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007大破量子危机》:文艺得不像娱乐片(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09:35  新浪娱乐
《007大破量子危机》:文艺得不像娱乐片(图)

《量子危机》让没欣赏过上一集《皇家赌场》的观众很痛苦

  第22集《007:大破量子危机》11月5日零时登陆中国内地影院,新浪观影团第一时间在北京金逸影城万达影城华星影城欣赏了该片,观影团成员毕成功为影片打出了84分的高分,以下为其详细解读:

  小毕的个人评分:84分(今后改用百分制,相当于以前的B+)

  有望成为007系列数一数二的杰作的《007:大破量子危机》(Quantum of Solace),在精彩之余,带着遗憾落了幕。不是一部娱乐大片吗?为什么看完之后感觉那么文艺呢?带着一丝离奇的失落——这明明是看完一部邦德电影之后根本不应该出现的情绪——回头想一想《量子危机》的得与失。

  《量子危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人物塑造丰满立体,心理活动复杂细腻,性格转变合情合理。导演几乎是把解释“詹姆斯·邦德为什么能从《皇家赌场》的怨男痴汉,变成日后的风流情兽?”这一命题视为全篇的头等大事进行对待,兢兢业业地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于是,詹姆斯·邦德前所未有地像个人,而且还是一个苦情好男人

  ——这对文艺片出身的马克·福斯特导演来说当然不算难事,之前他已凭借“苦情好女人”的角色帮助哈丽·贝莉拿到过奥斯卡影后(《死囚的妻子》),相比之下007那点苦大仇深,只能说是小巫一个。

  然而《量子危机》最大的缺点也就此牵涉出来,是什么呢?故事讲得不好,太乱、太快、太“为高智商而高智商”(没好意思明说,其实就是有点装)。所谓故事讲得不好,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在宏观上或者说制作上。众所周知,马克·福斯特导演之前的一干文艺小品,都跟娱乐大作丝毫不沾边,《量子危机》是其导演生涯的巅峰预算(投资2亿美元,绝对的宙斯盾级巨制)。驾驶这样一艘航母,换谁都会谨小慎微,唯恐撞上冰山。

  导演很有自知之明:既然我不是《皇家赌场》的马丁·坎贝尔,我的履历表上也没有《黄金眼》《佐罗的面具》,那么,索性发挥我最擅长的好了。……他最擅长什么呢?也就是前面说过的,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更真切、更实在的詹姆斯·邦德。

  他的确做到了,通过什么做到的呢?还是刚才说过的,紧紧抓住“痴情邦德最终变成花心邦德,从此封闭了自我,专心搞体力工作”这个性格的转变,以承上启下为己任,努力衔接《皇家赌场》的初生牛犊与后来的(也就是之前的20部的)老练种马。

  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浮出水面。自知动作片非我所长的福斯特导演,选择转变和衔接作为突破口,也就势必要付出瞻前顾后的代价。代价是什么呢?过分地依赖前作,一丝不苟地遵循着《皇家赌场》的轨迹发展下去。结果让没欣赏过《皇家赌场》的观众很痛苦,因为有太多的线索反反复复地提及上集。在两年前看过《皇家赌场》,想完全对应上尚且不易,何况是初来乍到的客人。

  导演这个“转变中的邦德”的制作基调注定了《量子危机》的不潇洒和不亲切。处处兼顾首尾,夹在中间很难潇洒;时时回首往昔,当然不便感染新来的影迷,更别说把人家培养成系列的新粉丝了。弥补手段则是设置大量的搞笑细节,有依靠邦德和M夫人的英腔台词制造的冷幽默、也有邦德走出电梯间之后“尥蹶子”踢人一类的动作娱乐,堪称避重就轻但又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总算不枉娱乐大片的身份定位。

  以上是故事讲得不好的第一方面,第二点则在于具体执行。系列史上最短的106分钟,对着力塑造邦德、解析其性格转变的《量子危机》而言,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本来就任务繁重,居然还敢缩水时长,……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马克·福斯特导演颇具野心的标志,正如克里斯托弗·诺兰把《蝙蝠侠6:暗夜骑士》变成“性恶论”论文一样。毕成功(blog)/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量子危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