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周刊编辑:李瑞强 文:杨晋松
一个月前,很多媒体对威尼斯影展的入围华语片进行过预测,呼声最高的是张元的《达达的舞蹈》,还有王全安的一部新片,预测的媒体肯定是没看过这些新片的,大家一般都会根据导演制作的进程以及导演与电影节的关系来自懵,比如地球人都知道威尼斯主席老马是个中国通,一高兴就会来几句京剧样板戏,并与张元私交甚密,似乎他的新片入围顺理成章。对此,张元曾大倒苦水,我听他说,电影节的影评人也开始懂得中国式的人情世故,看哪个导演和电影节主席是哥们儿,一定会戴着更严厉的有色眼镜看你的作品,反而不是有利因素。假如《达达的舞蹈》今年真的送威尼斯,肯定落选。这就是张伟平曾炮轰的国际电影节潜规则的另一个反向版本。
当年老张轰的就是企图把《三峡好人》卖出好票房的贾樟柯,贾导演也对内地影院市场对自己国际大奖作品的不公表达了不满。在那场口水战过去的两年间,冯小刚、陈可辛均进了2亿票房俱乐部,贾导演依然是国际电影节的常客,今年戛纳参赛的《24城记》尚未在内地院线公映,他又走上了威尼斯的红地毯,他监制的《荡寇》以及执导的《河上的爱情》均入围主要竞赛单元。叫好不叫座,成了贾樟柯作品的特征,但内地2亿票房的叫座电影是否真的赚到了钱?贾樟柯的不叫座的电影是否又赔得精光?其实不然。
前不久遇到一个画家,说能否一起做个电影,他可以用画作植入广告,就像刘小东的画作在《三峡好人》后大卖一样。我说,刘小东只有一个,电影圈的导演未必都是贾樟柯。贾导演近年的作品其实都有大品牌的广告植入,比如服装的《无用》,华润地产的《24城记》,我尚未听说刚在威尼斯首映的《河上的爱情》是否又是一个广告商赞助的行为电影,但贾导演现在已经不会拍没有“钱途”的个人电影了。假如我们用所谓的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来划分,真不知道该把贾导演归到哪个阵营。他的电影的确在内地没有票房,但决不赔钱,作为导演,他每年以一部故事片或纪录片的产量、产值、利润都在稳步发展,同时监制像《荡寇》这样的剧情大片。他挂帅的制片公司西河星汇得到包括巴西在内的众多国外片商的追捧,《荡寇》就是为巴西片商度身定做,能入围威尼斯的正式竞赛单元,绝对对得起巴西人民对华语导演在投资上的信任,贾老板在为公司盈利的同时,也为亚非拉友谊大团结做出了贡献。而很多所谓2亿票房俱乐部的导演以及获得过柏林影展大奖的导演,一过深圳罗湖湾,也真是天下谁人能识君了。
可以说,贾导演早已突破了自己作品在内地院线市场收入低迷的困局,把电影的商业价值放在更广的产品领域,比如美术品收藏、房地产推广等方面进行艺术行为的商业利润最大化,同时把电影的市场像郑和下西洋那样远征到遥远的土地,有点邓丽君当年的意思,有华人的地方,就没有我贾老板不能做的电影。电影圈就是个名利场,天天上媒体头条忽悠的未必是有钱人,闷声发大财的真老板只会在灯火阑珊处给盲从者一个蓦然回首的机会。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