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代周报:墨尔本电影节,当电影遇到政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11:59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墨尔本电影节,当电影遇到政治

贾樟柯退出墨尔本电影节

  时代周报 记者吴娟

  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是南半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但它在中国被广为人知只是最近半个月的事。第58届墨尔本电影节于北京时间7月开幕,预定8月闭幕。它原定播放中国香港导演唐晓白执导的电影《完美生活》贾樟柯执导的《河上的爱情》以及中国大陆导演赵亮执导的《上访》这3部影片。

  中国导演愤然退出

  就在开幕前夕,这些导演通过一份声明宣布集体退出电影节,并撤回参展电影。这么做的原因,如贾樟柯所说,“我们大概在17>号上它的官方网站,发现他们邀请了关于热比娅的纪录片叫《爱的十个条件》,而且还安排了热比娅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跟她同台出现,就决定退出影展,来表达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导演,个人的一种感受和感情。”

  贾樟柯在致墨尔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的信中写下四点声明:

  一、我们并无意干涉电影节作为艺术交流平台的自由,退出墨尔本影展仅仅是我们的一种自我约束行为。新疆历史并不是我个人谙熟的领域,但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暴力事件刚刚过去两周,我想至少应该采取一种审慎的态度,不要让自己无意识的行为玷污那些死去的人们。

  二、今年的墨尔本电影节让我们觉得政治意味越来越浓,首先是英国导演肯->洛奇质疑墨尔本电影节的资金来源,称他们是在拿带血的钱办影展。接着以热比娅为中心人物的纪录片《爱的十个条件》出现在影展的节目单上,主办方为她安排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三、我们认为和热比娅同时出现在充满政治意味的墨尔本影展上,于我们的个人感情和行为底线是不能接受的,是不合适的。因此,公司西河星汇全体一致决定采取退出影展的方法以表达我们个人的态度和立场。

  四、7月19日,公司代表周强致信影展主席,宣布西河星汇的两部影片《河上的爱情》与《完美生活》退出本届墨尔本电影节,同时取消导演唐晓白与监制周强的出席计划。

  7月21日,三部中国电影正式撤展。这一事件立刻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7月27日,留在展映名单上的唯一一部中国内地作品《延边口技》也宣布退出该电影节。这部电影的导演、上海公司内容制作部总监刘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墨尔本电影节的做法已经把电影和中国电影导演都作为宣传的工具。电影节负责人的一些言行已经在挑战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因此对我来说这个电影节已经不存在了。

  7月29日台湾“中央社”发自悉尼的消息称,继中国内地影片全部退出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之后,原定于29日上映的另一部华语电影《渺渺》也传出撤片。《渺渺》是王家卫的泽东公司首度在台湾制作拍摄的作品,受关锦鹏钦点的新锐导演程孝泽执导,是一部甜蜜中带有苦涩的青春电影。

  双方的态度

  墨尔本电影节执行主席理查德·摩尔在回复本报记者的问题中介绍,墨尔本电影节一般从多伦多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等世界各地的电影节选片外,我们也请电影制作者递送影片给我们。电影节有一个委员会预览这些影片并决定是否接受这些影片参展。

  他说,《爱的十个条件》是部55分钟的纪录片,讲述的是谁是热比娅。他们没想到“这部小小的片子竟然成了国际大事件,这很有意味”。

  他很遗憾这些中国的电影不能和澳大利亚的人们见面,但“这是他们的决定,也是他们的权利”。

  西河星汇数字娱乐技术有限公司香港公司的负责人周强是退出的两部中国影片的制片人,他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对热比娅纪录片《爱的十个条件》的放映并无异议,但是导演们反对热比娅作为嘉宾出现在电影节。他说,此事与中国政府并无关系,“我们是独立制片人,做出这样的回应是我们一致同意的,并且是我们个人的决定。”

  他也表示,“我们尊重电影节节目安排的自由”,但是,“数百名无辜百姓在这次新疆骚乱中丧生,其中还有我认识的两名受害者的家属。如果热比娅作为嘉宾出席,会冒犯我的道德感,使我很不舒服。”

  “尽管热比娅女士拒绝承认她与这次暴力事件有任何关系,但我不相信。数百人丧生表明这是一次有组织的活动。”

  大概早在一周前,中国驻墨尔本的领事馆文化官员,就已向墨尔本电影节方面提出严正抗议,要求电影节执行主席理查德·摩尔取消播出关于热比娅的纪录片,并取消邀请热比娅的决定。但是,摩尔拒绝了。

  关于热比娅的纪录片名为《爱的10个条件》(10 Conditions of Love)将在一个能容纳750人的放映厅首映。据说因为目前的种种争议,该片的关注度创下新高。电影票已经卖光,并将加映几场。

  至于为什么不撤掉热比娅的纪录片,摩尔说:“我们是一个电影节,那些调皮捣蛋的独立电影人制作的影片常带有很强烈的主张。不论这些影片是有关动物权益,或是有关其他一些主题,人们经常为之激动,或也经常感到不满。”

  但他明确地对中国导演退出一事“感到不满”。“在电影节上总是会有争议的话题”,摩尔说,“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达到这种程度。”

  变异的电影节

  记者就退出一事致电《上访》的导演赵亮,他的语气流露出强烈的愤怒和无奈,他只说了一句话,并请求记者理解。他说:“这件事非常讨厌,我实在不想提”。他曾对《洛杉矶时报》说,“我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但这件事情非常复杂。”

  而张献民,这位电影制作人不太认同中国导演的举动:“我认为这是一个荒唐的举动。我不知道这是否这些电影人的本意,但是在某个地方,肯定存在压力。”

  《爱的十个条件》的导演杰夫·丹尼尔斯是一个第一次拍摄纪录片的导演。他用7年的时间制作了这部影片。对于中国导演的缺席,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这对电影节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对中国也是。这是墨尔本电影节第一次出现中国电影缺席的情况。”

  墨尔本电影节是澳大利亚1952年创办的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中国从50年代就开始参加。其章程规定只有短片才能参加比赛。它每年都会放映一批题材广泛的、来自全球各地电影,包括故事片、短片、纪录片、动画片、实验电影与多媒体电影。

  而今年,这个著名的电影节正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贾樟柯并不是第一个退出电影节的导演,在他之前,已有英国导演肯·洛奇(Ken Loach),宣布他的电影《寻找埃里克》退出影展。

  7月初,“巴勒斯坦人,学者和艺术家抵制以色列运动”向电影节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要求电影节不要接受来自以色列政府的带血的资金,因为这样做就认同了以色列已经承认的曾经犯下的罪行,以及正在加沙地带进行中的犯罪行为。以色列驻澳大利亚大使馆表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资助在澳大利亚的各种文化活动,这次他们资助以色列出生的导演Tatia Rosenthal的影片《$9.99>》参展,这是第一部澳大利亚和以色列合资的影片。而在8月4号,以色列驻澳大利亚大使馆还会为这位导演举办一场红地毯活动。而肯·洛奇表示,他不是抗议以色列电影或者制作人,而是反对“以色列人非法占有巴勒斯坦人的土地,破坏了他们的家园和生活”。如果电影节让这部影片参展,他就会退出影展。

  摩尔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回应说:“肯·洛奇撤展,是由于我们接受了以色列政府的一些文化艺术资金资助。肯·洛奇希望我们退回以色列政府的资金,我拒绝退还,因为我认为他是在进行一种文化勒索。”

  墨尔本电影节的格言“每个人都是批评家”似乎是一个真理,但无论是洛奇还是贾樟柯的退出,摩尔认为“非常不幸”。

  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声称,“电影是讲述不同观点的不同故事,是否认同其中的观点只取决于观众。”

  尽管理查德·摩尔坚持自己的主张,但他仍正在考虑下一次要用“更隐性的方式”,即威尼斯电影节采用的展示中国电影的方式。据他说,如果能够不事先公布参展电影的信息,那么别人就不知道到底要放映什么。观众们只是知道,将会有独立的电影来参展,并去观看。

  愤怒的网民

  对于中国影片退出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答记者问时说,“热比娅是怎样的人,我们都很清楚。中国反对任何国家为其提供反华和进行分裂主义活动的平台。”

  对此“民族事件”,网民再一次显示出民族主义的高涨情绪。据网络统计显示有92%网友赞成中国导演的抗议行为,并认为此次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有近80%的网友认为中国政府应当对澳洲实行外交和经济上的制裁。

  有网民起草了一份宣言,其中说“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染上了人类的鲜血”,号召大家“对涉及电影节的相关新闻和节目宣传等一律予以封杀!要团结一心,破除万难,迎接新中国60周年大庆!”

  墨尔本电影节的网站也被愤怒的中国黑客入侵。在网友留下的截图中,电影节官方网站首页呈一片空白,有小小的中国国旗在网站上跳来跳去,还叮叮叮叮地响。一位署名为oldjun的黑客留下三行英文。英文大意是:“我们爱电影,但我们讨厌热比娅;我们爱好和平,同时讨厌东突民族分裂分子;请向全中国人民道歉!”

  而仅仅在星期天,电影节网站每小时就有8万的点击量,还不包括售票的访问。而该网站正常每天能容纳1万的访问量。“现在的访问量太疯狂了。网上有号召人们进入我们网站的公告,他们就是特别针对我们的。”

  还有黑客专门联系了外国媒体,表示他不是为中国政府工作的。他只是一个反对该影片的普通的、愤怒的中国公民。

  当电影遇上政治

  电影和政治二者之间有着永远纠缠不清的关系,就像所有的纯粹艺术都被一再证明是一厢情愿的,电影这一当代艺术的宠儿也不可避免地会在政治中被放大或者被裹挟。中国导演此次退出墨尔本电影节,首先是一次情感上酣畅淋漓的宣泄,同时也为我们思考电影和政治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前提是我们是不是有能力让自己冷静下来面对残酷的现实。

  独立戏剧人张献熟知贾樟柯,认为他是国内少有的一直努力保持艺术纯粹的导演。

  他认为,艺术中的政治通常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作品本身包含的政治倾向和诉求,另一个是在特殊环境中,受到“各种绑架”的艺术家不断被要求“意识统一”的状况。

  “在对一件事情没有多方面的足够的信息知晓的情况下,艺术家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不应过多评价。”

  最重要的是,“艺术家在参加任何国际活动时,都只能代表本人。任何其他代表是需要被授权的。”

  影评人程青松说,张艺谋当年以《一个也不能少》参加戛纳国际电影节,最后因为主旋律的味道太重,最后没被选上,事后竟然发布声明说是自己退出了电影节,其实也是为了挽回一些政治面子罢了。

  政治并不一定是意识形态,个人观点也是一种政治,性别、种族这些都是,而戛纳国际电影节也曾经致力于推动这些电影的发展,所以电影和电影节的发展始终没有脱离政治而独立存在的。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