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顶之灾》:不再高超的惊悚表现手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20:42  新浪娱乐
《灭顶之灾》:不再高超的惊悚表现手段

细节烘托惊悚的手法被大量血腥镜头所取代

  第三,不再高超的惊悚表现手段。

  若是你还想欣赏索亚马兰那种艺术式的惊悚表现手法,那你肯定要失望了。前面我提过,以前的作品中索亚马兰镜头下的恐怖效果不靠实物,而更多借助于镜头的调度和精心的构图。不过这些在《灭顶之灾》中通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相当直白的血腥描绘,不断重复的暴力画面,甚至还有堪称和《死神来了》叫板的自杀方法大全。其实这一点从影片的评级从一贯的PG—13变成了R级就可以看出,索亚马兰在影片中插入了相当多的血腥镜头,从影片一开始的集体跳楼自杀到被狮子撕碎的动物园工作人员,再到启动大型割草机碾碎自己的逃亡者,导演抛弃了自己常用且成名的手法,开始近乎病态地反复仔细描绘自杀场面,而不是点到即止,直到最后这样的集体自杀桥段让人心生倦意。

  《天兆》中索亚马兰设计了一个匹萨店门外神经兮兮的人,虽然这个人没有任何意义,但不可否认其的确起到了烘托惊悚氛围的作用。于是《灭顶之灾》里导演故技重施,他设计了个疯狂而古怪的老妇人,可惜这只能让情节开始走上为惊悚而惊悚的奇怪道路。这个人物的出现与结局都令人云里雾里,诡异的性格和不着边际的行为与电影的整体氛围丝毫没有契合之处,反而有些三流恐怖片的味道。以前此类人物的出现我们可以说是导演的特色,可这回我们只能说是败笔。

  《灭顶之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导演从希区柯克向塔伦蒂诺的转变,只是这样的转变的确让人感到心痛。

  第四,不再莞尔的搞笑桥段。

  正如前文所述,在影片紧张的情节中设置一些令人莞尔的桥段也是导演的一大特色。本片中导演一共在三个地方抖了包袱,一次是两位老太太的防毒面具装、第二次是主角跟“橡胶树”的对话、第三次是跟女主角 “报复性”的笑话。也许是两位主演的演技不够成熟,这三处包袱设置给人无比生硬之感,出现的场合尤其不合时宜。

  第一个包袱抖出时恐怕大家还莫名其妙,第二次则是不知所云,第三次更是直接尴尬不已。当特色变成了硬伤,当亮点变成了缺陷,索亚马兰的探索似乎是在以失去自己的风格为代价,虽然这部《灭顶之灾》依然带有清晰索亚马兰的印记,但可惜失去的太多!

  但《灭顶之灾》依然还是有相当多的亮点,虽然大方向的调度导演并没有做到最好,但一些细节上的处理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他的独到之处。虽然末世感并不新奇,但索亚马兰还是最大程度地使其细腻而独到。病毒可以使人类“第一阶段丧失正常语言能力,第二阶段丧失方向感,第三阶段集体自杀”, 大街上,公园里人们先是沉默地停止脚步,然后冷静地开始各种各样的疯狂举动,集体自杀前静默感塑造的很有张力。逃亡之路上惊险不断,但我们依然看不到任何鬼怪,只是中毒后人们的恐怖反应。用风来烘托紧张气氛的想法很有创意,镜头运用的也很有诗意。大自然报复人类的电影题材不少,但以植物报复人类的题材却鲜为所见,而以植物报复人类为题材的恐怖惊悚片更是空前绝后。主题与剧情的杂糅恰到好处,直至最后我们才明白主题的最终落脚点,可以说,细节上的发挥才是这部影片的亮点。

  总体来说索亚马兰在退步,虽然从总体上来说要优于《水妖》,但可惜的是导演自身拍摄手法的缺失令人心痛。《灭顶之灾》有着一个非常不错的主题,但导演并没有将其深入。进而导致情感线索的铺设没有与主旨更好地融合,使影片的结构分散。我并不认为这是索亚马兰能够寄以咸鱼翻身的作品,影片上映后低空飞行的媒体综评证实了我的想法,不过我们依然会期待索亚马兰的再一次借题发挥,不过希望不要再次缺失那标志性的风格! 戴威(blog)/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