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版《西游记》:敢问路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16:47  新民周刊
新版《西游记》:敢问路在何方

张纪中面对网络的“口诛笔伐”也有些无奈

  《西游记》的重新翻拍已成定局,而且竞争激烈。

  著名制片人张纪中提出《西游记》的拍摄设想已经超过一年,但“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正忙于第七部金庸(blog)倚天屠龙记拍摄的他暂时还分身乏术,只能让20多人的工作团队先忙乎着造型、场景、道具、服装和电脑特技的设计和选择。

  没想到有同行“先下手为强”了。浙江永乐影视公司投资的50集《西游记》据称已经开机,每集成本100万元。陈司翰听歌演唐僧,费洋演孙悟空,整个演员阵容中最知名的是“观音”刘晓庆(blog)和“菩提老祖”唐国强。据说浙江的很多主持人在剧中会客串角色,这可能意味着当地电视台某种程度上的重视和看好,目前决定国产电视剧质量的很重要因素还是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的支持程度。

  张纪中雄心勃勃的拍摄计划中包括国产电视剧前所未有的每集200万元投资,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逐步影响着投入影视圈的各路资金。面对着比自己走得快的对手,张纪中原先设想中的电视剧《西游记》还能如期和观众见面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到时候,我们会看到电影版的《西游记》,而且在形式上能和“魔戒三部曲”媲美。

  《西游记》:一个人的成长史

  早有媒体将两版新《西游记》做了全方位的比较,正在武夷山拍戏的张纪中起码表面不太在乎这些,他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有些人愿意比较,我不可能说不许,但我的意见是没什么可以比较的。我比较着它来拍《西游记》?不是这样的。”

  张纪中是个奇怪的制片人,别的制片人管钱,他管创作。张纪中每拍一部戏,都会给该剧下个定义,像布置作业一样要求剧组人员贯彻掌握,一直贯彻到媒体上。这就是他所说的“我的每部戏,都体现着我的个性”。这个强烈的个人(听歌)息,在笑傲江湖里是隐喻社会现状的中国式的派系斗争;在《射雕英雄传》(blog)里是郭靖说的“大汉,人死后能占多大地方”,在天龙八部里是乔峰(听歌)的境遇所传达的民族和解(金庸重在段誉的爱情,张纪中则重在乔峰的爱情),神雕侠侣是浪漫武侠剧,《碧血剑》是厚重的“仿历史剧”,鹿鼎记则超越了狭义武侠,是一部历史和人情上的中国文化小说。

  张纪中曾经深度参与了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版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拍摄。当初《三国演义》分5组拍摄,张纪中是其中一组的制片主任,这组人马主要拍摄了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到秋风五丈原的内容。因为在《三国演义》剧组里的表现,该组导演张绍林和他又被央视委以重任,分别担任了《水浒传》的总导演和总制片,“没有《三国演义》的历练,就没有后来的《水浒传》;没有《水浒传》,就没有后来的金庸剧,这是一脉相承的。”

  《水浒传》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获得了一大堆的奖,还给央视创下了一亿元的利润,张纪中正式调入了央视工作。很多人奇怪,为什么金庸这么“信任”张纪中呢? 1999年4月金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央视能够将他的戏拍得像《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一样的好,他愿意以一元钱转让其武侠作品的版权。张纪中受命和金庸开始了接触。据说身为制作人的他曾给金庸写过一份长达1万多字的导演阐述,半年后他“笑傲江湖”。

  “《西游记》我没拍过,但是我这十几年所拍的戏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为什么我坚持不懈拍摄传统文化衍生出的故事,它们是这个民族几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张纪中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