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然:上海电影节不能沾沾自喜 不然会走向平庸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00:25 新浪娱乐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不足 反观上海国际电影节,令人不满的不只是并未明显改善的组织管理(去年意外频出的字幕翻译、影片放映后问答单元有少许改进),或是排片上的柳暗花明、始乱终弃(有关《东邪西毒()》的放映时段一再修改,网上售票忽有忽无),单元设置的大刀阔斧(其中如“环保——绿色电影”等单元的影片组合颇为尴尬)……明格拉的意外故去固然令人感叹上海电影节的命运多舛,王家卫的深情承诺和所谓国际级的评审团阵容固然值得向世人炫耀,然而这个电影节自身是否已经步入成熟期?若想给一个公允的答案,非常艰难。 电影节之间的竞争不止在红地毯的星光闪烁,这不是成熟影展的终极指向——大多数国际电影节也通过设立竞赛奖项(如各大电影节的竞赛单元)和前期、后期制作基金(如鹿特丹电影节的“休伯·巴尔斯基金/Hubert Bals Fund”)吸引年轻而富才华的电影制作者,发现和鼓励新的电影语言和人文视野,并且期待在这样的探索中定位自我,且通过努力培育属于自己的多样化、包容而数量众多的电影节观众和在地影迷。由此看来,上海国际电影节需要标榜的本不需要是其红地毯的豪华及其开幕式的盛大,需要被强调的应该是以下问题:金爵奖的竞赛影片究竟成色何如(其中包括几部世界首映或者亚洲首映的作品)?亚洲新人奖份量有多重?“金爵论坛”有何收益?各色“高桌”、“圆桌”、“大师班”又是否徒有虚名? 如若上海国际电影节还在为自己波澜不惊的“中国电影项目创投”沾沾自喜,或为追赶时尚的“环保”主题少许得意,它却忘记在这场盛宴的华丽喧嚣背后,它早已失去了自己的一把声音、一种身份。书写在08年电影节新闻稿中的很多口号式的纲领不能掩盖影展自身的缺陷,例如它必须面对这样一些现实,它是一场没有相当数量固定影迷和依托在地电影文化的电影节,是一场以国家意志驾驭艺术意志的电影节,也是一场年复一年催生而年复一年重复平庸的电影节。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电影节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