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的灰:《凤凰社》一场意料之外的狂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11:23 新浪娱乐
今年夏天真是哈利波特迷的狂欢之夏:七月,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集《哈利波特与死圣》隆重推出;一个月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第五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也胜利登场。当然,一个大受欢迎的系列的正式终结,不免让人在兴奋之余略有失落感,好在还有电影,给我们更多的幻想与指望。 《凤凰社》的原著公认为《哈利波特》系列中最为沉闷压抑的一部,读来几乎郁结在胸,意外的是,电影的气氛却有很大不同,更加轻松而颇具娱乐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比原著与上下两集的衔接更加协调。原本抱着被郁闷死的心理准备坐进电影院的我,甚至在片名出现,熟悉的主题音乐响起的一瞬,立即感受到了“星战”迷们在看到每集片头第一幕,那个标志性的斜拉字幕时的喜悦:那意味着,老朋友又来了,又一场狂欢开始了。 一切都那么熟悉,又是全然新鲜:丹尼尔,我们的小哈利,回来了,他又长大了好多,已经不是我们初见时那个圆圆脸的可爱小男孩,但是仿佛上天眷顾,他在其他同龄演员中始终是变化不太明显的一个,个子没有过高,身材没有走形,尤其那双眼睛,依然保持着孩童的清澈与纯真。《凤凰社》中的哈利波特,个性也成长了许多,开始了青春期的叛逆与独有的烦恼,但是电影中并没有太深刻地挖掘这些烦恼,他的倔强,莽撞和偶尔的急躁,都很有分寸,让观众容易接受。他在这一集里,是一个明显地迈入成熟的大男孩,已经能够率领他的团队面对敌人,虽然他仍然有他的稚嫩,间接地导致了唯一一位亲人的离开。 或许是因为电影能够表达的内容实在有限吧,不能深入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罗恩和赫敏做级长、魁地奇比赛等段落都被删除,连斯内普传递消息使凤凰社及时赶到魔法部挽救哈利这样的重要情节都没有交代,乌姆里奇攻破邓不利多军竟然以炸开墙壁这样不合魔法世界规则的场面出现,还有,哈利对张秋与金妮两个人的爱情变迁,在这样一部以讲故事,以眩目特技为主的影片里,并没有给予细腻的刻划:哈利与张秋的初恋,被改编为以张秋服了吐真剂之后出卖邓不利多军而终结;对金妮的好感,则是完全没有描写,只有金妮在邓不利多军训练时的出色表现,略微暗示了一下这个小姑娘的不同寻常。哈利与邓不利多之间的情感,是一条非常复杂的线索,在看到电影之前,几乎让人担心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但是影片之中,也只是以邓不利多一句“我以为让你远离我就可以减少危险”做了简短的解释。 但是作为电影,一种与文字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哈利波特之凤凰社》在对原著做出浓缩和改编的同时,也非常充分地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乌姆里奇在霍格沃兹横行霸道的情节,电影中不是逐一铺排,而是设计为音乐伴奏下的快节奏剪切,简洁而诙谐地表达了这位“高级调查官”的丑态。弗雷德与乔治兄弟的潇洒退学,是原著中最为激动人心的一个片段,片中也做了着力刻划,佐以壮丽的配乐和目不暇接的灿烂烟花,直把这一幕渲染得一如一个辉煌的庆典。片尾凤凰社与食死徒大战一场,拍得气势磅礴,手法干净利落,杂而不乱,有别于小哈利们的幼稚魔咒而展示了成熟绚烂的魔咒世界,也为影片营造了高潮。全片看下来几乎是毫无冷场,精彩迭出的段落,令人在两个多小时观影过后依然有意犹未尽之感。好莱坞全球第一的CG制作水准在这部电影中又一次得到了充分体现,影片从头至尾洋溢着逼真的魔法氛围,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有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特技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夜骐、摄魂怪、马人、精灵等等全都栩栩如生。这也让人不得不感叹《哈利波特》之生逢其时:这一类电影的成功,缺乏了技术的支持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看看《指环王》诞生多少年才成功搬上银幕,而我们那想象力毫不逊色的巨著《西游记》,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充分体现原著魅力的影视版本。 当然,编导的智慧和演员的演绎,在电影事业中永远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曾有人说,《哈利波特》选成年演员时,就像给英国知名演员点名一样,此言不虚。《哈利波特》中的小演员颇有稚嫩之处,主要还是以本色夺人,但是几位成年演员扮演的配角,真是几乎个个精妙,可圈可点。加里奥德曼扮演的小天狼星在本片中是最后一次登场,他的死不知引发了多少哈利波特迷的伤感、悲痛甚至怨愤,其实加里奥德曼本人比小天狼星老太多了,但是依然充分表达出这个浪子的潇洒,不羁,优雅,高贵,一颦一笑令人着迷,最终在决战中倒下的时候,真让人有扼腕痛惜之感,更让人对哈利成年后居然忘了用教父的名字给孩子命名而忿忿不平。据我个人看来,若不是作者罗琳坚持要求演员必须是英国籍,在小天狼星这个角色上能与加里奥德曼一拼高下的可能还有一位强尼戴普,这位惯演不羁浪子的优秀影人,会如何演绎这个万众瞩目的角色,也真是很引人遐想呢。 再说另一个重要角色斯内普,恐怕就是除了艾伦里克曼不做第二人想了,他在《凤凰社》这一集中登场不多,但是照旧全身是戏,言行举止充满个性,尤其是往往以一个极端冷漠的表情带出强烈的幽默感,例如全场观众笑得最厉害的那句“不明白”,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联想到刚刚出版的《哈利波特之死圣》大结局,斯内普教授壮烈牺牲的那一幕,如果依然保证艾伦里克曼来演绎,一定堪称经典,但是这个“如果”有多大可能性能实现呢,等到《死圣》拍成电影的时候,艾伦里克曼都快七十了吧……不过也难说,如今的艾伦里克曼以六十岁高龄扮演一个四十左右岁的中年人,也几乎是毫无破绽呢。 海格和麦格等几位教授的演绎,也都是一如既往地出色,扮演特里劳妮教授的艾玛汤普森不愧是英国才女级演员,寥寥几个镜头,也依旧那么传神,那个虚怯,软弱,又颇为神经质的占卜学教授,简直是跃然银幕之上。伏地魔、卢修斯马尔福等几个反角,都延续了前几集的精彩表演。令人略感失望的反而是我们的重量级人物,邓不利多大校长,我个人始终觉得迈克尔甘本不如前两集的理查德哈里斯,这位“继任”校长气质不够优雅,风度不够沉稳,举止不够大方,神情不够威严,他可能比理查德哈里斯更接近一些原著中那位稍有些“无厘头”的邓不利多,但是邓不利多更加突出的特点,那份于无声处笼罩全场的气势,令人信赖、向往和宁静的力量,在他身上不大看得出来。本集《凤凰社》中魔法部审判哈利波特一幕,邓不利多突然以证人身份出现,本来应该是何等震撼的场面,但是迈克尔甘本的表现,叹,真是让人更加怀念已在天堂安居的理查德哈里斯。 这样的生死更迭,新老交替,也是人生中至为普通的现象之一吧。就算在《哈利波特》原著中,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伴随我们到终点呢,君不见海德薇去了,多比去了,疯眼汉去了,卢平去了,唐克斯去了,最最可爱的韦斯莱家双胞胎,也永远不能在一起了……到下一集《哈利波特》电影中,又不知谁会离开我们了:电影拍摄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演员成长的速度,老演员们越来越老,扮演相同的角色越来越勉为其难;小演员们迅速长大,越来越难以掩饰成熟的生理和心理,我们的哈利,我们的罗恩,我们的赫敏,是否能够陪我们走到最后呢? 或许,这也是《哈利波特》的独特魅力吧,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都与我们一起成长,不断给我们以期盼和幻想,惊喜或失望,那个头上长着伤疤的小男孩,已经成为无数人生命中的伙伴,他的生动真实,使电影和原著都变成了载体,换不换演员并不重要,他的梦想与奋斗,只与我们的心灵有关。的灰/文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