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爸爸去哪儿》看屏幕上的孩子

2014年01月06日16:09  综艺报

  文/迈子 

  看到这种小朋友,就会好奇又怜悯地想到《霸王别姬》里的那句“他们怎么成的角啊,得挨多少打啊!

  《爸爸去哪儿》热到不行,引发了各界人士对孩子的讨论,包括“换爸爸”环节对女孩儿心理的影响等,都颇有见地。听说,好几个电影里要加小朋友的角色,真是眼疾手快。明星不爱和孩子演戏,如果自己有话语权,就要把孩子的角色扼杀在剧本阶段。为什么呢?沟通成本高,何况,撅嘴卖萌的也太抢戏了。不知道“孩子戏”热了之后,大家能不能委屈一下。

  银幕上讨巧的小朋友,都是一些摇头晃脑的小大人,会做饭会洗衣会照顾幼稚的大人。《激战》里的李馨巧,戏外是个开外挂的天才,会5种语言,钢琴小提琴俱佳,简直要逼死成年人。看到这种小朋友,就会好奇又怜悯地想到《霸王别姬》里的那句“他们怎么成的角啊,得挨多少打啊!”

  建组时如果有小孩子的角色,面试那天我都会躲出去,太闹了。有次是小朋友与欧美大妞儿们一起面试,耳畔是孩子们闹成一片,抬眼就是长腿大胸白肉。我待了五分钟,就借口有事得离开公司,走到电梯口,见着一个妈,拿着个台词本儿,正掐着孩子后脖颈子,跟复读机一样重复:“我念什么你念什么,没听见啊?”然后自顾自念了句台词。孩子呜呜呜哭。妈说:“你不会啊,成心啊?在家不是挺贫的吗?”

  我的确被震住了,回头一看,那些欧美大妞儿也都震了……

  后来我和母子二人一起坐电梯到楼下。一出电梯,那个妈拎着孩子后脖颈子一路走,出了楼门,甩手把孩子往前一摔,掼小鸡似的。我继续走我的路,身后母子二人继续对台词。

  坐在出租车上的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这是还没成角儿呢,要是成了呢?

  后来遇到一个做剧组饭的上海阿姨,咖喱鸡和红烧肉都是一绝。沪地曾经出了不少童星,大约都吃过她的饭。有次午饭,她就感慨,吃了她的饭一个个都往横里长,观众们多势利啊,一看不可爱,立马抽凳儿。我边啃鸡骨边落井下石:还都长不高!阿姨想了想,说,大概是做小孩儿时心情太压抑。

  当时剧组里就有两个小童星,一个十岁,一个三岁。三岁的比较低幼无知,除了玩儿就是玩儿,但萌倒了剧组所有人,不离主演怀抱,导演一再加戏。十岁那孩子调皮捣蛋,可极聪明,戏不多,却一场是一场。但他妈妈就比较急,每天煲汤往剧组里送,但大家喝了也就喝了,没有后话。

  十岁那小孩儿每次下了戏,在山尖上做作业,工作人员都自觉地把惟一一张桌子和椅子让给小孩儿。他妈检查得极仔细,两道题以上做错了就会冷脸。也有比较无聊的人,先勾搭小孩儿玩,让他错过做作业的时间,等他妈打他的时候,再拉着劝……现在想想,孩子戏里那种惊慌失措是真情流露的啊。

  后来上映了,走红毯,三岁那个由主演领着走,十岁那个没赶上,自己不敢走,就不走了。其实每次红毯人散了,就会有繁华都是虚空的感觉。偏偏我多留了一会儿,无意中听到他妈妈的怒斥:“你也上去走啊!”那孩子的眼里,已经不是委屈而是愤怒了。都有童年结束的一天,现在会不会太早了呢?

(责编: sisi)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