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
李安致答谢词时,奥斯卡颁奖礼现场的镜头摇向了最有获奖呼声的斯皮尔伯格。这时无论他表现得多么镇静,还是有敏感的人能从他的表情中读出失望,这是礼貌的笑容掩盖不住的。
其实这也很难怪罪影迷们存有偷窥的心态,因为这一心态根本就是电影公司不断推高的。媒体固然有推波助澜的动作,但是制片公司在竞争中的大倾向,才更是主导“选战”的主要力量。 如今年度评选尘埃落定,回头看看曾经硝烟弥漫的好莱坞,也很有点意思。
正像颁奖当晚,仪式的主持人西斯·麦克法兰所说的那样,今年得到提名的几部影片,个个都首先是票房赢家。在九部影片中,有六部的票房拿下上亿美元的好成绩。于是每一家都毫不吝啬地倾泻出上千万的美元,来做公关宣传。
这场公关大战,花样百出。其中有特别组织的嘉宾影片观摩,豪华招待会,强势影星游说,外加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逃离德黑兰》和《林肯》两片在颁奖仪式开始前,还专门砸钱购买了30秒钟的高价电视广告。
能够制定必胜的战略和战术,当然也是影片脱颖而出的关键。《逃离德黑兰》一片中没有像詹妮佛·劳伦斯那样巧笑倩兮的美女,可是他们的团队有两位都曾获得过“世界最性感男性”称号的男人——该片的制片人乔治·克鲁尼和导演兼主演本·阿弗莱克,他们联手拉票游说,被认为是好莱坞最有风采的团队。
而《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的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动的是另一番脑筋。在传统上,有希望在奥斯卡得奖的影片以在感恩节前后在美国全国大影院上映为最佳。可是韦恩斯坦用上了新的策略。当他在多伦多电影节上看到了竞争对手如《少年派》和《林肯》等影片在业内外的反应后,他决定再次使用以前在获奖片《国王的讲话》时用过的方法。他先是让影片在美国16个影院小范围放映,在建立了口碑声誉后,再逐步扩展放映影院数量,结果将越来越多的观众吸引到了大银幕前,直到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宣布了提名名单后,才推广到全美国。
斯皮尔伯格的《林肯》不断透露戴-刘易斯在表演时的内幕,比如他对工作非常投入,戏里戏外就要求大家称他为“总统先生”;还有在剧组的通讯录上,根本没有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名字,却把他列为“阿伯罕姆·林肯(林肯总统的全名)”等等,为他获奖加推力。而且在金球奖仪式上,斯皮尔伯格还出其不意地邀请到了前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到场助威,向本党老前辈致敬。真是应了那句话:“影片好得惊动了党。”
在所有这些策略中,最重要的是,制片人要让将近6000位“奥斯卡评委会”成员都看到自己的影片。这样做当然很容易理解,没有看过影片的评委是肯定不会给影片投票的。
不过,每一个对“小金人”虎视眈眈的人们,都不能违背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做出的公平竞争规定。在这些规定里,包括只能给评委们送影片的DVD光盘,不能用任何方式赠送和邮寄礼物。在提名名单公布后,就不准邀请评委参加酒会,更不能用任何手段贿赂评委。
对那些在去年早些时候就开始放映了的影片,如《少年派》和《悲惨世界》,制片人连DVD光盘都不能寄,只能千方百计说服评委到影院去看了。
但是用各种方法打动和影响评委,则不在禁止之列。所以《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的导演戴维德·拉塞尔用精神保健为题,为美国副总统拜登放映了自己的影片。拜登看后在自己的推特网页上发表了评论,还上载了照片。显然他们希望利用白宫的影响力,给自己的影片助力。 至于评委是否为之所动,则又是另一番情况了。一位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成员这样表示:“学院已经对评选做出了正规和公平的规定,影片的竞争都必须在合理和准许范围内。所以实际上,我们并不看重他们所做的五花八门的公关,只要是真正好的影片就能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