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终于放完了。媒体、尤其是网络中对它连篇累牍的痛骂与调侃,大约也可以休矣。
《笑傲江湖》的失败,几乎是“命中注定”的,因为它“生不逢时”——赶上了正剧没落、英雄故事只能“戏说”的年月。曾经拍过很多成功长篇历史剧的央视,在拍到《太平天国》时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伦不类了——那一批编导演的长处是保持历史真实,将悲剧推向一定深度来震撼观众,但这时,他们却向港台剧学习,向大众消费品味让步,努力让自己的历史英雄同时也是大情人,结果是处处捉襟见肘。《笑傲江湖》的编导演们,一样是在英雄正剧与多角恋爱之间徘徊,选的演员本就是奶油味重、很难酝酿出江湖侠义气质的青春“偶像”,让有正常智商的成年人看不下去。
片断地看,电影《卧虎藏龙》的场景与音乐,倒是颇得几分江湖真义、有大英雄惊鸿一现的那种飘逸气息。但在国内的市场上,它一样不被看好,很多人觉得它漏洞百出,更似在冒傻气。
真正持续“热销”的,还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在年轻人中,它已经成了必修的“经典”。
这段日子里,几个电视频道在同一时段里放着或者重放着《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和《康熙微服私访记》等几部长篇剧。一例的清宫戏,一例的“戏说”:才子纪晓岚和书法家刘墉全变作滑稽版“包青天”,敢让皇上上当,闹着三角恋爱,有红颜知己调情拌嘴;皇帝和宠妃频频离宫到民间“体验生活”,惩治贪官,享受自由恋爱的乐趣。虚构的剧情和真实的细节,反而不会惹人追究,只图一笑了之而已。只是有些担心,“戏说”得多了,粗制滥造的港台历史剧多了,满眼皆是不伦不类、难分朝代的衣冠发式,说现代话一脑袋新潮思想的古代人,风流清明少见残忍之态的皇朝统治……看得多了,以后孩子眼中的历史会变了形,不复真实。
“戏说”的收视率,还都很高。
本质上,这是一个“解构”的年代:有形的,是城市和村庄里的大拆大建;无形的,是文化或者道德价值判断体系中的传统观念消解。“戏说”是其中一种。它所解构或颠覆的,是人们的传统历史观和英雄观。“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周星驰这段备受年轻人推崇、令人哭笑不得的念白,把真诚和虚假搅和在一起,则是对我们习惯珍视的爱情誓言的一种消解。《大话西游》正是以游戏和反讽态度解构严肃的历史经典和传统价值观的典型,是大英雄的无赖版,却流行。
除了刻意保存的个别东西外,在尘土飞扬的大拆大建中,我们居住多年、备感亲切的老城和旧村渐渐消失着,无可避免,也不可挽回。那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解构”与“戏说”之后,我们旧有的价值体系会剩下些什么?在无形、却更为重要的精神世界里,人们会发生多大的改变,会向何处去?
不喜欢无所建立的拆除,因为它留下的是废墟;也不喜欢“戏说”,因为它所败坏的比建立的更多。
仍愿意在消解和“戏说”之后,有所建立。而所建的,就是属于新世纪、新人类的全新的道德与信仰。(人民日报 华东新闻 2001年04月20日第三版 姜泓冰)
|