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限演12场”———由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理查三世》已近尾声,尽管媒体一片叫好,现实却有些令人尴尬。记者2月22日在首都剧场看到,许多位子空着,满台演员卖力地表演了两个小时后,谢幕时等来的却是稀稀拉拉礼仪式的掌声。这使习惯了孟京辉话剧火爆场面的记者感到十分“堵心”。有的记者认为是林大导没有考虑市场,更有人直接就用“兵败滑铁卢”来形容。
记者在观众中听到许多议论,归结为两个字就是“不懂”,而不懂的原因并不是在故事情节———理查三世在阴谋中杀掉一个个家人、王公大臣登上王位,最后众叛亲离死在敌人手中,相信所有人都能看明白———而是在人物关系上,“一直就没分清谁是谁”。观众不习惯演员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以这种符号式的形象出现。“也说不上不喜欢,就是看着有点儿累”。
记者得知,影视圈里有两位“大导”也看了《理查三世》,于是就想听听他们的评价。
沈好放:林兆华的戏我几乎每部都看,不过我还是喜欢他排的传统戏,比如《茶馆》、《风月无边》。但是啊,中国话剧的探索是一个过程,不能像电视剧那样用收视率来衡量。
《理查三世》表现的是一种不可琢磨的轨迹和诡计。
看完此剧的第一句话就是希望演员还能够更投入,我看过英国的不同形式的《理查三世》,他们的演员,真的是特别投入!
我对理查三世的理解:在传统的基础上用大胆的形式,把变幻莫测的东西和规则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传统和反传统,把个人的欲望埋藏在团体的欲望中。
尹力:我特别喜欢这个剧,我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林兆华作品中最好的一个。看完就想到处推荐,让朋友们都来看。
应该说,这部戏真正是回到戏剧本体上来了。人们看惯了传统的写实的话剧,那种再现生活形态,有豪华的布景和服装,依靠故事中人物感情的悲喜变化来带动观众,能有一种“剧场效果”的话剧只是戏剧的一种。这部戏里没有很明显的界定,使用抽象表意的符号,超时空,去掉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更情节化,回到了人本。它浮侃地看人类社会、人的权欲、人的阴谋、人性的弱点,对此观众会感悟到。
《理查三世》作为先锋派无论在功力还是底蕴上都很坚实,它不是靠离经叛道来标榜。“装置行为艺术”在戏里融合得非常好。多媒体的手法使话剧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包括其中戏曲的形体,但又不是舞蹈,观众会从自己的角度有所领悟。我觉得这部戏的意义在于看到了另一种戏剧的存在。以往标榜先锋前卫,好像表现出一种勇敢,能人所不能,实有招揽之嫌。我看过的国外好的现代派戏剧,比传统的难度大,需要导演更具有团体能力,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表现。从整体上看,导演对于风格的把握很棒。
如果问我看完后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表达内容恢弘,有凝练之美”。
不过,舞台艺术还不是太贴近导演原本的想法,音乐灯光多媒体只能说停留在完成上,没有添彩,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理查三世》制作人李冬在谈到该剧“票房不佳”时说:“一个剧的好坏,不能完全拿票房来衡量。老林的话剧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照市场走,比如《茶馆》、《风月无边》,一部分就是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制作的实验话剧。《理查三世》票房不行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因为运作时就没有完全进入商业。我们现在是拿着实验话剧、小观众话剧到大剧场里演。目前为止《理查三世》还是戏剧工作室做的剧里票房最好的一个,至少前五场是全满的(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票、一些赠票)。我们票房的损失不在真正的戏剧爱好者,而在一般的观众。说什么‘兵败滑铁卢’是炒作的需要,让他们说去好了。”喻姗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