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高星级的宾馆等外资企业里,中国员工常常有一个外国名字,“彼得”、“威廉”、“爱丽斯”等等。据说,如此一来外宾或者是外方的工作人员叫起来会更容易一些、更亲切一些。一部被叫作《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的中国武打片《卧虎藏龙》,前晚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十项提名,出足风头。就像有一个外国名字叫起来亲切,“给武打片穿件西装”,是《卧虎藏龙》最成功的卖点。
《卧虎藏龙》在上海放映的时候,热过几天,但总体上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记者某天下午去环艺看《卧虎藏龙》,90%的座位是空的。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用中国人的眼光看来大概属中等偏上的片子,却叫不少西方人感到激动。美国《纽约时报》评价说,“武打场面让你直想鼓掌叫好”。《加拿大环球邮报》则说,“画面精彩,是芭蕾舞般的武打艺术片”。如今的十项奥斯卡提名,更让它风光了一番。“用西方人熟悉的故事去展示他们感到新鲜的武打”,就像一个东方人有个西式的名字,武打片穿上了一件“西装”,很让他们感到亲切。
故事熟悉 武打新鲜
《卧虎藏龙》的导演李安,早先在评价此片时说,“我认为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在表现被压抑的情欲,‘卧虎藏龙’带有很浓的弗洛伊德色彩。”
“被压抑的情欲”贯穿了影片的始终。李慕白与俞秀莲之间欲说还休的柏拉图式精神恋爱,李慕白与玉蛟龙之间含而不露的万分怜爱,玉蛟龙与罗小虎之间热烈似火却又每每出错的离奇情爱。这种“被压抑的情欲”故事都是西方人熟悉而又亲切的,容易理解。比如去年得奥斯卡奖的《美国美人》。在这件熟悉的“西装”中,李安放进了足以让美国人神魂颠倒的新鲜的“武打”。俞秀莲的飞檐走壁,玉蛟龙的旱地拔葱,李慕白与玉蛟龙竹梢上的工夫,是足可让有些洋人看得淌口水的。
更让“西装”们惊异的是,这些“武打”,几乎都是“手工制作”的。飞檐走壁、竹梢工夫,都是用钢丝吊着,一个个长镜头跟拍的,这种手工细活西方已经不多了,更容易有好感。他们在一个大水池里放个船模,再弄点电脑特技晃晃,就弄出个《泰坦尼克》巨片了。
“秀才造反” 结缘观众
《卧虎藏龙》的“西装”还算穿得“合身”,还在于它“秀才造反”,并且刻意结观众缘。
《卧虎藏龙》的一大成功是“武戏文拍”,用导演李安的话说是“秀才造反”。他在早先拍的《饮食男女》、《喜宴》等几部片子,都是文绉绉的情感片。为此,他在纽约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文戏拍多了,静极思动,希望拍一部既文又武的电影,也可以说是秀才造反吧。”在谈到与另一位武打片导演吴宇森的区别时,李安说:“我的文戏比较重,武戏比较不带阳刚。”
“武戏文拍”,就有了剧中许许多多港式文言文般的对话,尽管上海人看了大概会笑,但译成英文,怕是很美的。就有了一段段刀光剑影中含情脉脉的镜头,有了竹林打斗中如影似幻梦境般的天地,有了发哥最后立在竹尖上仙人般的长衫飘逸。
《卧虎藏龙》的“西装”里还放了不少西方人感到亲切的东西。谭盾的音乐、马友友的大提琴,周润发、007女郎杨紫琼,即使是新人章子怡,李安说:“很上相,她是新人,观众看了会有一种情愫在里边。在银幕上要有观众缘,也就是中国人讲的上相。”
熟悉的制作人员,熟悉的演员,再带点“情愫”,与观众的缘分就更近了。
成功展示 投石问路
《卧虎藏龙》那般红火,与投石问路也不无关系。
《卧虎藏龙》的成功,某种意义上是中国题材的影片在世界上一次成功的展示,它也是中国更引起世界瞩目的缩影。
但是,它的成功,也可能是一次投石问路。
奥斯卡奖今年已经73届了。与前些年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今年获得提名的影片或者演员,不少都是像《卧虎藏龙》一样的非美国片、非美国演员,有人评价说:“这是奥斯卡试图走出美国的圈子,走国际化的一次尝试。”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开放,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能不令世界影业巨头们感到激动。在2000年,美国的电影票房比上年下降了5%,而欧洲和日本的市场也已饱和。与此同时的中国电影市场,20万人才有一个电影院,发展的余地很大。WTO谈判时,美国大片的进口是一个重要议题。而当进口大片中国观众也不感到新鲜时,美国人拍了部很中国化的动画片《花木兰》。不过,中国观众对此兴趣也不是很大。于是,一部“穿西装的中国武打片”出现了,并且有点出人意料地红火。虽然《卧虎藏龙》的导演、演员都是中国人,但是真正的投资方却是好莱坞,由著名的哥伦比亚公司全球发行,并推荐到了“奥斯卡”。
《卧虎藏龙》红火,当然是件好事,但它毕竟只是部仅供娱乐的武打片。本报记者朱国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