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体制不改 5元票只能昙花一现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1月06日09:42 北京青年报
成都以极具市场亲和力的“5元”票价掀起电影狂潮。连日来,降价冲击波波及全国各地,倘若因此引发电影市场的连锁反应,无疑又是奇功一件。到那时旧话重提“中国电影的太阳从西边升起”恐怕并不为过。
由于电视以及电视剧的普及,中国电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高雅的贵族艺术。然而电影真是这样阳春白雪、遗世独立吗?如果你看过而且还没有忘记那部讲述中国电影诞生故事的《西洋镜》,应该对片中贩夫走卒们的热情和第一代“电影工作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有所领略。电影的创作者们可以有贵族气质,但作为商品的电影不能成为贵族社交生活温室中的花朵。而在走向平民化的过程中,电影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票价。
在包括全球电影市场首善之区———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电影从来没有脱离过普通劳动人民,而我们电影的门槛却高得令很多人望而却步。前几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当轿车的价格达到家庭收入的某一比例后,轿车就将进入家庭。其实任何消费品均如是,当电影票价降低到某一个个人收入比例以下时,人们就会走进影院了。此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影片的质量如何了,高水平影片就如高性能的轿车一样,一旦价位合适,消费便不可阻挡。这个比例其实无需我们计算,无数电影发达国家都已经为我们先期试过河水深浅了。眼下的结论是,我们的电影票价与国民收入之比远远高于国际通行比例。其直接后果是,电影院的大门只对一小部分人敞开着。很多电影发行部门也动过降价的念头,但总觉得降价一半之后观众人数未必会翻一倍,短期的经济利益迫使他们放弃长期的市场培育。于是电影市场就这样在流失与低迷中恶性循环着自己的噩梦。
四川的电影院用五元钱撬开了电影市场降价的闸门,买回了观众的热情。接下来各地的反应会更加精彩激烈。可以预期的是:如果中国的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不改革,这种降价只能是昙花一现的“做秀”。只有赋予电影市场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票价杠杆才能真正撬起西升的电影旭日。(渔家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