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然:“A级电影节”其实只是一个名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00:25  新浪娱乐

  “A级电影节”其实只是一个名号

  08年进入第十一个年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曾经和威尼斯、戛纳、柏林、东京等地的十二个国际影展一样贵为FIAPF(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ilm Producers Associations,即“国际制片人联盟协会”)的A级国际电影节。以往,每逢上海国际影展季(恰是初夏戛纳之后、金秋威尼斯之前的时节),国内外媒体往往针对该电影节是否已经达到“A级”之标准争论迭出。近几年,FIAPF逐渐摒弃了“A级电影节”一说,把上海国际影展等放入被该组织认可的“竞赛性的剧情片国际影展”(Competitive Feature Film Festivals)单元以作区分。

  话说回来,“A级”好似一个江湖名号,影展自身是否实力过人,各方职业或者非职业的亲历者皆有公断。也许人们可以制定某些“标准”来统一衡量工业意义上的电影节,如FIAPF在它的官方网页中对国际电影节明确提出七条“标准”(从影展资源、本土电影工业的参与到胶片保险、影展刊物的出版等等一应俱全);然而从文化上来说,一项作为传统的、力顶千钧的电影节是永远不能被量化的,自然它的重量级别也不完全以主办方的意志为转移——国际影展讲求的是众声喧哗的力场,这种“力”的凝结不止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玄妙,它需要的是一种充满地气的影迷文化,岂是一朝一夕之力所能成就?!很大程度上,好影展所昭示的亦是本地区、本国、本地电影文化与产业的自我定位和野心。

  记得一年前有媒体学者笑称,道若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办得有模有样,他们便不用年年前往釜山这个渔村赶集,我本以为这是真知灼见——事实远非如此,1996年九月创办的釜山国际电影节在十几年内飞速发展,08年才走到第十二届,影展已经在主席金东虎的领导下以一种极具包容和主动出击、勇于挑战的姿态一跃成为亚洲地区领袖,其国际身份俨然已经超越1985年创办的东京国际影展(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简称TIFF),甚至盖过了号称是其模仿范本的香港国际电影节(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简称HKIFF,创立于1977年,在亚太地区久负盛名)。他们的金浪潮奖(New Currents Award)创立以来,慧眼独具;其釜山电影推广计划(Pusan Promotion Plan,简称PPP项目)对不少亚洲独立新人多有扶持,不只是东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和泰国独立电影也多从韩国走向世界级殿堂。凡此种种,都不由得让人对“渔村”心生向往,每年九月的釜山已必然是世界影人、影迷关注亚洲电影的火热阵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