凤扮演薛宝钗。可以想象这些角色的美,而周璇凄苦的与黛玉暗和的身世在后来的明星中也不大可能出现。
1960年内地越剧版《红楼梦》由著名的越剧搭档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留下很多动听的唱段,也成为两位艺术家在那个动荡年代的人生转折点。
70年代香港邵氏公司重拍《红楼梦》,本来想让林青霞演黛玉,张艾嘉演宝玉,但林青霞比张艾嘉高半头,最后两人角色互换,造就了银幕上最成功的宝玉,也开创了林青霞反串的先河。
在内地87版电视剧《红楼梦》之前,还有一些版本的《红楼梦》改编片,它们留给我们的已经不是作品本身的成败,而是一些复杂的记忆。内地戏曲版《红楼二尤》走的是阶级斗争为纲的思路,77年香港人拍“三级片”《红楼春上春》,扮演宝哥哥的是第一次演电影的张国荣。75年香港无线拍电视剧《红楼梦》,年轻的周润发扮演一个小角色,男一号宝玉由刘晓庆的前男友伍卫国扮演。周星驰喜剧中的傻大姐毛舜筠也演过黛玉,那是1977年。
87版《红楼梦》是一次国家行为,几十位红学家参与剧本创作,从全国各地挑出来的漂亮女孩集中培训学《红楼梦》原著,那个时代中国影视创作态度上的精益求精和手法上的陈旧落后都在戏里有所体现。同时期北京电影制片场拍摄的六集电影,虽然启用了更有名的演员,但在观众心中的位置无法跟电视剧相提并论。
这次《红楼梦》的重拍,出现了“海选”和“网络报名”等新概念,据说还会有电脑特技,各类意见中有关注的也有冷嘲热讽的,不管怎么样,这个版本都不会是最后一版《红楼梦》。
多年前看一个关于古董收藏的电视节目,一个收藏家拿着个小瓷碗说,人们都认为这东西只是个物件,我们是人,比它高级,但其实,每一个拿过它见过它的人都是过客,几百年了,人一代一代地没了,它还在,是它见证着我们。
《红楼梦》也一样。曹雪芹的原著见证着不同时代对它的理解和演绎,再糟糕的版本也糟蹋不了它,再完美的诠释也取代不了它。如果重新改编没有意义,那么曾经活过的林黛玉将是一个男人。梅兰芳。他是我能查到的最早将《红楼梦》改编成文艺作品的人。那已经是将近100年前的事了,看到过梅兰芳版林黛玉的人现在都很难找到了。
没人能成为《红楼梦》终结者。卓别灵/文(作者为著名影评人,《三联生活周刊》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