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千篇一律的时代,我们的选秀娱乐似乎总挣脱不了这条魔咒。
当“超女神话”刚写下五年,2010“快男”却在另一片冷漠之中迎来尾声,内地选秀产业无疑正在经历自其诞生以来的“七年之痒”。各式黔驴技穷的炒作手段越发低端,再恶俗大家也波澜不惊……与此同时,一部照抄《英国达人》模式的《中国达人秀》,开播一个多月以来,不仅收视率频创新高,更让广大主流观众和文化精英一致叫好,在众生颓倒的选秀衰年里,逆势而行。
达人秀模式究竟具有怎样的魔力,可以让“毒舌”周立波的谈吐变得温情脉脉?内地选秀首次不限年龄、身份、表演主题的真人娱乐,是否能够像2005年的“歌唱选秀热”一样,掀起又一轮全民狂欢?选秀到了今天,还需要选俊男美女来当偶像吗?为什么我们总能在国外的选秀节目里听到种种“不和谐”之声?在本期的“主题策划”之中,我们将结合数个话题关键词,纵观中外的最新热潮,为你解读这个“不爱彪悍,只爱真实”的“后选秀时代”。
达人秀:民生娱乐才更有生命力
2010年7月16日,在一片质疑声中,《中国达人秀》悄然登场,一档被定义是抄袭、山寨的娱乐节目,从一出生便饱受鄙夷。没有海选的新闻轰炸,没有“伪娘”“凤姐”的恶意炒作,当“达人秀”的概念突然走进公众视野,伴随着已在街头巷尾口耳相传的“无臂钢琴王子”“孔雀哥哥”的传说。相应而来的是节节攀升的收视率——从首播的上海8.0%,全国1.37%;到近期第四场的上海16.49%,全国2.83%。仅仅开播四集、一个月,从备受鄙夷到“开创中国真人秀节目新时代”,“达人秀”已风靡全国。
独家观察 从抄袭、山寨到
“开创内地真人秀新时代”
“你是真实的,所以大家才这么爱看你……”电影《楚门的世界》中上演了一场牵动人心的真人秀。在此,我们无须探讨真实的力量,就像探讨自然与爱的力量,它们都能直达人心,戳破坚硬、虚伪的外壳。从2004年第一届超级女生开始,中国选秀节目已走过七年,与“七年之痒”相伴而生的是令人作呕的作秀、包装、炒作、低俗、噱头,所有的一切与真实渐行渐远。
而观看《中国达人秀》,是一个笑中带泪的过程,充满真实的搞笑与感动,没有成败得失,没有残酷竞争,这只是一个造梦的舞台。个体户、拾荒者、破产的千万富翁、退休妇女,还有咿呀学语的小盆友,舞台上是一群不同年龄段的真实草根;杂技、舞蛇、表情秀、腹语、气功、肚皮舞、饶舌,比赛内容千奇百怪;中国版“苏珊大妈”、上海80后饶舌说唱男、鸭脖夫妻、没有手臂的钢琴少年、学驴叫的害羞歌手,不断出炉的“达人”总能占据各视频网站的点击排行榜。
国产“达人秀”与风靡国际的《英国达人》如出一辙,同样的舞台布景(音乐厅),同样的镜头表现(13个近轨道摄像机全方位捕捉每个细节和表情),同样的主持风格(在后台用情感与选手互动),同样的评委构成(三个评委各司其职),唯一不同的是参赛选手的技艺以及背后的故事。这档最初被定义为山寨、抄袭的娱乐节目,实际上却是“堂堂正正”的复制,《中国达人秀》的制作方花400万美元向英国Fremantle Media公司购买了版权,该节目模式目前已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都创造了收视奇迹。
“达人秀”能在中国选秀节目哀鸿遍野之时异军突起,除覆盖各年龄层次的拓展性外,其他选秀节目的衰落也成全了它:《快乐男声》和《花儿朵朵》的收视率已进入历史新低,此前闹得满城风雨的《非诚勿扰》也在几经整顿之后节节败退。尽管创下了收视新高,《中国达人秀》离缔造奇迹还相差甚远,要知道,《非诚勿扰》曾创下4.23%的全国收视率,而目前稳坐选秀收视之巅的仍是2005《超级女声》总决赛(11.65%)。
“达人秀”本身也存在不少硬伤,争议主要来自两方面:评选标准和评委水平。部分“达人”背后的故事真实动人,但如果总打“感情牌”,难免有点强迫观众“被感动”之嫌。主办方也承认,他们会“把梦想打磨得更亮”,比如让参赛农民的打扮看起来更土,人为制造戏剧冲突性。
从评选标准看,目前不少晋级选手依靠情感因素多于才艺水平,如何把握这之间的“度”也成问题。“苏珊大妈”借助非凡的唱腔才让梦想绽放,而煽情过多则会令观众更多抱以同情,而非欣赏。再说《中国达人秀》的评委,专职“哭”的伊能静频频起立鼓掌,被疑“作秀”明显,而周立波的嬉皮、调侃、搞怪也被批太抢风头。与《英国达人》的著名毒舌评委们相比,这里更多只有鼓励,而温情补品吃多了难免会让人营养失衡。
“早上好,假如碰不到你,祝你下午好,晚上好并且祝你晚安!”为追求真实,电影中的男主角楚门最终选择勇敢离开了眼前虚构的“真实”。《中国达人秀》吸引参赛者的是造梦光环;吸引观众的则是真实的感动。6场初赛,3场复赛,1场总决赛,每个选手最多露脸三次,目前赛程已入中段,而一众中国本土选秀节目仍然处于模仿、学习的初段。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能将“梦想”与“真实”小心呵护,不要沦为“虚假”与“人为”。
对话“中国达人之父” 用娱乐包装百姓梦想
金磊是《中国达人秀》的总导演,该节目能在内地选秀浪潮衰退的2010年逆市而行,许多出自他大脑里的点子自然功不可没。这位“中国达人之父”告诉记者,大众的口碑才是“达人秀”收视率的基本保证,因为“它汇集了全国各地普通民众的梦想,并且成功抓准了中国主流观众的价值观”。
记者:很多选秀节目在幕后都要用到一套严密的炒作、煽情手段,你的节目完全不需要吗?
金磊:我们想去除所有伪善、不真诚和虚假,把所有最真实的还给老百姓,让他们来当真正的主角。所以,这个节目去掉了所有常规的煽情手段,常规的主持人和选手、评委互动的形态,在现场你可能看不到任何电脑灯,也听不到任何特殊音效。这样朴素而隆重的形态表达了一种关怀:我们一直想做人文的娱乐、温暖的高端。老百姓很聪明,知道哪些东西是假的,哪些东西是真正留给他们的。
记者:没有固定的评分标准,就会让“情感牌”的作用变大,太过强调情感因素,会不会让选秀失掉公正性?
金磊:节目选的是“达人”,所以才艺才是最终的评判标准。一切达人秀的核心标准都是去发掘百姓当中有没有惊人的才艺,有没有能带给人感动的奇迹。
记者:你做选秀到底是为了做什么?是为了把娱乐变成“感动中国”?
金磊:我相信,百姓当中拥有超人才艺的,一定有他自己的故事。《中国达人秀》总冠军的标准,是强调选手能否代表中国登上世界舞台。今年10月6日,来自全世界的“达人”们将一起在世博演出,总冠军也将签约国际公司。所以,只有符合这个标准的选手才能真正走远。
在“达人秀”里,可以让一个拾荒者去音乐厅唱歌,这是现在这个时代对庶民的尊重,对百姓愿望的关注。我想做的娱乐就是真实娱乐、民生娱乐,这样的娱乐才有生命力。因此,这个节目传递的是老百姓真的成主角了,并不是被电视台忽悠了,那种真人秀的命运感会被极大地放大。从某种程度上讲,达人秀的舞台就是以娱乐的形式讲述小人物身上的大故事。
记者:节目完全克隆《英国达人》,其实也是一种缺少创新,你打算怎么做出中国特色?
金磊:虽然是购买版权的舶来品,但《中国达人秀》真正获取成功的核心元素,就是将视角对准了最最普通的中国民众,每一个在舞台上出现的选手,都让人感到无比亲切、熟悉,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邻居、朋友、同事……而这些普通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真挚情感,毫无半点矫揉造作,也很能传递出“和谐社会”的理念嘛。
记者:偶像选秀节目在国外长盛不衰,但在中国,从“超女”时代的全民痴恋,到后来的无人问津,短短几年便成颓势,是什么原因令其如此步履维艰?
金磊:把《中国达人秀》和以往的内地选秀相比根本没必要,因为它根本不是传统的偶像选秀的概念。过去几年,各地卫视做了很多尝试,也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规律,但为什么近来的偶像选秀却走入了瓶颈?很多业内人士觉得这是因为内地进入了“后选秀时代”。
可偶像选秀在欧美依然很火啊,每年依旧有过百万唱片的销量和众多大型演唱会。这是因为在美国和英国,有非常巨大的唱片工业和娱乐产业做支撑,有着非常成熟的市场。但整个产业链在中国却是缺失的,特别是唱片方面,所以继李宇春之后,我们的偶像选秀冠军不可能再拥有巨大的唱片发行量。而李宇春也是时代产物,当年我们其实是在选出某个80后的意见代言人。
记者:中国电视节目喜欢克隆,一拥而上,当“达人秀”被各地纷纷效仿后,会不会也将像以往的相亲类节目、选秀类节目一样出现审美疲劳?
金磊:达人选秀是我们以前一直很质疑、不敢触碰的。因为我们一直误认为选秀要有一个标准,要么比唱歌,要么比跳舞,后来发现其实未必。不一定要去比什么,正是因为“达人秀”没有死板的标准,才抓住了选秀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小人物大梦想,平凡人创造奇迹。参加偶像选秀的年轻人需要一夜成名,不排除有功利心在,所以是比较窄众的万人狂欢。“达人秀”则要做到所有人狂欢,无论50后、60后、70后都可以获得共鸣,所以它好比奥运会,偶像选秀则好比田径锦标赛。在受众层面上真正拓宽了,找到了让更多人加入狂欢的理由,所以我不太担心达人秀模式的生存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