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剧两星”政策刚刚落实的那个下午,国内某大型电视剧投资公司迅速减少了即将在8月份开拍的电视剧预算,而原本计划承制该项目的制片方亦因为成本降低准备打退堂鼓,“目前的情况是一线演员的片酬并不会因为政策下调,要我们在制作上削减预算,戏就真的没法拍了。”不愿具名的制片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政策深感无力。
采写_本刊记者 张燕 蒋梦瑶 杨蓓蓓
“一剧四星”时代
各家分摊成本 剧集大量囤积
不少制作公司以“靴子落地”来形容上周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新规,规定要求自2015年1月1日开始,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二集。至此长达十年的“一剧四星”的局面即将落幕,卫视即将迎来一剧两星的时代。从一剧四星到一剧两星的格局嬗变,电视台、制作公司、演员、导演等多方的利益将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这四星变两星,将会动到谁的奶酪?
根据周刊调查,在“一剧四星”政策下,通常的卖剧配比情况是两个一线卫视加一个二线卫视再加三线卫视,根据电视台的需要,亦有一个一线卫视加一个二线卫视再加两个三线卫视。以一部投资在五六千万以上规模的电视剧来说,一个台可以消化到65万一集,而电视剧的回报在一倍左右。像新丽的戏剧种类比较强,无论是《辣妈正传》还是《一仆二主》,涉及的题材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地域限制,几乎就是“一剧四星”政策下最吃得开的,高投入也可以被四家卫视平摊。像去年新丽的《辣妈正传》,据报道其单集售价就超过400万,总价近2亿,如此高的成本,最后就是被浙江卫视[微博]、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深圳卫视等四家卫视接盘。
在这个模式下,制作方的压力同样巨大,很多影视公司拍出的剧集根本无法被市场所消化。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早在2012年,电视剧年产量就超过1.7万集,其中只有三成电视剧能播出,尽管2013年,产量下降至1.5万集,但是市场仍然无法消耗掉这么大的数量,大量的电视剧囤积无法出售。而有些就算是被电视台购买了,但因为平台方的排播问题,很多剧迟迟没有播出,有些甚至被押后了两年都没能排上档期。
一剧两星+限播两集
解决库存压力?没那么简单
“一剧两星”的出炉,据知情人透露,政策其实是某高层领导想做的事,因为看到卫视每晚播出的剧集雷同状况太多,此前还计划“一剧一星”,其理想状态是出口会变多,能消化更多的电视剧。那么实际的状况是怎样的呢?简单算一笔账,以现今的制作环境来说,一部戏刨去演员片酬,单集的平均制作成本约在80到90万,再配备两个一般的知名演员,成本会去到160到180万之间,如果想再请更大卡司的阵容,演员成本会占到整个投资的60%以上,亦就是说,单集成本会达到200万左右,“一剧两星”后,相当于一家电视台要花100万一集来购剧,能出得起这个价钱的卫视可说寥寥无几。目前单一卫视的运营能力和整个广告预算的大小本来就有限,更可怕的是伴随“一剧两星”出炉的还有黄金档限播两集的政策,和此前的“限广令”叠加起来看,这会直接影响到电视台的广告播放时间,一天三集时有两个空当加三个片尾,变成两集后只有两个空当加一个片尾,一下子就减少了差不多30%的广告份额。这样的一刀切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三四线卫视只能捡二轮剧甚至更差的来播。对二线卫视来说,由于无法拿出足够的钱来买好剧,竞争力同样会下降。对制片方来说,受众变小,只能两极分化,要么拍特别好的,要么拍特别烂的。演员亦是如此,有收视率的好演员价钱会继续上扬,而其他演员的片酬会下调。
而且从数据上来看,“一剧两星”可能并不会对市场的消化量产生多大的影响。有统计称去年在30多个上星的省级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年播出量为260部左右,其中上星独播的电视剧达到了100部左右,两颗省级卫视拼星播出的也有29部,而三颗拼星播出的有27部,四颗拼星的剧目有28部。按照这个数据而言,去年独播的剧目已经占大多数,而现在四星变二星的政策出台,挪腾出来的空间可能并不大。
卫视格局洗牌
一线坐大 二三线或者是机会
其实对一线卫视而言,新政策出台它们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它们或多或少都已经开始试水“一剧两星”,甚至是“一剧一星”的模式。湖南卫视[微博]一直以来走的都是黄金档完全的模式,而现在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微博]早已经试水“一剧两星”,江苏卫视之前的《隋唐4》就是独播,接下来播出的《金玉良缘》则是和深圳卫视联合播出。所以像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央视,这些大电视台而言这个政策并非坏消息。
湖南卫视常务副总监李浩认为:“湖南卫视多年来坚持独播,坚持为湖南卫视的观众提供最优质的电视剧产品。新发布政策对湖南卫视没有任何影响。自制剧和定制剧一直以来都是湖南卫视非常看重的发展方向,其实相对于早期购买电视剧播出的原始方式来讲,目前湖南卫视已经基本上采取了全定制加自制的模式。除开自制剧外,大部分购买的电视剧已经摆脱了完全购买电视剧成品的模式,而是与国内各知名制作公司紧密合作,在电视剧项目成立初期就会提前介入,共同探讨拍摄的题材、阵容、制作等各种细节,力求定制剧符合湖南卫视的频道气质。未来我们也会一直坚持这样的购买和合作模式,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市场抢得好剧。”
在一线持续坐大情况下,相对而言,二线甚至三线卫视等缺乏竞争力的电视台的空间则比较小,如果他们无法拿出更多的钱来买好剧,那对他们来说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则更加的困难。但另一方面,一剧两星每晚两集的规定,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播出体量,在单集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对于电视台全年的购买预算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动。对二线卫视而言未尝不是一个机会。河北电视台购销中心张主任向周刊坦诚,一剧两星每晚两集的政策,势必会加剧卫视荧屏竞争环境,而这个对于二线的河北卫视而言是不利的。“但这也是二三线卫视利用剧目定位培养忠实观众的绝佳机会;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影视作品参与公平竞争,对电视剧购销市场良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根据新政策的推行实施,我们不排除晚间时段将来会开辟次黄金剧场的编排预想。”
制作公司受震动
抢播、减少制作费应对新政
不止一家制作公司告诉周刊,“一剧两星”政策的出炉,影响最大的确实是制片方,特别是往年积压的、现在正在制作中的,成本都并没有降下来,如果挤不上今年播出,就面临很严峻的困境,有些本来都是预定了明年四星播出的好剧,都面临相同的难题。新丽传媒的《虎妈猫爸》可能情况稍好,赵薇[微博]加佟大为[微博]的超豪华阵容,对电视台来讲仍有很大诱惑力,也许还有湖南卫视和央视有接盘可能。像华谊的《还是夫妻》,就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尽管电视台今年的播出空间已然寥寥无几,但大家仍希望可以存货出清,大量的剧都要在今年“争破头”,有制作公司宣传G先生无奈形容这种状况,“就像杭州限号政策一样,在限号前一天,大家都去买车了”。
在四星变成两星的形式下,卫视购剧将会更加谨慎,这对制作方提出更加严苛的要求,制作方的两极分化也将会更严重,高成本但是质量过硬的制作将仍然具有竞争力。而另一方面,以前走薄利多销的中小制作公司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而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雷剧”的数量。小马奔腾电视剧副总经理夏梅对小马的剧集很有信心:“现在新政策的出台,会对剧的品质要求更高,市场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但是对我们而言影响不大,甚至对我们会更有利,因为我们公司的剧比较注重剧品质。我们对市场都会有自己方向,所以这个政策暂时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 而长城、华策等制作方也表示新政策暂时还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华策在其官方微信的公告中就称,它们的重点剧目大多都以独播为主,2013年到2014年第一季度播出的22部首轮剧目中,独播的就达到了14部。
在电视平台的缩减,成本无法分摊的窘境之下,互联网成了被广为看好的另一个新出路。但也有制作公司并不看好靠网络卖片来支撑成本回收,G先生说,过去网络购片跟电视台之间是有带动比的,从四星减少到两星,网络购片价格只会下调。未来的出路可能就是跟电视台进行深度合作,剧本、题材、阵容都需要在拍摄前和电视台达成协议,做成定制剧,“起码要搞定一家一线卫视,让对方拍板才敢投入开拍。不然就只能是请不来大演员,用小演员,降低成本。”而这或许会进一步催生制作方和电视台的合作,以后的独播剧可能在前期剧本就会介入,基本是靠卫视订制,根据卫视观众的区域特点和剧种类型,看到底适合在哪个平台播出,前期预购。从而来减轻前期的成本压力和制作风险。
某制作公司总监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 一剧两星会对整个电视剧销售的价格有所限制,这样会对演员的片酬有影响,在我们的销售过程中,可能会要注重一些个性化的销售。因为市场更细分,我们会更关注细分市场之后的对制作提出的要求。我们接下来会考虑更多风格化的东西,会允许培养更多个性化的东西。因为如果四颗星的话,就会考虑大众的东西。那两颗星的话,那制作的新度锐度就会增加。每天的播出量增加以后,盘子大了以后,那么你跳出来的东西就要很醒目,我们接下来会在题材上或者是风格上进行创新。”
市场的不能还给市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教授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直接判定“不觉得这是一个好政策”,周刊在走访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时均发现大家对待市场竞争下突如其来的“行政干预”有些措手不及,尽管他们面对媒体时的态度谨慎,乐观积极地表达了要做精品剧的愿望,但“慌乱与观望”可能才是更多人最直接的反应,如果新一轮的产业洗牌不是“顺市”推动而是被动而为,市场的终究没能还给市场,恐怕并不是这个行业喜闻乐见的事。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